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1 / 2)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每個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態度自然就不同。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打算把自己置於生活的哪個層次、何種境界,是每一個嚴肅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也決定了這個人基本的生活方式。魯迅先生決計把自己打造成一個抨擊國民劣根性的深刻作家,就“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就把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用於讀書寫作。哈佛大學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優秀的學生,他們的校訓正是“追求卓越”。是的,雄鷹不甘宇下,駿馬難守圈欄。一個誌存高遠的人,必定將追求優秀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作為一種近乎本能的習慣。

所謂習慣,是一種常態,一種下意識,一種自動化,一種經過長期培養曆練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狀態,一種無須思考即可再現的回憶。其程序好像早已置於大腦和肌肉中,成為一種特殊的記憶,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是優秀的外化和證明,都會使人眼前一亮,為之折服和讚歎。

優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可以有一個明確的起點,但肯定沒有固定的終點。但隻要不斷追求,每一個階段性的成果都會成為新的起點。即便生命個體終結,後來者依然可以從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著更高的境界跋涉。

優秀的人的第一品質就是知道什麼是優秀,懂得欣賞優秀,崇尚優秀,不斷督促自己朝著優秀的方向不懈努力。世間優秀萬種,標準不一。但相對而言,總有客觀尺度可以遵循,總有大眾向往作為參照。優秀的人有一種特殊的才能,一旦確定屬於自己的優秀目標,就矢誌不渝、九死不悔。困難不能阻擋,世俗不能羈絆,成功同樣不能牽扯其前行的腳步。

優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孿生兄弟。優秀的人無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優秀的,起碼是比較優秀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勤勉本身就是優秀的代名詞。所有天才無不是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請千萬不要輕易相信天才的神話,那種似乎不需練習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種不費吹灰之力就品學兼優的學子,我們聽說過,但沒見過,不可太當真。即便有莫紮特那樣的特例,於我等也毫無意義,不可作為榜樣盲目複製。道理很簡單,你是你,你不是莫紮特。你我遍地都是,莫紮特隻有一個。哲學常識告訴我們,特例不揭示必然性。聰明的人從來不把自己當特例,聰明人隻知道下笨功夫。

因為追求優秀,做什麼都必須有“爭創一流”的意識。食人俸祿,盡其本分,是常人的標準,而在優秀的人看來,是起碼的德行;考上名牌大學,獲得全優成績,將來有一份體麵的工作,是一般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優秀的頭腦中,僅僅是一個通向優秀的起點而已。因為定位於優秀,別人可以睡的懶覺自己不能睡,別人可以敷衍的責任自己不能推,別人可以視而不見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別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因為定位於優秀,裝腔作勢的表演、阿諛逢迎的醜態、追名逐利的爭鬥,統統不屑為之。不僅如此,還要敬鬼神而遠之。因為定位於優秀,就必然將自己的身份多重化:在外,是德才兼備、有口皆碑的好員工;在家,是出得廳堂、入得廚房,孝敬父母、愛妻憐子的好男人;在外,是進退適當、行止得體,重情義,講信譽的好朋友。因為定位於優秀,做什麼都力求完美,即便是請客人吃頓便飯,也會事先預訂房間,提前摸清口味,早早確定菜單,明確指示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