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鹿隱觀(1 / 2)

當今聖上的身子骨眼看著一天天不行了,儲君的位子卻到現在還沒有定下來。

這是暴風雨的前奏。

如果聖上隻有一位皇子,或者諸位皇子中隻有一位特別出色,就算沒有儲君,在聖上殯天之後,因為那一位皇子無可置疑的繼承權,事情還不會發展到現在這種程度。

但是偏偏聖上雖然沉迷修道,少近女色以至於子嗣稀少,唯有的那二子一女卻都不是省油的燈。

大皇子如今十八歲,背後站著以生母劉貴妃和外祖劉建安,劉建安為官多年,門生滿朝,且因修建鹿隱觀有功,被聖上委以丞相一職。他是一定支持大皇子登基的。

二皇子年幼,十四歲不到,生母乃是皇後。雖然本朝開國時定下規矩,皇後不可出於官宦之家,以至於皇後背後並無母家勢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二皇子朝中無人。

且不說很有一批清流秉承著嫡庶觀念支持二皇子,與二皇子一母同胞的清平公主在四年前,冒天下之大不韙,以女子之身參加科舉,一舉奪魁之後,又舌辯群雄,在聖上的支持下入朝為官,如今任京兆尹一職。很是激起了一波風浪。

且清平公主深受皇帝寵信,在聖上隱居修道的時候,隻有清平公主被允許進入鹿隱觀修行。

兩派勢力,一個站著滿朝大臣,一個有著皇帝親厚,在當前一團昏暗的局勢中,姑且可以說是勢均力敵。

為了國計民生著想,為今之計,隻有立儲。

否則聖上殯天之時,必然是一場腥風血雨,這是滿朝大臣和京中百萬人民都不想看到的。

有唐之時,玄武門之變,有宋一代,斧聲燭影,那背後可都是一個個的人頭、一個個的抄家滅門。

從龍之功固然誘人得很,也得有命去享用,朝中大臣,並不是每一個都被貪欲熏了心的。

他們盼著聖上立儲。

聖上立下儲君之後,這一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但是滿朝大臣卻都噤若寒蟬,無人敢對聖上諫言立儲之事。

上一個這麼做的,當庭杖斃,全家妻小現在都已經在流放嶺南的路上了。

聖上說:“我乃天子,諸病百邪不侵,我平日修行,也沒有忘了朝中諸公,還為你們祈求上天,好讓你們這些老胳膊老腿的都長命百歲,怎麼你們這些日子,就盼著我死呢?”

勸誡聖上立儲,可不就是因為聖上的身子骨不行了嗎?

可是衡平帝方成乾,就是不承認他不行了。他可是天子,這天地四方之共主,福澤深厚綿延,怎麼會四十餘歲就要撐不過去了呢?

他越這麼想,就越不立儲。本來在鹿隱觀建成之後,他就長住觀中,如今更是丟下了滿朝大臣和後宮嬪妃,進觀修行了,連太醫都沒有帶。

鹿隱觀是一個極清幽的去處,從江南等地運來的巨木和從北方運來的巨石,再加上全國上下最好的木匠石匠,耗時十六年,為當今聖上,修建了這一座極盡精美的道觀,這十六年間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可計數。

方豔脫去朝服,換上一身女冠道袍,步行上山。

鹿隱觀在山上,本來此處不該有山,可是聖上卜卦算出此處修建鹿隱觀對國運最好,而他又以為道觀應在山中,沒有一座靈山的道觀總是不美,所以他就下旨挖土造山,硬是在這平地上造出了一座巍峨高山。

那淙淙流淌著的清澈泉水、鬱鬱蔥蔥的綠色山林,自然也都是人工規劃設計出來的產物。

自鹿隱觀修好之後,方豔已經走過這條路許多次,可是每一次見到這一座鍾靈毓秀的鹿隱山,總是要感慨古人的營造技術之高超。

是的,古人。

方豔雖然生活在這裏,她卻不是個古人,她是來自於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

侍衛和下人是不允許進山的,但是山中有百餘名道士修行,方豔一路走來,看到一個道士挑著木桶打水,兩人側身而過,點頭致意。

綠水青山,磚石階梯,擦肩而過的隱逸居士,好一派清幽自然的景色。

徒步走了約莫半個時辰,她才終於到了山頂的鹿隱觀。

鹿隱觀的門口,張天利已經等了她很長時間。張天利是個道士,是個深受皇帝信賴的道士,這種人雖然說是道士,其實已經是個權臣。尋常人是絕無可能讓他久候的。

就連兩位皇子也不能。

可是他在這裏等著方豔,因為方豔不僅僅是衡平帝唯一個女兒,更是他親封的至孝神君,是至明神君座下唯一的侍女,

他作揖,口中道:“見過至孝神君,至明神君已經等候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