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的秋天,詭異的“l&p吉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整套注冊手續已經完成。
他們的項目需要跟醫院進行詳細的互動溝通,但初期的接觸比較費力,醫院並不是很願意跟在校大學生做配合。
高見鴻當時正忙著給公司開戶,而李峋也不可能去給人賠笑臉,溝通的重任隻能交到朱韻頭上。朱韻連續奮鬥幾個星期,使出渾身解數,又是講理又是煽情,最後曲線救國給一堆小護士塞東西,終於說服醫務科主任,拿到合作機會。
但也隻是開放了一小部分的權限而已。
任由朱韻說成什麼樣,醫院的負責人也隻覺得這是大學生偶然間的突發奇想,沒人關注這幾個計算機係的學生到底有多大的構思。
當時一個跟朱韻混得稍熟一點的姓林的醫生還跟她開玩笑,說:“你們要做作業得挑簡單的啊,怎麼能選醫學界最大的深坑癌症呢,八成要出不來成績啊。”
朱韻說:“你知道我們的目標嗎?”
林醫生:“不知道。”
朱韻伸出一根手指,林醫生挑挑眉。
“1%。”朱韻說,“我們的目標是把癌症存活率提高1%。”
林醫生安靜幾許,隨後淡笑道:“那可真是個宏偉的目標啊。”
李峋很早開始著手實驗,他希望可以抓取醫患之間各階段的交互信息,從而整合歸類。
本來從病例庫中提取電子數據對他們來說應該易如反掌,但真正實踐之後才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由於常年的數據不規範等沉屙舊疾,使得程序在讀取時經常出現錯誤,誤讀率非常高。
他們試驗了很多種方法,最後明白憑借人力“盯梢”檢查錯誤是不可能的,現在規模小,尚且能撐,一旦數據庫擴大,錯誤率會以意想不到的速度飆升。
最後李峋決定采用讓程序“自升級”的方法,手動輸入大批精確數據,以這些作為原本檢查錄入內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自動調整收錄過程,讓整個係統以一種動態的方式不斷自我完善。
總算解決了初期問題。
他們忙了大半年的時間,直到大三那年的冬天。
那是一個所有人都忘不了的冬天。
某日朱韻從住處匆匆回校,在門口見到有保安正在掛橫幅,她多看了一眼,驚訝地發現上麵的內容非常熟悉,竟然是信息安全競賽。
今年比賽在這辦?
朱韻幹站了一會,恍如隔日。
那時李峋已經很少去上課了,一家製藥商慧眼識珠,看中了他們的係統,想要談合作。
這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型製藥商,腫瘤藥物更是他們的重中之重,能被這樣的廠商看中,是對該項目市場能力的最大肯定。
跟其他的創業者不同,因為有付一卓的協助,李峋並不擔心資金問題,所以他對合作方的要求非常高,高到最後大家往往搞不清楚誰才是投資的那一個。
但是這次李峋放寬了條件。
他對朱韻和高見鴻解釋說,這家製藥商在國內的勢力非常大,尤其在腫瘤藥物方麵,滲透到各家醫院,如果能順利合作,會給他們的實驗數據提供很大便利。
因為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技術上,在基礎問題討論完之後,剩下的細枝末節都落到朱韻頭上。她每天被廠商的法務搞得頭痛欲裂。
李峋看她太累,就提點新鮮事幫她放鬆。
“今年信息競賽在我們學校辦。”
朱韻點頭,“我已經看到了。”
李峋笑著說:“林老師是校方評委,他自己那邊有事,想讓我代他去。”
朱韻詫異道:“這不行的吧。”
“當然不行。”李峋躺在床上,玩味地看著朱韻,“不過,他找我聊的時候給我看了今年的決賽目錄,我看到了點好玩的東西。”
朱韻:“什麼?”
李峋嘲諷道:“咱倆的月老又來了。”
朱韻:“……”
方誌靖。
此人的存在感也真是絕了,每次在朱韻覺得自己要忘了他的時候,他總要出來意思一下。
今年的決賽在寒假舉行。
所有的事都壓在一起了。
一邊朱韻為了製藥商合同細節焦頭爛額,另一邊家裏給的時間已經到極限,再也不能拖了。
整一個學年,家裏一直處在這種不安定的氛圍裏,朱韻嚐試過很多次回家跟父母溝通,朱光益尚且好說,母親則是油鹽不進。
其實某種程度來說,朱韻的性格偏向母親,所以她非常了解母親有多執拗。
考試之前她接到母親電話,告訴她考完試馬上回家。她也正好想要跟父母談談,找李峋要了兩天假。
“行。”李峋很簡單就同意了,過了一會,他又問,“什麼時候回來,再過幾天李藍要來。”
朱韻一愣,這還是李峋第一次跟她談這些。
看著朱韻傻傻的樣子,李峋笑著說:“她過完年要結婚了。你們正式見一麵吧,我也沒別的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