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用高遠的目標繪製人生藍圖
高調處世是成就輝煌偉業的基石
高調處世成就輝煌偉業
高調處世,低調做人,其實就是做人的自我要求要高些,為人處世放低點,明確地說,便是內圓外方,是小人物的生存指南,大人物的全功保身術,更是普通人自我成就功業的修煉術。
很多人時常以羨慕、嫉妒的心情看待那些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人,總認為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比較幸運,於是感歎自己的運氣不好,生不逢時。孰不知成功者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懂得如何高調處世,低調做人。
高調處世是成就輝煌偉業的基石。高調處世是對做人方式的嚴格要求,高調處世不僅表現為以高標準要求自己,也可以表現為高目標奮進或以高超的姿態處世。高調處世的人,會感到自己心裏很踏實,生活很充實,注意力也會神奇地集中起來,不再被許多繁雜的事所幹擾,做什麼事都胸有成竹。可以說,高調處世是人生中若幹目標的總彙,是人生一切行為標準的高度集合。
成功是由一個個目標鋪就的,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永遠漂泊不定,最終隻能擱淺於失望、悲愴和沮喪的海灘。因而,一個人隻有有了高遠的目標,才能一步步抵達成功的目的地。
當你問起NBA職業籃球高手“飛人”邁克爾?喬丹,是什麼因素使他不同於其他職業籃球運動員的表現,而能多次贏得個人或球隊的勝利?是天分嗎?是球技嗎?抑或是策略?喬丹會告訴你說:“NBA有不少有天分的球員,我也可算是其中之一,可是令我跟其他球員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你絕不可能在NBA裏再找到像我這麼拚命的人。我隻要第一,不要第二。”
也許有人會感到不解,邁克爾?喬丹為什麼會這麼拚命?到底他拚命不懈的動力源於何處?激勵喬丹拚命不懈的動力源於他念高中一年級時在籃球場上的一次挫敗,巨大的挫敗感使喬丹決心不斷地向更高更大的目標挑戰。他總是給自己製定在常人看來難以企及的目標,但就是在這些偉大目標的推動下,飛人喬丹一步步成為全州、全美國乃至於NBA職業籃球曆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改寫了籃球比賽的紀錄。
喬丹的故事告訴我們,有限的目標會造成有限的人生,所以在設定目標時,要盡量伸展自己,也就是把自己的夢想提升,不應該使夢想退縮在一個不恰當的位置。
美國前財務顧問協會的總裁劉易斯?沃克曾接受一位記者采訪,記者問道:“到底是什麼因素使人無法成功?”
沃克回答:“低劣廉價的目標。”記者要求沃克進一步解釋,他說:“我在幾分鍾前就問你,你的目標是什麼?你說希望一生中可以擁有一棟山上的小屋,這就是一個低劣廉價的目標。問題就在於你的目標不夠高遠,因而成功的機會也就不大。”
“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買一間小屋,你必須先設定一個更高遠的目標,成就一番事業,賺到足夠的錢,那時對山上的小屋,你就不是仰視它,而是在俯瞰它了,因為你已經比它更高了。”大凡聰明的人,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他們心目中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一個較高的處世標準,他們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因而他們的所有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高遠的目標進行,他們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和有效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呂不韋是曆史上強大秦國的丞相。他在趙國邯鄲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了當時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孝文王的兒子異人。呂不韋回到家就對父親說:“種田的利潤有幾倍?”
他的父親回答:“十倍。”
呂不韋接著問:“那麼買賣珠寶有幾倍利潤?”
他的父親說:“百倍。”
呂不韋最後問道:“那麼經營國君呢?”
呂不韋就說:“如今我們每年辛苦種田,卻得不到溫飽;苦心經商,隻是不愁衣食罷了;若能扶持一個君王建立國家,那麼我們得到的利益將無窮無盡,還可以傳給子孫後代,我現在決定做這個一本萬利的生意!”
在呂不韋的努力下,異人即位做了秦王,而呂不韋也一步登天,做了秦國的丞相,權傾天下。
立誌當立天下誌,求名當求萬世名。我們的誌向,就應該有呂不韋經營天下的氣魄。男兒誌在四方,不應該畏畏縮縮安於現狀,應努力去闖出一番自己的事業來,揚名天下。
總之,成功總是屬於目標高遠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沒有目標或目標低廉的人頭上。為自己設定高遠的目標,嚴格要求自己,從小處著手,從低處起步,這樣一點一滴地做起來,你才能使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走出壯美的人生。
不以一子一地為重
每個人在成年後都要走向社會,開始人生的遠航,那麼,人生之路怎樣走才有價值、有意義?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認真思考的。
高調處世,就是在人生旅途中顧大局,謀大勢,不以一子一地為重,以最終贏棋為目標;而低手則寸土必爭,結果辛辛苦苦卻屢犯錯誤,最終以失敗告終。做人亦是如此,既要高瞻遠矚,又要腳踏實地。許多人能把握眼前,能看到事情的本質,遇事從不畏縮,而另一些人則能預見到未來的各種可能性。遺憾的是,這兩種能力,人們一般隻能得此失彼,而大智大覺者卻能一身兼二。
洛克菲勒家族就曾種下過一粒謀略的種子——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戰勝國決定成立一個處理世界事務的聯合國。可在什麼地方建立這個總部,一時間頗費思量。地點理應選擇在一座繁華城市,可在任何一座繁華都市購買可以建立聯合國總部龐大的土地都是需要很大一筆資金的,而剛剛起步的聯合國總部的每分錢都肩負重任。
就在各國首腦為此為難的時候,洛克菲勒家族聽說了這件事,立刻出資870萬美金在紐約買下一塊地皮,在人們的驚詫中無條件地捐贈給聯合國。
聯合國大樓建起來後,四周的地價立刻飆升起來。洛克菲勒家族在買下捐贈給聯合國的那塊地皮時,也買下了與其毗鄰的全部地皮。沒有人能夠計算出洛克菲勒家族憑借毗鄰聯合國的地皮獲得了多少個870萬美金。
洛克菲勒家族收獲了滿園果香,就因為他們種下了一粒謀略的種子。這是一種睿智,也是一種膽識,更是一種高標處世、遠見立身的傑作。
敢於重用自己,主動積極地承擔重任,終究必有大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大有越開發越豐富之勢。敢於重用自己的人,總是努力開發自己的潛能去完成其高遠的目標。雖然他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常常會遭受一些挫折和失敗,但他從挫折和失敗中學到的東西比從成功和順利中學到的還要多,每一次的挫折和失敗都是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所以他必有大成。
高標準設計自己的美好前程
噴泉雖然會噴得很高,但它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的成就決不會超過自己的理想。所以,如果要立誌做大事,首先立誌要高遠,不要讓小事、瑣事絆住自己、影響自己,束縛和毀掉遠大前程。
一個貧窮的農夫領著兩個孩子放牛,弟弟望著天上飛過的大雁說:“我們要是像大雁那樣會飛就好了。”父親說:“隻要想飛,就能飛上天!”
兄弟倆隨即都來學大雁飛,當然都沒有飛起來。
父親對他們說:“你們還小,將來經過努力,你們一定能飛起來!”後來,他們果然飛上了藍天,他們就是美國的萊特兄弟。
無獨有偶,幾千年前的一天,在中國渭水北岸,坐著一位悠然垂釣的老人,一過路馬車上的人問他:“老先生釣到魚了嗎?”
老人回答說:“什麼有沒有釣到?你問得未免太淺薄了,我是在想國家大事呀!釣一條小魚就得意忘形,那隻是小人的行徑,而我要釣的魚和他們的大不相同。”
他的回答令馬車上的人驚訝不已,匆忙下車,恭敬地對老人說:“先生正是我夢寐以求的老師啊!”隨即在老人的背後深深地鞠躬。車上人就是周文王,而老人正是助周興業八百年的薑太公。
拿破侖有句話:不想當將軍的士兵永遠成不了將軍。其實這句話道出了一個道理:每一個人活在這個世上,都應該給自己定個位。定什麼位將決定自己一生成就的大小。誌在千裏的人決不會自甘平庸,甘心做下人的人永遠成不了主人。在現實當中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相信命運,凡事聽天由命,有的性格懦弱,做事依賴他人;有的沒有責任心,不敢承擔責任;有的惰性太強而好逸惡勞;有的缺乏理想,渾沌度日等等。總之,他們給自己低調定位,遇事不敢獨當一麵,又不敢承擔責任,不敢為人之先。一句話,就是不敢重用自己,被一種消極的心態所支配,甘心自我輕賤。這種心態是進步的最大障礙,生存的大敵。古人雲:“勝人者力,自勝者強。”這的確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每個人的命運都在自己手中,每個人都可做出驚世駭俗的業績,關鍵就在於敢不敢重用自己。如果總將命運寄托於他人,祈求他人的重用,那結果必將是受人役使和擺布,或者“為他人做嫁衣裳”。
追求高標生存境界的人永遠不會讓自己成為這種配角。他們相信自己,依靠自己,並且因為自己的自信而擁有了許多的追隨者。所以,成功也就隻是時間的問題。如果你看重自己、勇於給自己一個高標的定位,你也可以成就自己。
如果你想有一個幸福而輝煌的人生,那麼,從現在開始,就為自己設立一個高遠的奮鬥目標,給自己前進的動力。
有好夢就去追
成功來自拚搏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機會的社會,有了機會,你就得去拚一拚、搏一搏,否則將永無出頭之日。
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就來自兩次成功的拚搏,一次在20歲,另一次在32歲。
20歲時,摩洛放棄在廣告公司內很有發展的工作,決心自己創業,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拚搏。為此,他放棄收入穩定、前途似錦的工作,完全投身於未知的世界,從事創意的開發。
他的創意主要是說服各大百貨公司,通過CBS電視公司成為紐約交響樂節目的共同讚助人。摩洛本人認為此法十分可行:一方麵,當時的百貨公司業績都不好,都希望能借助廣告媒體提高形象與銷售成績;另一方麵,在紐約,交響樂節目的聽眾多達100萬人,十分值得投資。於是,摩洛便為自己的創意奔波於各大百貨公司與CBS公司間。
在當時,由於這種性質的工作對人們來說相當陌生,所以做起來困難重重。
同時說服許多家獨立的百貨公司,分別采納各公司的意見加以整合,這種事過去從未有人完成過,更別說要他們拿出幾百萬美元的經費來。所以,一般人都覺得他一定會失敗。
盡管如此,摩洛仍然十分賣力地在各地進行說服工作,結果他在說服工作上做得相當出色。一方麵,他的創意大受歡迎,與許多家百貨公司簽訂合約;另一方麵,他向CBS公司提出的策劃方案也順利被接受。此後的10個星期,他幹勁十足地與電視台經理一同展開一連串的廣告活動。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他沒有任何收入。
計劃眼看著就要步入最後的成功階段,但由於合約內某些細節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而宣告流產,他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事結束之後,CBS公司馬上來找他,聘請他為紐約辦事處新設銷售業務部門的負責人,並支付給他三倍於以往的薪水。於是,摩洛又再度活躍,他的潛力得以繼續發揮。
在CBS公司服務幾年之後,摩洛再度回到廣告業界工作,但這次不是從基層做起,而是直躍龍門——他擔任了承包華納影片公司業務的湯普生智囊公司的副總經理。
那個時代,電視尚未普及,與今日相比,仍處於搖籃期。但摩洛非常看好它的遠景,認為電視必將快速發展,便專心致力於這種傳播媒體的推廣。由公司所提供的多樣化綜藝節目,為CBS公司帶來空前的大成功。
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拚搏。為了它,他再次放棄原來可以平步青雲的機會,走入另一個未知的世界。但這次冒險並不完全是孤注一擲的,他是在看準後才堆上自己的“賭注”的。最初兩年,他僅是純義務性地在“街上幹杯”節目中幫忙,沒想到該節目大受歡迎,從播映以來從未間斷過,並成為最受歡迎的綜合節目之一。這在競爭激烈的電視界內是非常少見的現象。除了節目成功之外,他被CBS公司任命為所有喜劇、戲劇、綜藝節目的製作主任。摩洛成功了,他的成功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啟示:
人的一生就是拚搏的一生,拚搏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態度,一個人隻有勇敢地到生活的大海中去拚搏,才有可能取得事業的成功。
做人要懂得不斷進取
在我們的身上,有一種神秘的力量,這種神秘的力量就是進取心。它不允許我們懈怠,它讓我們永不滿足,每當我們達到一個高度,它就召喚我們向更高的境界努力。
進取心是擺脫頹廢的最佳手段,一個人一旦形成不斷自我激勵、始終向著更高境界前進的習慣,身上所有的不良品質和壞習慣都會逐漸消失,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他們身上大都有這種不斷進取的個性與品質。大發明家愛迪生就是一個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人。
愛迪生、斯旺以及許多科學家在同一時期研究電燈。當時人們對製造電燈的原理已經很清楚了——要把一根通電後發光的材料放在真空的玻璃泡裏,人們在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如何讓它更輕便、成本更低廉、照明時間更長。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也是競爭的焦點)在於燈絲的壽命。
愛迪生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有記者問:“如果你真的讓電燈取代了煤氣燈,那可要發大財了。”愛迪生說:“我的目的倒不在於賺錢,我隻想跟別人爭個先後,我已經讓他們搶先開始研究了,現在我必須追上他們,我相信會的。”
愛迪生在當時已經聲名赫赫,他僅僅宣布可以把電流分散到千家萬戶,就導致煤氣股票暴跌12%。但是他本人是冷靜的,在設想成為現實之前,他要像小時候在火車上做實驗一樣踏踏實實地幹。他已經是一個改進了電話、發明了留聲機、創造了不計其數的奇跡的著名“魔術師”,但他是這樣的人——一旦取得了成果,就把它忘掉,奔向下一個目標。用來做燈絲的材料,他嚐試過炭化的紙、玉米、棉線、木材、稻草、麻繩、馬鬃、胡子、頭發等纖維,鋁和鉑等金屬,總共1600多種。那些日子,全世界都在等著他的電燈。
經過一年多的艱苦研究,他找到了能夠持續發光45小時的燈絲。在45個小時中,他和他的助手們全神貫注地盯著這盞燈,直到燈絲燒斷,接著他又不滿足了:“如果它能堅持45個小時,再過些日子我就要讓它燒100個小時。”
兩個月後,燈絲的壽命達到了170小時。《先驅報》整版報道他的成果,用盡溢美之辭:“偉大發明家在電力照明方麵的勝利”、“不用煤氣,不出火焰。比油便宜,卻光芒四射”、“15個月的血汗”……新年前夕,愛迪生把40盞燈掛在從研究所到火車站的大街上,讓它們同時發亮來迎接出站的旅客。不知有多少人是專門趕來看奇跡的,這些隻見過煤氣燈的人,最驚訝的不是電燈能發亮,而是它們說亮就亮、說滅就滅,好像愛迪生在天空中對它們吹氣似的。有個老頭還說:“看起來蠻漂亮的,可我就是死了也不明白這些燒紅的發卡是怎麼裝到玻璃瓶子裏去的。”大街上響徹著這樣的歡呼:“愛迪生萬歲!”然而,愛迪生的講演使人們再次驚訝:“大家稱讚我的發明是一種偉大的成功,其實它還在研究中,隻要它的壽命沒有達到600小時,就不算成功。”
從那以後,他在源源不斷的祝賀信、電報和禮物中,在鋪天蓋地的新聞中,在說他正在把星星摘下來試驗新的燈絲、說他發明了365層像洋蔥一樣可以一層層剝下來的不用洗的襯衣的神話中,以及在雪片般飛來的求購這種襯衣的彙款單中,默默地改進著燈泡,向600小時邁進,結果,他的樣燈的壽命達到了1589小時。
有人向美國薪水最高的職業經理詢問成功的秘訣,他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沒有人會真正成功,前麵還有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