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1 / 2)

契丹共產黨

全稱:蘇維埃共產黨東亞一級支部契丹二級支部華東三級支部蘇南四級支部蘇縣五級支部新契丹村六級支部村民聯合共產主義黨組織

中國黨組織鋪設到第六級,部分東南亞國家宿舍到了第七級甚至第九級,組織密度十分驚人。

蘇共中央建議在國家內部,黨組織應在四到六級比較妥當。

#契丹共產黨#

源於1895,成於1914,立於1917。――鄭國光

契丹共產黨作為蘇維埃共產黨支部下屬的黨組織,屬於東亞一級支部下屬的二級支部,潛力驚人。

契丹共產黨

黨員

正式黨員:5萬人

預備黨員:15萬人

共青團員:近20萬

少先隊員:1萬多人

統治麵積:11.35萬平方公裏

統治人口:約3600萬人

契丹共產黨實際已分裂為兩個支部。一是立足於華東地區的契丹共產黨,另一則是立足於廣大西部地區的契丹共產黨(新)。

而地處xj的契丹共產黨,已基本掌控了整個xj,與gs、nx、藏北地區,麵積220萬平方公裏,人口約計360萬。

其麵積是華東黨部的19.5倍,其人口卻僅有華東黨部的1/10。有黨員3.6萬人,團員7.2萬多人。

西域新軍兵力在25萬左右,以步兵和騎兵等輕火力兵種為主。

新共基本已與契共脫離關係,不再聯係,投入了蘇聯50個州之一哈薩克州的懷抱。

蘇聯由50個州和25個自治共和國組成,50個州總麵積2250萬平方公裏,25個自治共和國總麵積250萬平方公裏,且總人口僅有1250萬。

蘇聯境內中亞東部除哈薩克州外,還有南哈薩克自治共和國,麵積6.3萬平方公裏,人口71萬多。

契共js省委,是當前契丹共產黨的主要權力機構。

契共bj分部,契共南京分部,契共福州分部,契共廣州分部,契共武漢分部是目前契丹共產黨的五大分部,黨團員總數近6萬。

1922年開年計劃,預備在本年內將分部鋪設到本部十八行省和蒙古xc地區。由於滿洲地區有友黨存在,因此不再派出政宣黨員。

1917年2月到1917年8月,契共基本控製蘇南地區,特設蘇南地委這一機構於蘇南蘇縣。

1917年8月到11月間,蘇軍整編至3000多人,於是實力大增,又兵出淮北,消滅了當地一批小軍閥,統一了整個js。

1917年12月,契共攻取sh,將法租界和公共租界之治權收回。

1918年1月,契共js省委的統治範圍大大增加,人口3500多萬,麵積11萬多平方公裏。

借由收複sh,統一js後雄厚的人口與經濟基礎,契共js省委組織出了一隻達18萬人的武裝力量。

契共紅軍,分4個軍團,24個旅和1個獨立旅(第26騎兵旅)。

每個軍團下屬6個旅,暫無軍、師一級部隊存在。

契共紅1軍團第1步兵旅

契共紅2軍團第9裝甲旅

紅3軍團第15騎兵旅

紅4軍團第24步兵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