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才學資本(2 / 3)

他主張學子們不但要讀“有字之書”,還要讀“無字之書”,“從天下萬物而學之”。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習期間,除讀“有字之書”外,還經常到農村、工廠進行社會調查,毛澤東利用一切機遇對工農勞動群眾進行了解和接觸,對社會實際問題進行仔細的觀察和研究。

通過閱讀“有字之書”,你可以學習前人積累的知識、前人學以致用的經驗,並從中取得借鑒,避免走岔道、走彎路;通過讀“無字之書”,你可以了解現實,認識世界,並從“創造曆史”的人那裏學到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你要想更好地、更快地讀懂、讀通“有字之書”,並取得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死書”讀成活書,就要善於讀“無字之書”。

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倘隻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

齊白石平生所推崇的就是重視“無字之書”,其畫之所以會不斷開拓,創造出獨特不群的書畫風貌,是他努力在現實生活中開拓藝術生涯的必然結果。

當人們翻開他的畫冊時,所展現出的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魚蟲,欣欣向榮的草木,刻意求工處恰如雕鏤,粗獷豪放更是神態各異,活靈活現,令人情不自禁地讚絕。但又有誰會知道紙上的畫有多少畫外音呢?

就水墨畫蝦來說,由於齊白石對各種蝦很早就感興趣,所以不知觀察了多少遍。他在學畫時,為了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光是蝦就畫了幾十年,他在70歲時才覺得自己已趕上了古人畫蝦的水平。

作家老舍在某年春節時,選了蘇曼殊的四句詩請白石老人作畫。詩中有一句“芭蕉葉卷搶秋花”,齊白石因對“芭蕉葉卷”的實際狀況不熟悉,當時又正好是北國的嚴冬,無實物可進行考證,他為了弄清楚芭蕉的卷葉到底是從左到右的,還是從右到左的,逢人便問,但是,很多人都沒有對其進行過細心觀察,說不出準確的答案。

最後白石老人就沒有作“芭蕉葉卷”畫。人們雖然覺得遺憾,但他卻認為這樣做是正確的,之所以“不能大膽敢為也”,是因為“未曾見過”。

徐悲鴻畫馬也是如此。他在一生之中畫了上千匹馬,出自於他筆下的奔馬令人讚歎不絕。

他的奔馬豐滿而不臃腫,剛勁而不弱瘠,穩而不墜,奔而不飄。特別是那幅四蹄騰空、馬尾舒長、長鬃飄拂,充分表現出了挺拔奔放、自由不羈精神的《奔馬圖》。

他為了把馬畫好,在留學法國時,就整天在巴黎博物館裏進行素描練習,並常以兩塊麵包充饑,這一切都是為了準確把握馬的造型。無論在哪裏,他隻要見了馬,就會細心地觀察。

這也難怪當有人在向他投師學畫之時他會深有感觸地說道:“不必學我,真馬較我所畫之馬,更可師法也,畫馬必須以馬為師。”

“無字之書”隻有到五彩的“社會大學”之中去讀。

凡是讀過高爾基的《我的大學》的人都會知道,這位大文豪隻讀過幾個月的書,他把投身於“社會”認為是在上“大學”。這個苦難的學徒工在“社會大學”裏做過廚工,賣過苦力,飽嚐了沙俄黑暗統治的辛酸。不過,他在流浪漂泊之中讀了很多“無字”的“活書”,學習到了很多知識。

你要想讀好“無字之書”,就必須腳踏實地,有深入調查及求實的精神。讀“無字之書”,必須別具慧眼,“步步留心,時時在意”,其實機遇早就狡猾地隱藏在其中。

善讀書,而不唯書,把“有字之書”與“無字之書”進行結合,這是獲取更多精神財富的一條準則。

現代知識女性,對於讀書學習的認識已經不必多說了,但是,真正的學問,還在社會這所大學裏,真正的知識,還在“無字之書”中,聰明的你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以外,更多的是要到社會這座大課堂裏去學習,讀好社會這一本“無字之書”。

不斷提升自己

在人類跨向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知識對每個人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現在不再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學到老,才能活到老”。所以,聰明的女人會學習、學習、再學習,準備得充分一些、再充分一些。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走向成功。

如果說人生就是一條道路的話,聰明的女人不會半途而廢,會一直勇往直前地進取。在路上也許會有坎坷和荊棘,也許會跌倒,但是聰明的女人必定能夠克服障礙,並且積累可貴的人生經驗。

學然後知不足

在現實生活之中,這樣的情況俯拾皆是:對於許多已經工作了的人來說,自從走上工作崗位,便很難再有學習的時光和熱情了。甚至很多大學的老師,即便他們處在教育的大環境下,除了教課之外,也沒有多少時間用在學習新知識之中了。難道當真是大學一畢業,學習生涯就此結束了嗎?

其實不然。中國古代先哲孔子有一句話,叫做“學然後知不足”,通過學習,我們會拓寬思路、增長知識,然而我們同時也會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這也不懂,那也不懂。甚至常常會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這個能力、精力,把不足的地方補上。在我們身邊,就常常有這樣的例子,他們在這個關節點上淺嚐輒止,最終半途而廢。

有這樣一個關於古希臘偉大的學者蘇格拉底的典故:據說他雖然博學多才,是同時代的佼佼者,但是卻常常為自己的無知感到苦惱。有一天,他的眾弟子跑來問他:“世人皆說您是無所不知的學者,您卻為何日夜苦惱,唉聲歎氣呢?”蘇格拉底拿起手杖在地上畫了個大圈,又在大圈裏麵畫了個小圈,語重心長地說道:“弟子們,你們看——這個大圈代表我所擁有的知識,小圈代表你們所擁有的知識,大圈之外便是你我都不明白的知識。因為大圈和外界接觸的部分多,小圈和外界接觸的部分少。你知道的越少,你所產生的疑問就越少,你想要學的東西便越少,而你知道的越多,你所產生的疑問就越多,想要學的東西也就越多。所以我時常苦惱。”

知識是學不完的,需要我們不斷努力學習。作為一個聰明的女人,不論你是在求學的時代,還是已經踏入社會,學習將始終伴隨我們一生。

學然後知不足,知不足後應該發奮圖強,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直至弄懂為止。學然後知不足,已經是進步的一半,隻要我們繼續努力,彌補不足之處,就能取得更大的進步,這才是聰明的女人。

不斷地充實自己

學習沒有止境,知識無邊無涯。假若一個人認為他已經有了足夠的知識,那他就難以在工作和事業中取得突破性進展,難以向更高的地位發展。

許多天賦很高的人,終生處在平庸的職位上,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是不思進取。而不思進取的突出表現是不讀書、不學習,寧可把業餘時間消磨在娛樂場所或閑聊中,也不願意看書。他們對目前所掌握的職業技能感到滿意了,認為已有的知識足夠用了,意識不到新知識對自身發展的價值。

看看職業中介機構的待業女性吧,多少身體健康、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在這裏登記。其中大部分人,因缺乏進一步發展的能力而駐足不前、被人超越,丟了飯碗。這些女性本來就沒有深厚的根基,工作期間又不注意積累經驗,增加才能,當然會被淘汰。比如這種女性:在商店裏工作多年,隻會按顧客的要求拿東西,對商業知識一竅不通。她隻是在掙錢糊口,不思考,不關心商品的特點和顧客的需求,如果她不被淘汰的話,隻能當一輩子售貨員。那些精明強幹、善於思考的女人,卻能在短時間內發現一個行業的秘密,時機一旦成熟,就能獨當一麵。

一個人如果心甘情願陷於頹廢的境地,尚未做任何努力就承認人生的失敗,也許連那個卑微的飯碗都不是十拿九穩的。

一個剛跨入社會的年輕女人隨著自己地位的逐步升遷,一定有很多學習機會,假如能抓住這些學習機會,積累知識,成功就是早晚的事。一個現代女性無論目前職位多麼低微,汲取新的、有價值的知識,將對自己的事業大有裨益。一些公司的女職員,盡管薪水微薄,卻願意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時間到補習學校去聽課或者買書自學。她們明白越是努力學習,知識儲備越多,發展潛力就越大。

一個年輕人,他出門的時間比在家的時間還要多得多,但無論到什麼地方,他總是隨身攜帶著書籍,隨時閱讀。一般人輕易浪費的零碎時間,他都用來學習。結果,他對於曆史學和科學都有相當見地。他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他的付出自然會有回報。

從一個人怎樣利用零碎時間學習,積累知識就可以預見他的前途。自強不息、隨時學習知識追求進步的精神,是一個女人卓越超群的標誌,更是一個女人成功的征兆。

一位女性朋友在一個律師事務所任職三年,盡管沒有獲得晉升,但她在這三年中,把律師事務所的門道都摸清了,還拿到了一個法律進修學院的畢業證書,一切都是為了開辦她自己的律師事務所。

有一句格言說:“隻因準備不足,導致失敗。”這句話可以寫在無數可憐平庸者的墓誌銘上。有些人雖然肯努力,肯犧牲,但由於在知識和經驗上準備不足,做事大費周折,始終達不到目的,實現不了成功的夢想,實在是令人惋惜,徒留遺憾。

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

卡耐基說:“隻要你向前走,不必怕什麼,你就能發現自己,成功一定是你的!”追求卓越成就,就是發現自己。實際上,你不必擔心什麼,你應該告訴自己:“要發現自己、超越自我,沒問題!”

許多人被成功拒之門外,並不是成功遙不可及,而是他們不能發現自己,主動放棄,認定自己不會成功。事實上,隻要你每天限定自己一定要超越自我一點點,成功便會出現在你眼前。

1.學會主動

要獲得卓越成就,你就應該主動追求。念頭積極了,你才會摒棄懶散的習性。你必須讓潛意識充滿積極的想法,無論任何狀況,你都要超越自我。

然而,追求卓越成就並不是一味地表現,而是應該更加提醒自己要謙虛,因為你知道,凡有卓越成就的人,他們都有親和力、受人歡迎。他們常常鼓勵別人,並且嘉許、肯定別人。如果你不能接納別人的卓越成就,反而冷嘲熱諷,那你一定會孤單無援。所以,不要用猜忌、排斥、冷漠的態度去麵對別人的卓越成就,你應該學習、讚賞他們的成就,使彼此能夠相處融洽,不因競爭而失去友誼。

2.腳踏實地

許多人一生中懷有相當多的抱負,但他們往往都不願意腳踏實地去做。他們認為“要做那麼久才能成功,不劃算!更何況我又不知道我的付出是否會有回報!”他們常常抱怨懷才不遇,因此多年下來,依舊是一事無成。

如果你認為卓越的成就可不費吹灰之力而獲得,那當你遭遇挫折時,你便會很容易怨天尤人,把責任推給別人。俗話說,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也沒有空手可得的成功。你要成功、成名,就必須經得起長久的付出與持續的努力。

3.在精神上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可分成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享受,一種是精神上的超越。當然,這兩者同樣重要。如果以價值觀來說,後者勝於前者。因為快樂是源自心境的寬適,而真正的幸福,則是源於精神的安穩。

也許物質享受可以滿足我們一時的樂趣,但樂趣的背後往往是更加空虛,因為我們的要求、欲望會逐日增大、增多,一旦一切都不能滿足時,我們就可能會迷失自己,進而用消極方式來麻醉自己。

物質享受並非不重要,要你舍棄物質,全心專注於精神生活上,實在是件極不容易的事。因此,當麵臨兩難時,你應該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4.經常對自己說“我可以”

成就卓越有時是與別人相契而得。如你用謙虛、欣賞的態度去與別人打成一片,那你便是在廣結善緣。與別人衝突愈少,你追求目標的困擾就會愈少。

注重學習過程的完整性

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可以分為知識的攝取、知識的領會、知識的鞏固、知識的運用四個階段。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求人的心理活動處於高度的積極狀態,又要求人的各種心理品質的高度發展。

1.攝取知識階段

人通過各種感官觀察有關事物,聽取言語說明,閱讀文字符號,進行實際操作等,以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攝取知識也就是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感性知識雖然是對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認識,但對人掌握知識是很重要的。如果缺乏感性認識,那就隻能從字麵上學得一些片麵的知識。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調動各種積極因素,通過各種手段來豐富人的感性知識,以提高學習效率。

攝取知識階段的核心心理因素是感知。感知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直接的具體的認識過程,隻有當外界事物直接作用於人的感官時,才會產生感知。感知是對具體事物的表麵現象、外部特征和外在聯係的認識,隻有充分感知外物,獲得豐富的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和運用知識。

2.領會知識階段

這是深入學習的階段,也就是通過思維把感性知識提高為理性知識,並對理性知識本身予以條分縷析,達到融會貫通。理解、領會知識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對知識的掌握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如果缺乏對知識的正確領會,就根本不可能掌握知識;如果對知識的領會水平較低或不夠全麵,或有錯誤,則這種知識既難鞏固,也難以運用。

領會知識階段的核心心理因素是思維。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屬理性認識階段。人無論學習什麼知識,都必須積極開展思維,獨立思考,才能領會和掌握知識。

3.鞏固知識階段

這一階段就是通過記憶把攝取和領會的知識牢固地存儲在頭腦中,以便在需要時能及時地提取並運用。知識的鞏固是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如果學習的知識不鞏固,那就無法運用已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而知識的鞏固又能加深對學習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知識的鞏固是通過記憶實現的,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驗中發生過的事物的反映,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等過程。如果沒有記憶,人就無法積累經驗和學習。人隻有憑記憶,才能在實踐中積累經驗,使先後獲得的經驗聯係起來,使自己的先後心理活動成為一個統一的發展過程。

4.運用知識階段

這一階段,就是把前麵所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去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知識的運用應以知識的領會和鞏固為前提,沒有對知識的準確理解和牢固掌握,就不能很好地運用知識。因此,通過知識的運用可以檢驗知識的實際領會水平與知識的鞏固程度。

總之,學習過程是一個多方麵的、複雜的過程,且由上述四個階段組成。這些階段之間既互相聯係,又有相對獨立性。在學習活動中表現為一個由多種心理因素有機結合的完整過程。

充分利用每一分鍾

“知足常樂”,這是一句平庸的格言。如果可以做得更好的話,根本就沒有什麼“足”。有一句西班牙諺語說:“享受你擁有的東西,讓傻瓜去追求更多的吧。”精力充沛的美國人則把這句話倒過來:“當傻瓜在享受他現在擁有的東西時,我要追求更多。”

追求更多的方法就是善於利用你的零星時間,節省下每一分鍾並善於利用它,用它獲利,它就使生命更有意義更有潛力。要有這個意識:現在的每分鍾一旦失去,就再也要不回來。

想想早飯前的一刻鍾,想想晚餐後的半小時,這些都是你日常生活的零星時間,記住去算、去讀、去想今天可能會出現的與工作有關的事。

一個古老的故事說明了這一點。有一位老師在玻璃杯裏倒滿了牛奶,老師問:“還有空間嗎?”所有的學生都搖搖頭說:“沒有空間了。”這位老師從手指上脫下一枚金戒指,放進了水杯裏,說:“總是有空間容納更多的東西。”

幾乎每一個人都擁有相同的時間,但是,為什麼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呢?這就取決於我們對時間的利用,而對時間的利用又體現在對零星時間的駕馭上。

事實上,那些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就是那些最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

當愛迪生領著微薄的薪水當發報員敲打著鍵盤時,他並沒有忽視那些零星時間,在敲擊鍵盤時,他想著、計劃著,對各種信息進行試驗。利用這些零星時間,他不僅創造了各項發明,也贏得了百萬財富,並為世界做出了價值難以衡量的貢獻。

利用零星時間不僅使自己獲利,而且也增加自己生命的潛力。如果人的心智渴望變化,往往在日常工作之外就會做出不平常的事。

利用這些零星時間,你就可能發現許多偉大人物所發現的東西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這時,你生命的意義就會被延長了。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成功的訣竅:化廢為寶,變“閑暇”為“不閑”。他們都懂得把那些常人不注意的、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零零碎碎的時間收集利用起來。等待咖啡煮好的半小時、不期而至的假日、兩項工作之間的間隙、無聊等候的閑暇等等,都被他們如獲至寶般地加以利用,並因此取得驕人業績,令那些不懂得這一秘密的人目瞪口呆。

很多人利用路上、車上、床上千百個零碎時間,廢寢忘食,含辛茹苦取得了成功。不幸的是,在我們的周圍,也有成千上萬的青年對光陰的匆匆流逝視而不見、麻木不仁,不懂得珍惜自己的青春。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時光如箭的殘酷,自信還有充裕的時間在等著他們。在人人喊忙的現代社會裏,一個越忙的人,時間被分割得愈厲害,無形中時間也相對流失更迅速,諸如等車、候機、對方約會遲到、旅途、塞車……這些情況都必須“等”,不要在無聊的等待中將自己的時間資本白白耗掉,若能養成一些良好的習慣,這些時間正好可以拿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嫋嫋書香,成就完美女人

當代許多成功女人在回顧自己的成長道路時,也常常將人生一些最真誠、最輝煌的瞬間與一本或幾本好書聯結在一起。一本好書能夠給予一個人最初的人生啟蒙甚至終生的影響,這有多麼神奇!

腹有詩書氣自華

文字之於女人,不是浮華的雲裳羽衣。腹有詩書的女人,好比一壇塵封已久的女兒紅,啟開來,香氣撲麵而來,令人迷醉。

有些事情人是無能為力的,比如外貌。如果你缺乏姣好的麵容,你可以讓自己在文字中美麗。經典的書籍能讓你洞察世事的通透。你的文字使你與眾不同,在你的身上呈現出一種高雅,一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冽。悅目的假花雖然豔麗,卻是沒有深刻體會的,是膚淺的。真正芳香的花,即便花朵不是美麗的,卻韻味無窮。腹有詩書的女人,曆久彌新,回味悠長,是最美的女人。

對於書,不同的女人會有不同的品位,不同的品位會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選擇得到不同的效果,因而演繹出一道女人與書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