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能將“出爾反爾”運用於幽默,而將幽默糅合於我們的生活,人生的苦惱不就會減少許多嗎?
特殊場合幽默巧出招
幽默的作用是多方麵的。社會交際的時候,有時難免會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由於是集體場合,難免會很尷尬,如何來應付各種場麵呢?如何做到冷靜處理,緩和氣氛,以免造成更大的麻煩呢?此時我們不妨來點幽默的方式,不但能緩和緊張的氣氛,而且能更快更好地解決問題,使局麵重新得到控製。要知道,有的時候,一句幽默詼諧的玩笑話也能立刻化解令人尷尬的局麵。
幽默是化解敵意的良藥
有時我們也能以有趣並有效的方式來運用敵意的幽默——因為當我們把自己放進其中時,原本敵意的幽默也就變成沒有敵意了。這時我們就可以如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所說的“表現於外”了。
你不一定要像演員那般去“表演”。任何時候、任何地點,你都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你都能將心底所想表現出來,解決你的困難、怨恨、痛苦和困窘。更重要的是你也能夠幫助他人,讓他們看到如何將個人的困擾表現出來。
說來似乎有點矛盾,敵意的幽默能提供某種關懷、情感和溫柔——正如下麵這個例子。
有個人走到鄰居門口,手裏握著一把斧頭,說:“我來修你的電唱機了。”
隻要他不把鄰居的電唱機砸壞,就恰當表達了對鄰居太嘈雜的音響的不悅,而不是對鄰居大發雷霆。他的行為似乎是對鄰居說:“我喜歡你,我關心你,我希望和你好好相處。因此,可不可以請你把唱機的聲音關小一些?”
你不一定要找個道具如斧頭,才能將意思表達出來。隻要試著把你自己的感受放進你的幽默中,作為幽默力量的來源。
事實上有關幽默力量的許多矛盾之處,都顯示我們隻有對所愛、所關心的人運用幽默時,才能把似乎敵意的幽默有效運用,從而產生好的結果。這類幽默與其稱“敵意”,不如稱“損人”恰當些。
損人的幽默常常以女性為對象。例如:公司裏的職員有時開玩笑說到太太們的奢侈。一個說:“就算皮包裏層是捕蠅紙做的,我太太的錢也不可能留在皮包裏。”另一個說:“據我太太告訴我,她承認她喜歡花錢,但是不要用‘奢侈’這個字眼來說她,另找個新字眼好了。”
這類玩笑在表麵上看來似乎很損人。但是我們可從另一麵來解釋,這些職員其實都很愛自己的太太,也以她們為榮,認為自己的太太比別的婦女穿著更好,更具魅力。他們以戲謔太太的奢侈來表示對太太的愛和驕傲,並且以此代替誇耀。
當然不是呼籲大家多加使用或經常運用這類損人的幽默。我強調的是將這類幽默轉變為幽默力量,來幫助我們把內心的溫暖表達出來。表達內心的感受,能使我們和他人免於爆發戰火。當我們把內心負荷過重的事情表達出來時,就能卸除心頭的緊張而不致引起怨恨。
此外,幽默力量還能保護自我,因為它使你免於和他人敵對。你可以用更有效的方式,把平常不便對某些人講出來的話,適當地表達出來。
幽默力量可以避免戰火爆發,卸除心頭重擔。在日常生活中,關懷的幽默總是來得更有效。因此我們要學會運用幽默力量來撫慰人心,不要刺傷人。
用幽默化解尷尬
人們在交往中自然免不了會碰到一些意外的事,如何處理好這種交往中的窘境是對人們的一種挑戰和考驗,它能從某些方麵折射出一個人的應急處事能力,從而表現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和氣質。在這類事情上,我們不妨來欣賞一下偉人們在遇到尷尬時是如何運用幽默來做巧妙掩飾的。
有一次,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到亞琛附近視察一支陷入困境的部隊。
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天才的鼓動家。他一番熱情洋溢的演講博得了官兵們的熱烈掌聲。可是,當他走下講台時,卻不慎摔倒在泥漿裏,大家哄然大笑起來。
艾森豪威爾沒有惱怒。他趕緊從泥漿裏爬起來,風趣地說:“泥漿告訴我,我的巡視極其成功。”
艾森豪威爾的輕鬆幽默感染了陷入困境的美軍官兵,使部隊官兵士氣大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丘吉爾作為英國首相到華盛頓會見美國總統羅斯福,他要求美英聯盟共同抗擊德國法西斯,並請求美國給予物資援助。雖然丘吉爾受到了熱情接待,被安排住進白宮,但是因為美國當時還不想卷入戰爭,談判陷入了僵局。
一天早晨,丘吉爾正躺在浴缸裏,抽著他那特大號的雪茄煙,突然門開了,進來的是美國總統羅斯福。丘吉爾大腹便便,肚子露出水麵……兩位世界名人在這樣的情形下碰麵,實在令人尷尬。
丘吉爾扔掉了煙頭,說:“總統先生,我這個英國首相在您麵前可真是一點也沒有隱瞞。”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丘吉爾這一句風趣幽默又一語雙關的話,不僅使雙方從尷尬的情境中解脫出來,而且借此機會再一次含蓄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和目的,意外地打開了談判的僵局,促進了談判的成功。在羅斯福總統的支持下,英國獲得了美國提供的物質援助。不久,美國加入了同盟國,正式參加對法西斯的戰爭。
一句話便擺脫了進退兩難的尷尬,並打開了事態的新局麵,這就是幽默的力量。
1939年夏,美國總統羅斯福在海德公園接待來訪的英王夫婦,不料發生了一係列意想不到的事。宴會時,屏風後麵的桌子上由於堆放的菜盤分量過重突然倒塌,響聲一下子壓過了說話聲。“哦,”羅斯福叫道,“請別往心裏去,這隻是一種古老的家庭風俗而已。”飯後,羅斯福請客人參觀藏書室。貴賓們正饒有興趣地翻閱圖書時,一位男仆走了進來,手裏托著一個大托盤,上麵是斟滿飲料的杯子。在他走下通向房間的台階時,一隻腳踏空了,托盤裏的杯子猛地被甩向半空,男仆自己也摔倒在地。隨後他爬起來,把地板上破碎的東西清理幹淨。當他愧色滿麵地退出房間時,羅斯福大笑起來,他轉身對英王說:“喲,這是演示的第二個風俗。第三個是什麼?這玩意兒一來準是三次。”
第二天,羅斯福邀請貴賓到瓦爾塞山莊喝茶、遊泳。遊完泳,羅斯福走到草坪上去,把雙臂伸向身後,掌心撐地,抬起雙腿,“自我起重”式地向前方挪動。沒來幾下,隻聽“撲通”一聲,他的腿落到了一個裝有各色精美食品、冷茶、碎冰塊和杯子的大托盤裏。
“嗨,”他叫起來,“怎麼沒人給我叫好呢?”接著,他大聲笑起來,轉身對英王說:“我不是告訴過你還有第三次嗎?好了,現在我可以輕鬆了。”
幽默的作用是多方麵的。當進退維穀的尷尬局麵出現時,運用幽默可以將事態向好的方向轉化,甚至可以使人變被動為主動。
用幽默的語言代替批評
一般說來,在批評時,被批評者的心理常處於緊張的狀態,特別是主管批評下屬、長輩批評晚輩時更為明顯。它們或為焦慮、恐懼,或為對立、抗拒,或為沮喪、泄氣等,這些不正常的心理狀態成為雙方建立感情的阻礙,大大降低了批評的本意。如果巧用幽默的語言,批評者含笑地講道理,被批評者在笑聲中微微臉紅,內心深處接收到的是觸動而非刺激,心情愉快接受指教,不是很好嗎?
三國時代,有一年幹旱少雨,雖為天府之國的蜀地,也是糧食告急。於是先主劉備下令禁止民間百姓私自釀酒。當時,有個官吏在民家搜到釀酒的器具,便認定他們不顧禁令私自釀酒了,準備問罪。有一天,簡雍和劉備出遊,看見一對男女走在路上,簡雍見狀,對劉備說:“主公你看,他們定是準備通奸,為什麼不拘押起來呢!”
劉備笑道:“胡說,你怎麼知道他們會如此?”
簡雍回答:“他們一男一女如此親密,證據確鑿,與那釀酒人的情況一樣,所以我才這麼說。”
劉備聽了大笑,就釋放了因有釀酒器具而被捕的人。
巧用幽默的批評,往往以半開玩笑半認真的方式表現,先打破僵局,再轉入實質問題,即使對方一時還接受不了,也不傷和氣,更不至於讓對方難堪、丟臉。因此,出於善意的幽默批評不同於尖刻的諷刺、嘲弄,這是由批評者的出發點及態度決定的。幽默批評應該做到不低級庸俗,語言形象、生動,深入淺出。
社交活動中的幽默批評,畢竟不同於說相聲、講笑話,雖有幽默成分,但仍以嚴肅、認真為基調,氣氛可輕鬆、活潑一點,但絕不能油嘴滑舌,否則就會衝淡批評應有的嚴肅氣氛,影響批評的效果。
在現實生活當中,讚揚需要幽默,指責更需要幽默,幽默能使指責傳達善意。如果雙方發生了意見分歧,其中之一的當事人用幽默的語言來暗示責備,即使是調侃的、半寬容的幽默語言也能正確無誤地表達出責備之意,以達到不至於傷害人的目的。這說明以幽默的方式傳達給對方後,對對方產生的作用不完全在於這是些什麼話,而是很大程度上在於你給對方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有個調皮的男孩來到一間理發店,要求刮胡子。理發師讓他在椅子上坐下來,並在他臉上塗了肥皂水,便去跟別人聊天了。
那男孩等得不耐煩,叫了起來:“理發師,你什麼時候才替我刮胡子?”
“我在等你的胡子長出來呀!”理發師說。
在社交中,讚揚、指責,或是表達同情心,都可以帶上一些幽默色彩。
幽默在社交活動中,也有需要表達諷刺意味的時候,但諷刺不完全是挖苦。如果諷刺加上幽默的色彩,它就會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有位先生買了一個助聽器,於是他向朋友誇耀道:“這是我這輩子用錢用得最合理的一次!”
他說:“耳朵裏塞上這東西以前呀,我耳背得像裝了軟木塞。現在,如果我在樓上臥室裏,廚房裏水開了都能聽到,如果一輛汽車開上車道,我在一裏外就能聽見。不瞞各位,這是我花錢花得最劃算的東西了。”
他的朋友都一個勁兒地點頭。其中一個問:“多少錢?”
那位先生看了看表,回答:“差1刻3點。”
用這種幽默講講笑話是可以的,在社交場合,應視具體的環境、對象和氛圍,注意把握分寸,采用適當的形式來表達出合適的幽默,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使人無所適從,通過一般方法是難以解決的,這時,人們往往采用幽默的方式,把自己的所有不滿和不快樂都包含在笑中。在人際交往中,難免會遇到人與人之間的正麵碰撞和衝突。這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無意的衝撞或並不嚴重的損害,二是蓄意的挑釁。
幽默在這兩種情況下應該把握比較準確的分寸。在大多數情況下,衝突是無意中引起的,這時的幽默是一種風趣、溫和的批評。
某人向鄰居表示歉意:“我們剛才敲牆壁,是想掛一幅畫,可能打擾你了。很對不起。”
鄰居答道:“沒關係,我正想去問問你,假如我在釘子尖上掛幅畫什麼的,能否禁得住?”
一位車技不高的小夥子,騎車時見前邊有個過馬路的人,連聲喊道:“別動!別動!”那人站住了,但還是被他撞倒了。
小夥子扶起不幸的人,連連道歉。那人卻幽默地說:“原來你剛才叫我別動是為了瞄準呀!”
像以上的例子,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碰到。由於有了幽默、灑脫的態度,所以矛盾被巧妙地化解掉了。這裏的可喜之處,並不是回避、無視生活中出現的矛盾,而是以幽默的方式展示一種溫和的批評。
用幽默來解決難題
遇到難題,當然是要解決,有些人卻毫無變通,雖然最後還是解決了,但是很沒有效率。沒有了效率,又怎麼會有競爭力?
並不是每個難題都那麼好解決,想要高明地解決,還得學學下麵的幽默出招。
在一個軍事學校的餐廳裏,有個威武有力的大個子自封為大胃王,他向所有的學生挑戰:“我可以接受你們任何一個人的挑戰,賭注是50元錢。”
在場的學生看看他那身材,沒有一個敢上前和他挑戰。
過了一會兒,一個身材瘦小的同學忽然過來對這個“大胃王”說:“我想向你挑戰,但是你的身材比我大一倍,我先天上就吃虧,怎麼辦呢?”
大個子看了這個瘦小子一眼,接著竟然和其他同學哈哈大笑起來。大家都笑他自不量力。
笑聲一停,大個子說:“好吧!那就讓讓你,別讓人說我勝之不武,你說要怎麼樣?”
“你出50元錢,我出25元錢,怎樣?”瘦小子說。
大個子滿口答應,於是就把50元錢拿出來放在桌上,瘦小子也拿出25元。
既然是瘦小子挑戰,就由他出題。隻見他走到裝大鍋飯的飯桶前麵,指了指這桶飯說:“就這桶飯吧!你把他吃光!”
大個子一看,開玩笑,這桶飯需要三四個人抬,全都吃下去豈不撐破肚皮。
於是,大個子生氣地說:“你開什麼玩笑,這怎麼吃?”
“你吃不下去是吧?”瘦小子一聽,一伸手飛快地把50元錢抓了過來說:“吃不下去,這錢就歸我!”
大個子馬上說:“難道你吃得下去?”
“我也吃不下去,”瘦小子搖搖頭說,“所以,這25元錢就歸你!”
就像這則鬥智的小故事,當我們接到可惡囂張的燙手山芋時,最要緊的就是要鬥智不要鬥力!我們學習反向思考,就是在學習怎麼用智力解決事情,而且要幽默解決才讓人佩服。
眾所周知,無論任何服務工作,都以客人至上,但是萬一客人無理地扔個燙手山芋給你,該怎麼辦?
不要慌張,也不用生氣,冷靜一下,想個幽默的點子,用點兒技巧,也扔個燙手山芋給他。這山芋幽默地扔出去,讓他雖然燙,卻是發不出脾氣,搞不好還要謝謝你!
有個餐廳侍者碰到了個難題,因為有位客人喝醉了,向他要醒酒的東西。
侍者心想:“這可麻煩了,餐廳裏沒有準備這類東西,總不能拿罐冰水往他頭上澆吧!”
於是,他想打馬虎眼,假裝忘了這件事,沒想到經過大廳時,又被這個醉客看到了,大吼著向他要醒酒的東西。
這時,旁邊另一桌客人裏麵,忽然有人高聲說:“你把賬單拿給他,他就會醒了!”
所以說,當遇到別人給你出難題時,不必哇哇大叫,鎮靜一下,由人性心理上觀察,巧妙打出幽默拳,就能找到解決的好方法。
反轉腦幽默
當你忽然發覺自己上當了,會怎麼做?馬上拆穿對方的謊言嗎?如果你認為這沒有什麼不對,那再問你幾個問題:萬一你遇上倒黴事,或是在公共場所被幾個人耍得團團轉,忽然恍然大悟,發覺是個陷阱,這時候你怎麼辦?當場翻臉嗎?如果你在公司裏突然發現某人扯你的後腿怎麼辦?馬上撕破臉皮嗎?
喊捉賊的往往會被賊捉,在辦公室裏如果你表現得很強勢,其他人往往會同情弱者。
所以,一旦發覺和人處在對立狀態時,千萬不要當場拆穿謊言,或是撕破臉皮。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前因後果,幽默出招反擊,應該是最好的方法。
餘科長有句口頭禪長年掛在嘴上,譬如到生產線上巡視時,還沒說幾句話,就拍拍下屬的肩膀說:“彼此,彼此!”走在路上碰到人,也說:“彼此,彼此!”新進人員都覺得奇怪,但是日子一久,也就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有一天,他在生產線上,氣急敗壞地檢視一部突然壞了的機器,一個陌生男子走過來和他打招呼。
“嗨!你好。看樣子你們工廠生產進行得很順利啊!”這男人說。
“彼此,彼此!一切都很好。”餘科長警覺地說,因為公司正在申請股票上市,上麵曾經警告最近可能會有稽核人員來視察。
“你們出貨正常嗎?”男人問。
“彼此,彼此,很正常!”餘科長說。
“有任何問題嗎?”
“沒有問題!”
“是這部機器壞了嗎?”
“你……是來修機器的嗎?”正頭痛的餘科長,恨不得這部機器馬上能動,否則生產線上就要開天窗了。
男人說:“你怎麼知道?”
餘科長這才放心地說:“請你快幫我看看這部機器是怎麼回事,一天到晚出問題。”
“這麼說,機器老是出問題?”男人一麵檢視機器一麵問。
“是啊!廠裏的機器常有問題,你們應該好好檢查一下。”餘科長說。
“會影響生產進度嗎?”
“那是當然!”
這時,一位工人來找餘科長,他匆匆走開了。
過了一會兒,餘科長又回來了,看見這男人掏出一個記事本,正往上麵寫東西。他吃了一驚,因為他看到封麵上的“稽核小組”字樣。
餘科長鎮定了一下,故意轉頭大聲和工人說了句話,那男人聽到了,馬上收起本子,繼續檢視機器。
“機器常壞,你們的品質怎會控製得好呢?”男人說。
“彼此,彼此,其實,這些機器雖然不是頂好,可還是這行業裏最佳的。再說,這裏的技術別家工廠都比不上。”餘科長說。
忽然,餘科長很神秘地眨眨眼睛對那男人說:“老兄,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千萬別對人說,我是來這兒臥底的,因為這家廠的機械設備和技術最好。”“這上麵有我的手機號碼,請你和我聯絡,把這些機器的型號都寄給我。”餘科長掏出名片遞給那男人。
男人走後,餘科長把這段遭遇一五一十地報告廠長,廠長被他的機智反應和幽默惹得哈哈大笑。
公司經過一段時間的審核後,總算順利過關上市了。
上麵故事裏的餘科長的做法就很高明,當他發覺上當了之後,馬上反轉腦筋,從相反的角度切入,挽回稽核員對這家工廠的印象。
巧藏鋒芒的論辯幽默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師對大眾做了一場精彩的講道,末了他以肯定自我的價值作為結尾,強調每個人都是上帝眷顧的寶貝,每個人都是從天而降的天使。活在這個世上,每個人都要善用上帝給予的獨特恩賜,去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
大眾當中有個人不服牧師的說法,站起身來,指著令自己不滿意的扁塌鼻子,道:“如果像你所說,人是從天而降的天使,請問有容貌是塌鼻子的完美天使嗎?”
另一位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同樣的意見,認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創造。牧師輕鬆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創造是完美的,而你們倆人也確實是從天而降的天使,隻不過……”
他指了指那名塌鼻子的朋友:“你降到地上時,讓鼻子先著地罷了。牧師又指著那位嫌自己的腿太短的女子:“而你,雖是用腳著地,卻在從天而降的過程中,忘了打開降落傘。”
在爭論中,幽默是以詼諧逗趣的方式,暗示事物的本質,達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因而在爭論中常常可以發揮證明與反駁所無法達到的作用。
在爭論中反駁對方,有時舍棄鋒芒畢露、相互抨擊的語言,而采用風趣含蓄、詼諧生動的語言,其效果會更好。
當然,幽默不一定都用在敵對的爭吵和攻擊中,有時也可以用在輕微的諷刺、戲謔、談笑風生中,這時巧用幽默,既能駁斥對方觀點,還能產生和諧友好、輕鬆愉快的氣氛。
有一次,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應邀赴宴,正好和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坐在一起。這位美人用戲謔的口氣向達爾文提出質問道:“達爾文先生,聽說你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那我也是屬於你的論斷之列嗎?”達爾文漫不經心地回答道:“那是當然的!不過你不是由普通猴子變來的,而是由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達爾文不用科學的道理反駁那位美女,而是以戲謔反駁戲謔,因為美女的問題屬於偷換概念的詭辯。
幽默論辯的智慧自古就有,而且相當精彩。“晏子使楚”是大家熟悉的故事。楚王想在接見晏子之前侮辱晏子,從而取得外交上和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他先是在大門之側開了一個小門,不讓晏子從大門進入。這時晏子不是板起麵孔斥責楚國的無禮,而是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出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簡單的兩句話,真中帶假,假中有真,既可當假,亦句句是真,既罵了對方,又巧妙地把楚國與狗國區分開來,為對方打開大門留好退步的階梯。見到楚王後,楚王說:齊國難道就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當使者呢?這顯然意在貶低晏子。晏子這時卻把楚王的話輕輕地擱在一邊,順勢進一步貶低自己:“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者使賢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最不肖,故直使楚也。”在這種輕鬆的談笑中,在這種饒有風趣的貶低自己中,達到貶低對方的目的,真是笑傲權貴、瀟灑倜儻,妙語驚人!
晏子善於掌握分寸,在輕鬆愉快的笑談之中暗藏斥責,使對方不知不覺地受到批判,這一點,在他出使楚國的過程中表現得最為突出。
不僅在外交場合,在與景公的諫議中也可以看到晏子的這一幽默才能,晏子善於在談笑之中巧妙地表達他的政治主張和好惡愛憎。如景公知道晏子的住宅近市,向晏子詢問市場的商品價格:“何貴何賤?”晏子答道:“踴貴而履賤。”踴是被剁腳的人所穿的鞋。簡單的5個字,把景公嚴法重刑的殘酷手段暴露無遺,看似順便提及,平平淡淡,卻包含了不少無情的揭露和譴責。
這種於談笑之中巧藏鋒芒的論辯,使晏子麵對棘手的問題,往往能化難為易,並且常常在不露聲色、和風細雨中,巧妙地達到猛烈抨擊對方、鞭撻對方的目的。
範縝是南朝齊梁時期能言善辯的佼佼者,生活在佛教盛行的地方,他以和迷信公開對立的身份,賴以幽默藝術,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一次竟陵王蕭子良為了打擊範縝,請了許多名人高僧來擺陣挑戰,辯論會上蕭子良用他早已準備好的問題首先出擊:“範先生不相信因果報應,那麼人世間為什麼會有富貴貧賤的差異?”按照蕭子良的預謀,在眾多權勢者的威逼下,範縝是無法也不敢否認命運的。隻要打開這一理論缺口,便可以進一步瓦解範縝《神滅論》的理論思想體係。殊不知範縝對他提出的問題,並不給予針鋒相對的正麵回答,而是從容不迫地打了個比喻:“人好比我們頭頂這棵樹上開出來的花,一陣風吹來,有的飄落在錦毯上,有的掉進了泥沆裏,王爺就如同落在錦毯上的花,而我就如同掉進了泥坑裏的花。”
範縝以落花喻人的差異,幽默風趣,因為所借喻之物本身含有褒貶之意,如果借喻物含有貶義,蕭子良可能在理屈詞窮的情況下,借故尋釁,以勢壓人。以花喻人,使蕭子良無可挑剔,但實際上以落花來說明人本來都是一樣的,由於社會的不公,才產生了地位的差異。話裏蘊藏著對權貴者的極端蔑視,是一種外褒內貶、軟中帶硬的反擊。
蕭子良為了鼓吹佛教的神力,對範縝再次發動攻擊,指使了一個叫王琰的知名說客對範縝說:“你不承認自己祖先的神靈,這樣的子孫算是大逆不道。”
麵對這種挑戰,範縝完全可以據理駁斥,直接回擊。因為王琰沒有蕭子良那樣顯赫的地位,不會罪咎犯上,但這樣做,一是傷了和氣,二是有失雅量。所以采用謬誤反詰,慢條斯理地反問了一句:“既然王先生認為祖先死後有神靈,為什麼不殺身去傳奉?”
範縝的幽默反詰,使得他“辯摧眾口,日服千人”,始終沒有在理論上退卻。
誠如錢鍾書先生所言,一個真正幽默的人必定別有慧心,既能欣然獨笑,又能傲然微笑,替沉悶的人生透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