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成親
元小雨成親之後, 元安平和霍小寒的婚期也逼近了。按照元根盛的說法, 孝期已經過了再加上元安平經曆了那樣的危險, 成親正好衝衝喜。所以很快找人合八了字,選了一個大吉日,而且還是全年中最好的日子。日子正好在元小雨成親之後, 省了不少的麻煩, 畢竟堂弟總不好在堂姐前麵成親, 如果換日子的話又覺得太可惜。
元安平沒有父母,成親這種大事自然是由元根盛夫妻幫忙操辦。
一大早的元根盛就和幾個未出五服的漢子去了元安平那裏:“安平,嫁妝都準備好了嗎?”明天可就是要成親的日子了, 今天需要把嫁妝抬到他家去。因為霍小寒和霍家斷了親, 所以商量之下就讓霍小寒從他家出嫁,明天成親,按照規矩, 今天得在院子裏曬嫁妝。所以元根盛便早早的帶了人過來抬。
“準備好了, 都在西廂房裏放著呢。”元安平領著元根盛來到了放嫁妝的房間,門一打開,看到屋裏的情況眾人都很吃驚。元根盛也忍不住驚訝道:“那麼多啊?!”滿滿一屋子的箱子,他沒想到元安平竟然給霍小寒備了那麼多的嫁妝。
“一共三十六抬。”其實元安平想要置辦更多些的,他本來打算置辦一百六十抬的, 一定要讓霍小寒嫁的風風光光的,讓所有人都羨慕他。在元安平看來不說紅妝十裏, 起碼也得湊個“多”字。隻是霍小寒各種不同意, 覺得這麼做太打眼了, 俗話說財不露白,他們在村子裏住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話他不知道,但這個道理他卻懂得,讓人眼紅讓人嫉妒可不算什麼好事。最後在元安平各種協商之下,數量定在了三十六抬。就連這個數,霍小寒還是覺得有些多。
說起來嫁妝置辦其實是很繁瑣的,大到金銀珠寶小到針頭線腦,全是過日子的時候用得著的。一般人家都是早早的開始積攢,不過元安平之前沒注意到這件事,如今辦起來時間就有些緊促,所以他給霍小寒準備的多是布匹衣物和首飾還有些地契和鋪子,一共花費了三千六百兩銀子,這個數目他自然沒有告訴霍小寒,免得對方驚到。
元安平讓開些位置讓他們進去抬嫁妝箱子,他跟元根盛說:“大伯,明天的事都準備妥當了吧?”成親的事都是由元根盛操辦的,他自己對這些事也不熟索性全部讓元根盛夫妻來辦,順口詢問了一下。
“放心吧,都安排好了,做宴席的也是十裏八村有名的好手,他們下午就會過來搭灶。”加上元安平給了許多銀子,喜宴上的菜單列的長長的,絲毫不用擔心村裏人會覺得宴席不好。
“下午來搭灶?那我就在家等著他們。”因為他要成親,所以給學院的學生放了三天假。隻是讓他無語的是,照規矩,成親前三天,雙方不能見麵,所以前兩天霍小寒就住進了元根盛家,吃飯的事,他就隻能等著大伯家給他們送。當然,第一頓飯元安平還是嚐試自己做的,可惜,已經被霍小寒養刁了胃口的三人吃起來覺得不好吃,都覺得由元安平來做飯太浪費糧食了。
元根盛帶著人把嫁妝箱子一路抬回了自己家,路上有村民看到各個驚奇。
“哎呦,沒想到安平給小寒準備了那麼多嫁妝啊。”
“我數了數,起碼得有二十多箱吧。安平可真舍得啊。”
“可不止呢,我數著起碼得有三十箱,看樣子是準備了三十六抬吧。就算都是些針頭線腦也得值不少錢吧,安平可真有錢啊。”
“也不知道都是些什麼,吃過飯咱們去根盛家去瞧瞧去,看看安平都給小寒準備了些什麼嫁妝。”
…………………………
嫁妝抬進了元根盛家,霍小寒本來正在幫著做早飯,雖然周香芝總說有她和兒媳婦楊氏在,用不著霍小寒再跟著下廚。可霍小寒覺得在別人家擎等著吃不幹活很別扭,所以這兩天一直有幫忙做飯。正在盛菜的他聽到外麵的動靜知道嫁妝是被抬來了。
周香芝放下手中洗好的碗,跟霍小寒他們說:“走,咱們出去瞧瞧。”飯都差不多做好了,灶底用的是木柴,人離開一下沒關係。
周香芝看到抬進來的木箱,趕忙上前幫忙,告訴他們擺放到哪裏。院子裏單門清掃出來了一塊地方,她指著讓他們把木箱放在那裏。
看著滿當當的院子,周香芝心裏驚歎:“沒想到安平竟然準備了那麼多嫁妝啊!”她閨女出門子的時候他們夫妻給準備了十抬嫁妝,那還是多虧了元安平的幫忙加上薛舟謹的聘禮,像他們這樣的人家算是不錯的了,所以元安平的三十六抬看起來更加有氣勢。
楊婉看著院子裏的那麼多嫁妝心裏很羨慕,誰不希望出嫁的時候能風風光光的,有麵子又能讓人高看一眼,更難得的是,這嫁妝還是男方給置辦的。她看了眼身旁的霍小寒,覺得他能有今天也是應該的。元安平出事的那段時間有多難熬,她也看在眼裏,幸好元安平沒事,也算是苦盡甘來了。
霍小寒看著那麼多的嫁妝,心情有些矛盾,既高興又煩惱。高興於元安平對於自己的好,卻又煩惱嫁妝太多了,也不知道村裏人會議論多久。而當他想起明天就要成親了時,心裏忍不住緊張起來。
雖然他和元安平相處很久了,對於那個家也很熟悉了,可麵對成親,還是忍不住緊張,還沒什麼人可以說說,隻能在心裏憋著。
早飯之後,周香芝讓霍小寒回房裏待著,因為今天是曬嫁妝的日子,村裏會有不少人過來湊熱鬧,肯定會很鬧,霍小寒臉皮薄,最好還是在屋裏躲一下,不用應付那些愛說道的人。
大半上午的時候就有人陸續往元根盛家走,凡是誰家有孩子出嫁曬嫁妝村裏人都會過去湊熱鬧,湊個人氣。這時候就是體現這戶人家在村子裏和別人處的好不好的時候了。婚喪嫁娶這樣的事,如果去的人很少,主家可是很丟人的。
元安平雖然和村裏人來往不多,可因為他教導村裏的孩子識字加上如今又是村裏唯一有功名的人,地位不可同日而語,就算心裏對他各種羨慕嫉妒恨的人,也會過來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