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祖屋的依戀
(法國)阿爾封斯?德?拉馬丁
時間很緊迫。我把當地一位受人尊敬的房地產經紀人請來。他成批購進,折零賣出,是一個精明的生意人。我對他說:“我想把米伊的產業賣掉一部分,賣十萬法郎就夠了。”這句話就像莎士比亞戲劇中那位威尼斯商人所說的:“你把我身上的肉割一塊去賣掉吧!”
此人你是認識的,因為他是你的同鄉,他是一個感情細膩的人。為了免除我的痛苦,他是願意慷慨解囊幫我渡過難關的,但是我不容他有商量的餘地。我們以一個含糊的借口一起來到現場,目的是看看莊園的哪一部分可以賣掉,看看哪一部分可以分割成四鄰買得起的份額。可是,到頭來我們一籌莫展,反而平添了無限的悵惘。“先生,”他伸出手臂,一邊像土地丈量員那樣切割著空氣,一邊對我說,“這片地很容易脫手,而且不大影響莊園的完整。”“是的,”我回答說,“可是這片葡萄是我出生那年父親親手栽種的,是他用汗水澆灌的,而且是整個莊園最好的地。他叮囑我們要悉心照料它。”“那麼,”經紀人說,“對麵那塊地對小業主很有吸引力,因為那裏適合養牲口。”“是的,”我反駁說,“但這是不可能的事。幼時母親常常帶我們到這條小河裏洗澡,到草地上和果園裏遊戲。這些蘋果樹、李子樹和櫻桃樹就是她為我們栽種的。我們換個地方看吧。”“房子背後那片山坡怎麼樣?”“你指的是從窗口可以看到的那片山坡嗎?誰看見那地方能夠不流淚?”“那排孤立的房子和周圍那塊一直延伸到山裏的葡萄園呢?”“噢!這是把我和我姐姐撫養成人的奶娘和她丈夫住的房子呀!這塊地就是他們的性命;如果把他們從這裏攆走,他們一天也活不成了。”“是嗎?那麼莊園主的住宅,附近的房屋,或者花園四周的空地呢?”“可是,我希望死在父親睡過的那張床上。把這部分賣掉等於毀滅我對家庭的全部感情。”“你不會有什麼理由反對把小山穀的那塊窪地賣掉吧?那地方從窗口是看不見的。”“是的,可是,窪地上有塊墳地,我幼時親眼看見我弟弟和一位姊姊埋葬在那兒,我曾經多麼傷心地痛哭呀!我們到別的地方去吧!……”
我們走來走去毫無結果,找不到一個可以賣掉而不會同時奪去我的靈魂的一部分的角落。傍晚,我悒悒不樂地回到家中。那晚,我失眠了。
——程衣榮譯
【人物?導讀】
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1869),法國十九世紀第一位浪漫派抒情詩人。1820年,他為懷念早逝的情人寫作的詩集《沉思集》奠定了他在法國詩壇的地位。他還著有詩集《新沉思集》、《詩與宗教和諧集》,小說《一個女仆的故事》、《聖普安的石匠》等。他的作品語言樸實,節奏流暢,但情調淒涼、低沉。《對祖屋的依戀》是一篇奇特的散文,通篇隻是賣房人和買房人的對話,對話內容隻是討論如何使生意成交。如不看題目,讀者根本無法理解其含意所在。但因為有了題目的提示,讀者便可從買賣雙方的對話中,感受到賣房人對世代居住的祖屋發自內心的依戀,這樣的達意方式,遠勝過直接抒寫賣房人內心對祖屋依依不舍的喜愛。
相關鏈接
拉馬丁詩作——《秋》
你好,頂上還留有餘綠的樹林!
在草地上麵紛紛飄散的黃葉!
你好,最後的良辰!自然的哀情
適合人的痛苦,使我眼目喜悅。
我順著孤寂的小路沉思徜徉;
我喜愛再來最後一次看一看
這蒼白的太陽,它的微弱的光
在我腳邊勉強照進黑林裏麵。
是的,在自然奄奄一息的秋天,
我對它朦朧的神色更加愛好;
這是良朋永別,是死神要永遠
封閉的嘴唇上的最後的微笑。
因此,雖哀慟一生消逝的希望,
雖準備離開這個人生的領域,
我依舊回頭,露出羨慕的眼光,
看一看我未曾享受到的幸福。
大地,太陽,山穀,柔美的大自然,
我行將就木,還欠你一滴眼淚!
空氣多麼芬芳!晴光多麼鮮妍!
在垂死者眼中,太陽顯得多美!
這摻和著瓊漿與膽汁的杯子,
如今我要把它喝得全部空空
在我痛飲生命的酒杯的杯底,
也許還有一滴蜜遺留在其中!
也許美好的將來還給我保存
一種已經絕望的幸福的歸寧!
也許眾生中有我不知道的人
能了解我的心,跟我同聲相應!
……
好花落時,向微風獻出了香氣;
這是它在告別太陽,告別生命;
我去了;我的靈魂,在彌留之際,
像發出一種和諧的淒涼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