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7章(1 / 2)

宣文十六年。

東屠國攻陷了大魏朝的京城。大軍並沒有搬師回朝。相反, 君王劉長石留在了這一座鄴都城裏。

次年。

東屠國借著去年的大勝一展神威,又是借機拿下了大魏朝原本疆域裏靠近了東屠國的二州之地。

宣文十七年大魏朝疆域, 並不是一片平靜。這北方的中原之地,那是處處鋒煙。

若論哪兒稍稍平靜些,唯有東屠國治下的這二州之地。當然, 更多的太平,還是已經早早在東屠國治下的黑山白水間的土地。以及那半島的長治之地。

宣文十七年的初秋。

漢京城。

王宮裏的榮娘已經知道了前線的情況。

這個春夏之季,東屠國的前線是大勝,又是得了一州之地入懷。

可謂是春風得意,正是東屠國的無限大勝之機。

至於榮娘更在意的事情,那便是長子伯玉寄回了家書。家書裏自然是說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其中的一條,便是王室與朝中的重臣,將會遷往鄴都城。

鄴都城,那將會東屠國的新京城。至於漢京城?

漢京城隻能淪為了一座舊都,一座君王起家時的潛龍之邸。

“這一回去了鄴都城, 想來漢京城往後是見不到了。”榮娘與夫君劉之燁閑聊時,自然談了這等小事兒。

“母後倒是頗想去瞧一瞧鄴都城的。榮娘你這意思是不想嗎?”劉之燁心情非常愉快的。他的心情好的, 任何人都能瞧出來。

“怎麼會?”榮娘搖搖頭, 回道:“能去了鄴都城, 我也挺歡喜。”

“更何況……”榮娘話到這兒停頓了一下, 她思考了一下後,方才又說道:“漢京城裏的一些風聲, 你也是知道的。我啊, 也不可能是真裝聾做啞了。”

“伯玉如今打得大魏朝的嫡係往草原那邊逃竄。那剩下來的不過是些流民勢力。大魏朝曾經的疆域, 早早晚晚也是要落到了伯玉的治理之下。”榮娘說這話時,同樣是於有榮焉的樣子。當然,她也真覺得長子了不得。

“朝裏朝外的,總有風聲想著成了從龍之功,上了勸進的奏章。”榮娘這話一說了。劉之燁也是沉默了。

稍後,劉之燁才說道:“人心如廝。”

“不過,想來伯玉有計較的。”劉之燁對於長子伯玉那是信心實足的。

榮娘聽後,亦然是點了點頭,同意了夫君的說法。

宣文十七年,秋末。

王室與重臣在禁衛軍的護領下,倒是真的來了一回長途的遷移。從漢京城到鄴都城,整整花了兩月餘。

在初冬之前,這一隻隊伍才是到了鄴都城。

宣文十八年,春。

這個春三月初一日,榮娘五十周歲的壽辰。

也是這一年的秋,東屠國在又得了曾經的大魏朝的二州之地後。在大勝之威下,朝中重臣紛紛上奏章,請君王劉長石晉位。

從大王上晉王?

還能是什麼?

那自然是普天之下的主宰,被奉為了帝王。

皇帝。

自然是天子稱尊,道寡稱孤的九五至尊。

君王劉長石沒拒絕,當然,也沒同意了。而是連連壓了兩回重臣的群情請晉位之事。這等事情,有些動作大家看一看就明白了。

既然沒有拒絕,隻是壓下了。

群臣哪還不懂了君王的心思?

於是。

又一次的大祥瑞事件後,群臣再度的上了請君王登基為帝的奏章。在大朝會上,那更是群情凶凶,全是忠臣要上了諫言的模式。

真是一派的君臣同心,合台演了一場好戲給天下看一看。

不過,讓群臣驚訝的是,這一回君王劉長石還是拒絕了。當然,在拒絕之後,君王招見了心腹重臣好好的談一談。

然後……

自然就是有風聲傳了出去。

登基的事情,君王是默許的那可以上奏章的。不過,如今的局麵讓君王不太滿意。為何?那是連北麵的半個中原都沒拿下來。

真要做皇帝,至少得有北麵的半壁江山。若不然,豈不會弱了君王的神聖?

君權天授。

可不是誰登基了,就真是天下人認可的君王。至少,那也要當了半壁江山的主人,才算的一個正統的帝王。

這樣的江山方得長久。若不然,急烘烘就上位了,那是要被史書上記了一筆的。

劉長石如今正是壯年,他的精力甚好。能上馬開弓,能下馬治政。既然心力甚足,何苦急了呢?

倒是君王的意思一透露,前線的將軍那是更加的動力滿滿。

東屠國可是軍功受爵的。這等軍功的爵位,太多人肖想了。

便是劉長石的三個弟弟,這一位君王都是給了機會,想讓親兄弟也是領一些功勞的。至少,是給了相關方麵的差事。

鄴都城的王宮中。

劉長石忙碌了一天。他這位君王是真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