那是我第一次破產。
反思之後,深刻地理解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大環境不好,做什麼都難。順風好行船。
那之後,還給自己以後做生意定了一條戒律一一做生意,一定要把固定資產的投入控製在最小,因為,一旦出風險去變賣,能賣出原價的30%,就值得燒香了。
1999年我來到了北京。
1999年底我跳進了還在資本遊戲時代的互聯網創業大潮,拉了100 萬人民幣的投資招募了二十幾號員工,開始了又一次駕船出海。
2000年4月,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崩盤,宣告了第一個互聯網泡沫時 代徹底崩潰。
2000年夏秋之間,正是螃蟹肥的季節,我和膘肥體壯的百萬螃蟹一 起上了岸,隻是從不同的海裏。
這是我創業的第二次裸奔。
2003年1月,春水堂開業了,離我30歲的生日還差幾天。
大學二年級時,我曾經休學一年,懷揣著300大元,做了半年的行者。
當時的我是瘋狂的,因為我太想出去看外麵的世界,太想知道自己能承受什麼,而我知道自己在當時的情況下肯定無法積攢足夠的銀子支撐自己計劃中的半年的行者生涯。於是我用自己"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座右銘鼓勵自己強迫自己,在買完一張半價的學生火車票後,懷揣著剩下的250大元踏上了行者之途。那時心是恐懼的,因為我自己在那之前去的最遠的地方是承德,而我此次上路甚至連目的地都沒有,一切都是茫然的,有的隻是決絕的必須上路的勇氣。我在廣西經曆了口袋裏隻剩60塊錢住在旅社裏看著天花板盤算著下一站去哪裏,在雲南經曆了一天三餐每頓隻能吃一塊錢一碗的沒油水的米線,也在邊境經曆了口袋空空錢隻夠買張白紙寫個海報賣掉相機,然後跑進餐館大吃一頓並在那一刻深切體驗到了暴發戶心態。半年後我回來了,回來後的我知道了,我的人生最低底線是每天一塊錢,因為在那個年代一塊錢可以買三個挺大個兒的饅頭足以填飽我的肚子。
所以,在本金隻剩下一塊錢之前,我會隻想、繼續玩下去我還能贏多少,而不會看自己已經輸掉了多少後悔不已心疼不已洗手不玩了。這是我在幾次裸奔後依舊能夠開始再次創業的核心心理根源。
2003年開業最初的日子,並沒有通常人說的創業艱難。
在獨居的房子裏,每天睡到自然醒,或者是被早上的訂購電話吵醒。然後,打開電腦處理昨夜累計下來的網上訂單,通知快遞員取貨送貨收錢,忙活一小時後,開始洗漱、吃飯,下樓散步。回來後泡在網上,每天昏天黑地到深夜,可樂,香煙,是獨居人的伴侶。那時候,不用煙灰缸,用大可樂瓶剪掉一半,直到塞滿後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