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方麵
女性天生具有表達的能力。女性在語言表達和詞彙積累方麵比男性強,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喜歡聊天,女性總在說話。而一般女性比男性更靈牙利齒,善於辯說,這可是做生意的好條件。
女性在聽覺、視覺方麵都比男性的敏感度高。
在競爭激烈、信息多元的商場上,迅速捕捉自己能感覺到的信息是非常有利的。女性的感性讓她們大占優勢。
——女性善於“精打細算”
俗話說,生意是高水平的數字遊戲,對數字能“精打細算”的女性,在這方麵要比男性強得多。
——女性更具韌性
相同的一件事情,男人很容易半途而廢或改變自己的觀點、方向。女性則不然。她們容易執著堅持,她們百折不撓。
——女性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要勝於男性
她能由某事情,很容易聯想到其他相關或有相似點的事物,往往可由一點,撒開一個大網,往往為公司或企業提供更豐富多彩的創意、設計。而男性多為邏輯性思維。
——女性的直覺要比男人準確
曾有人說,女性是第六感官動物,這話不假,女性很多時候都是靠直覺——第六感官行事。她們對某些事,某個人往往不用邏輯推理,而是單憑自己的直觀感受,而現代社會越來越證明,往往越是直覺的東西,其正確率越高,判斷越準確,但男性在這方麵就望塵莫及了。
——女性比男性更會忍耐
同樣的問題,男性可能難以忍受而脾氣暴躁,做事毛躁。但女性卻能耐心等候,不懈努力。
——女性的協調性比男性強
女性更善於協調各方麵的衝突、關係,她們是天生的“和平”動物。
認識到這些優勢,女性們就不用擔心你的男性競爭者了。相信運用自己的優勢,利用對方的弱勢,就一定能獲取主動。
結交新朋友的四種好方法
在各個場合,你有許多接觸他人的機會。如果你想接近他們,讓他們成為你的人際關係網中的一員,你必須付出努力。假如你到一個新的環境,如機關、企業、學校等,在彼此都不認識的時候,你要主動“出擊”,以真誠友好的方式把自己介紹給別人。
1.小細節可以做出好文章
如果你想多結交一些朋友,你就需要主動地了解對方的興趣愛好。你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去得到他們這些方麵的信息,你要注意與其相處時積累一些有關的情況,你可以通過他的朋友了解他的為人處世,你也可以通過他的一些個人材料了解他。
有一個朋友,當他要結交新朋友時,總是想方設法知道他的生日。於是他四處請教這些人,問他們生日是否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和前途,並借機叫他們把生日告訴他,然後他悄悄地把他們的生日都記下,並在日曆上一一圈出,以防忘記。等這些人過生日的那天,他就送點小禮物或親自去祝賀。很快,那些人就對他印象深刻,把他作為好朋友了。
2.日常小事中抓機會
如有朋友請你去參加一個生日聚會、舞會或者其他活動,你不要因為自己手頭事忙,一時懶得動身。如果不是十分要緊的事,要放下手頭事立即動身,因為這些場合是你結交新朋友的好機會。又如新同事約你出去逛逛商店或者看場電影什麼的,你最好也不要隨便拒絕,這也是一個發展關係的好機會。
3.投其所需
如果要成功地找到與一個人接觸的機會,你必須對他的信息、生活安排有所了解。對方什麼時候起床、吃飯、睡覺,什麼時候上班、回家,從這些信息出發再確定如何與對方接觸。如果打個電話,對方不在或者去找他時他正好很忙,這樣就白費力氣。因此,詳細把握對方的工作安排、起居時間、生活習慣,瞄準對方最想找人聊天或者最需要的時候去打交道,很容易獲得成功。
4.明確兩種目的
一旦和別人取得聯係,建立初步關係之後,你還不能放鬆,最好抓住機會將關係深入一下。交際中往往會有兩種目的:直接的和間接的。直接的無非就是想達到某項交易或解決某件事情,或想得到別人某方麵的指導。如果並不是為了解決某個問題,而隻是為了和對方加深關係,增進了解,以使你們的關係長期保持下來,可視為間接的目的。
無論你想達到什麼目的,你最好有意識地讓對方明白你的交際目的,如果對方不明白你的交際意圖,會讓他產生戒備心理:這人和我打交道有什麼目的呢?那樣就很難跟對方深入下去。
掌握讚美別人的技巧
讚美別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別人的生活,也照亮自己的心田,有助於發揚被讚美者的美德和推動彼此友誼健康地發展,還可以消除人際間的齟齬和怨恨。讚美是一件好事,但絕不是一件易事。讚美別人時如不審時度勢,不掌握一定的讚美技巧,即使你是真誠的,也會變好事為壞事。所以,開口前我們一定要掌握以下技巧。
1.因人而異
人的素質有高低之分,年齡有長幼之別,因人而異,突出個性,有特點的讚美比一般化的讚美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老年人總希望別人不忘記他“想當年”的業績與雄風,同其交談時,可多稱讚他引為自豪的過去;對年輕人不妨語氣稍為誇張地讚揚他的創造才能和開拓精神,並舉出幾點實例證明他的確能夠前程似錦;對於經商的人,可稱讚他頭腦靈活,生財有道;對於有地位的幹部,可稱讚他為國為民,廉潔清正;對於知識分子,可稱讚他知識淵博、寧靜淡泊……當然這一切要依據事實,切不可虛誇。
2.情真意切
雖然人都喜歡聽讚美的話,但並非任何讚美都能使對方高興。能引起對方好感的隻能是那些基於事實、發自內心的讚美。相反,你若無根無據、虛情假意地讚美別人,他不僅會感到莫名其妙,更會覺得你油嘴滑舌、詭詐虛偽。例如,當你見到一位其貌不揚的小姐,卻偏要對她說:“你真是美極了。”對方立刻就會認定你所說的是虛偽之至的違心之言。但如果你著眼於她的服飾、談吐、舉止,發現她這些方麵的出眾之處並真誠地讚美,她一定會高興地接受。真誠的讚美不但會使被讚美者產生心理上的愉悅,還可以使你經常發現別人的優點,從而使自己對人生持有樂觀、欣賞的態度。
3.詳實具體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有非常顯著成績的時候並不多見。因此,交往中應從具體的事件入手,善於發現別人哪怕是最微小的長處,並不失時機地予以讚美。讚美用語愈詳實具體,說明你對對方愈了解,對他的長處和成績愈看重。讓對方感到你的真摯、親切和可信,你們之間的人際距離就會越來越近。如果你隻是含糊其辭地讚美對方,說一些“你工作得非常出色”或者“你是一位卓越的領導”等空泛飄浮的話語,不但引起對方的猜度,甚至產生不必要的誤解和信任危機。
4.合乎時宜
讚美的效果在於相機行事、適可而止,真正做到“美酒飲到微醉後,好花看到半開時”。當別人計劃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時,開頭的讚揚能激勵他下決心做出成績,中間的讚揚有益於對方再接再勵,結尾的讚揚則可以肯定成績,指出進一步的努力方向,從而達到“讚揚一個,激勵一批”的效果。
5.雪中送炭
俗話說:“患難見真情。”最需要讚美的不是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人,而是那些因被埋沒而產生自卑感或身處逆境的人。他們平時很難聽到一聲讚美的話語,一旦被人當眾真誠地讚美,便有可能振作精神,大展宏圖。因此,最有實效的讚美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此外,讚美並不一定總用一些固定的詞語來表達,見人便說“好……”。有時,投以讚許的目光,做一個誇獎的手勢,送一個友好的微笑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我們目睹一個經常讚揚子女的母親是如何創造出一個完滿快樂的家庭、一個經常讚揚學生的老師是如何使一個班集體團結友愛天天向上、一個經常讚揚下屬的領導者是如何把他的機構管理成和諧向上的集體時,我們也許就會由衷地接受和學會人際間充滿真誠和善意的讚美。
應對人際關係中的嫉妒
女人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別人嫉妒你的情況,嫉妒你的美麗容貌,嫉妒你的幸福家庭,嫉妒你的朋友眾多,嫉妒你的事業有成,嫉妒你……於是,在與你交往的過程中,你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挫折”,麵對這些嫉妒,你該怎麼做呢?下麵提供幾小招,僅供參考: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與有嫉妒心的人相處時,最好不要特意采取一些方式方法來對付他們。因嫉妒心理本身就是多疑的、愛猜忌的。所以,倒不如將有嫉妒心的人當做普通人來看待,俗話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與其說費盡心思去琢磨,不如來個“無為而治”,落得個“無為而無不為”的效果。
——采取妥協和退讓的必要策略
大智若愚,難得糊塗。孔子曾說:“聰明聖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情;富有四海,守之以謙。”這不僅是一種單純的策略,事實是,當一個人在鮮花與掌聲中時,更需謙虛、謹慎,這不僅可以防備被嫉妒,而且能從根本上調整自己;以愛化恨,以讓抑爭:以愛化恨法主要是以真誠的愛心去感化嫉妒者,從而消除和化解嫉妒。老百姓常說,“恨是離心藥,愛是膠合劑”。因此,當你遇人嫉妒時,如果能夠以德報怨,用愛心去感化嫉妒者,恩怨也就自然會化解了。
——說服、鼓勵的對策
當嫉妒是因誤會而產生時,就需要進行說服和溝通。否則,誤會越來越深,以至嚴重幹擾和破壞人際間的正常交往。在說服時要注意心平氣和,也要做好多次才能說服的準備。對嫉妒者還要采取鼓勵的態度。因為嫉妒者是在處於劣勢時產生的心理失落和不平衡,雖表麵氣壯如牛,其實內心是空虛的,且隱含著一種悲觀情緒。所以對嫉妒者采取鼓勵的態度十分必要,主要是客觀地分析他的長處,強化他的信心,轉變他的錯誤想法,而且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為嫉妒者提供一些實質性的幫助,使嫉妒轉向公平競爭。
女人如何獲得好人緣
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優點,我們應多看到別人的優點,你就自然開始喜歡對方,態度也會變得和善;如此一來,別人自然也會喜歡你,覺得你是可以交談的對象。任何一個人隻要你以真誠的態度去對待他,他都會以相同的態度去回報你,所以要和別人交往,應該先相信別人,喜歡別人,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你。
對別人主動熱情
一個滿腔熱情的人,不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在領導大公司,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種神聖的天職,並懷有濃厚的興趣。對工作熱情的人,不論工作有多困難,或需要多麼艱苦的訓練,始終會用從容不迫的態度去應對。隻要具有這種態度,任何人都會成功。
要討別人喜歡,就要先喜歡別人。我們很容易以第一印象評判一個人,通常,我們會因為直覺的判斷而選擇親近某人,或者疏遠某人;當然,我們不會用言語來表示,但往往行動卻泄漏出我們的秘密。
喜歡別人就要讓他感覺到他是受歡迎的,所以,和人見第一次麵的時候,就要表現出歡迎的態度,主動向他人熱情地打招呼,如果雙方一直沉默,那就永遠隻是陌生人而已。
有一位女士最不喜歡安靜地待在聚會的角落,因此,每次在聚會的場合,總會見到她忙碌地在人群之中穿梭,自然隨和地與素昧平生的人閑話家常,替他們拿吃的、找位置等等。由於她主動向別人打招呼,使得別人對她產生親切感,即使是較為害羞的人也會自然而然地找她聊天。
所以,你對別人主動熱情,別人也會喜歡你。
很多人與別人初次見麵時,總是不願先開口,期待對方開口,如果你主動與他人打招呼,必定會使他人對你印象深刻。
同時,注意一定要以愉悅的心情和他人打招呼,這樣才能贏得好印象。同樣都是打招呼,親切愉悅的招呼會使人愉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如果你拉長著臉,語氣沉重地向他人打招呼,必定會讓對方覺得你似乎出於無奈才打招呼,對你產生排斥感;相反,愉快而開朗的口氣和表情將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他會認為你很喜歡和他說話,從而樂於和你談話。所以,保持心胸開朗、說話親切愉快,將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剝去內心的羞澀
花園裏人來人往,遊客都興致勃勃地欣賞著花園裏的各式各樣的鮮花和綠草。
月季花最受人們的青睞,在她麵前駐足的遊客絡繹不絕,她也總是熱情地在風中搖曳她婀娜的身姿,衝著前麵的遊客招呼道:“過來看看我,聞聞我吧,欣賞我的顏色和花瓣吧!”
她總是會竭盡全力地綻放,吐露她的心聲——她的花蕊展現在陽光下。蜜蜂、蝴蝶也欣然趕來,月季是花園裏的焦點。
“為什麼大家都喜歡你而不搭理我呢?雖然我就在你的附近……”這是含羞草細弱的聲音,她在月季的下麵。
“過於羞澀就隻能將自己隱埋,人們總是來來往往,他們更容易和大大方方的人結識並成為朋友。”
含羞草聽後頗受啟發,於是嚐試著在風中搖擺,招呼遊客。
“這是什麼草,似乎從來沒有見過!”人們發現了它。
含羞草把它的葉片關閉起來,隻露出一點縫隙窺探人們,人們看見它虛掩的門,於是耐心地等待著。慢慢地,含羞草開啟了自己的心靈,遊客們歡呼起來,一群又一群孩子走來,對它愛不釋手。
羞澀並不是什麼缺點,但是在人際交往中卻往往成為障礙。
過於羞澀的人不會輕易向別人吐露自己的心思,不會敞開自己的心扉。不管是出於對別人的防禦心理,還是本身性格使然,這種表現都會讓對方覺得你不夠信任他。沒有相互信任作為基礎,又怎麼能夠保證深入對方的心靈,成為真正的朋友呢?
在短時間內充分地了解一個過於羞澀的人總是很難,而且在麵對自己不怎麼了解卻又難以了解的人時,往往容易放棄和他深入交往下去的願望,甚至幹脆懶得花時間和精力去接近。在無形中,羞澀拒絕了好人緣產生的機會。
隻有剝去心裏的羞澀,向別人開放自己,才能保證交流的暢通和互動的溝通。當你主動介紹了自己的生活背景、興趣愛好和價值觀念等基本情況後,對方感受到了你的坦誠,自然會縮短和你的心理距離。他對你有了比較全麵的了解,你們談論的話題也就多了,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這都有利於拉近你們的關係。
性格內向、羞澀內斂的人不願意透露自己相關的個人信息,也不向任何人開放他的所思所想,總是默默地躲在後麵,這樣大概是想隱藏自己以求安全。這確實是一種很安全的處理方法,但卻是沒有意義,沒有多大好處的。
嚐試著落落大方,不妨問問自己:我有什麼是不能被人知道的呢?我有什麼是見不得人的呢?最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是你的性格和“防人之心不可無”的防人哲學在作怪,最後的結果是破壞你的好人緣自然發展,誤入歧途。
人天生就有隱藏自己進行自我保護的習慣,認為默默無聞就是安全的。這是一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但是,無功就是過,不進就是退,封閉自己就是拒絕別人。如此固步自封,長此以往,不僅在人際關係上不會有新的突破,而且以前取得的人際關係還會逐漸淡漠。
如果你是一個羞澀的人,就請剝開心裏的羞澀,畢竟,開放自己的風險是很小的。實際上,開放自己比隱藏自己要好得多。開放自己,讓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你,你就可以獲得更多的人緣和機會。
多和陌生人說話
美國紐約的時代廣場上經常出現一位銀發老婦。很多人猜想她是來此散步、活動筋骨什麼的,還有人認為她可能無家可歸了。可事情不是這樣的。
看見滿臉淚痕的孩子,她會主動上前詢問:“你是不是在找你的媽媽呀?我怎麼才能幫助你呢?”
她會拍拍滿眼憂鬱的女孩的肩膀,問道:“可憐的孩子!告訴我你有什麼傷心事!”
見到滿臉沮喪的中年人,她也會主動上前詢問事情的前因後果,安慰別人,有時還給別人提出一些建議。
許許多多因為長期失業而感到前途迷茫,企圖自殺的青年男女都因為她的勸說和鼓勵而得到了精神上的幫助。她送還過離家出走的孩子和迷途的智障老人,她還救助過被拐騙的異地少女,她還成功地勸說那些走投無路的犯罪分子投案自首。
在這位老人的影響下,紐約成立了一個自發性的銀發老人救助組織。他們的口號是“多和陌生人說話”。現在,越來越多的退休老人加入了這個行列,他們像那位老婦人一樣,走上街頭用他們睿智的眼睛搜尋來來往往的人群。一旦發現需要幫助的人,他們就會主動上前,和陌生人說話。
“不和陌生人說話”成為很多人防禦世人的一條準則,但是“多和陌生人說話”能夠讓你獲得更多的好人緣。“樂莫樂兮新相知”,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結交新的朋友,而多和陌生人說話是結交新朋友的前提條件。和陌生人的交流能為你的人生打開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戶,讓你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和陌生人的接觸能為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新的幫助,給你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友誼和愛。
想一想,在什麼情況下,我們會感到局促不安、行事不便,甚至孤獨悲傷呢?更多的時候,是因為那些不太熟悉的人,這些煩惱大都發生在“人際關係”上。當我們處於一個陌生的環境,我們的心靈是封閉的,也是孤獨的。如果我們能將所接觸的陌生人變成心靈相通的朋友,你就能獲得好人緣,你的人際關係將如魚得水,凡事順心、處處如意。
老朋友都是由新朋友發展而來的,新朋友都是從陌生人發展來的。隻有主動開口和陌生人交流才能消除素不相識所帶來的隔閡,才能發展成為朋友。“多和陌生人說話”是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和人緣關係的保障。
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在友誼、愛情、學業和事業等多方麵都需要別人大大小小的幫助。但是如果你嚐試著主動和陌生人說話,你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歡和理解,援助之手便會源源不斷。主動和陌生人說話就是主動創造結識新朋友的機會,會使你的好人緣甚至是好姻緣如同源頭活水,層出不窮。
也許你會說,孤獨也是一種享受。也許人際交往中確實有些紛繁蕪雜的事,但是這些不如意都是值得我們極力去克服的。我們呼喚愛,我們渴望友誼,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們拒絕結交新的朋友,拒絕打破和陌生人之間的隔膜,這難道不是一件不合邏輯的事嗎?
我們之所以害怕和陌生人交往,更多的是因為對他們不確信和不信任,或者是因為彼此不熟悉所帶來的冷漠。但是隻要你主動並熱心地和陌生人說話,你就能獲得另外一個不同的結局。
慷“自己”之慨
猴子死後要求麵見上帝。它憤懣地說:“下輩子我一定要做人!做猴子遭人戲弄而且沒有錢,看看那些遊客吧,他們穿著那麼鮮豔,使用的東西那麼先進而且有趣,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莫過於做人了。”
上帝笑著說:“既然你這麼想做人,而且說得也很有道理,那我就給你一個機會,不過你必須做一件事情才有可能成為人!來人……”
隨著上帝的一聲吩咐,一群可愛的天使向猴子走過來,他們手中都拿著一把鑷子,接著摁住猴子,飛快地拔它身上的毛。一時間,猴子痛得嗷嗷直叫,它不滿地問上帝:“剛才你不是說我的話很有道理嗎?現在為什麼要這樣來折磨我?”
上帝依然溫和地笑著說:“你要變成人自然要先拔掉身上的毛!隻有這樣才能變成人,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怎麼可能呢?”
是的,“又想做人,又想一毛不拔怎麼可能呢?”這是上帝對人類祖先的教誨。
一毛不拔的人很少能結交到真正的朋友,沒有人會喜歡小氣的人,吝嗇的人往往為人所不屑。一個凡事隻想從別人身上索取,卻謹慎付出的人是很難做人的,更不用說以此獲得好人緣了。
“一毛不拔”的人容易失去人心,甚至最終會眾叛親離;慷慨的人則歡喜得人緣,處處受歡迎。
吝嗇的人不能給自己也不能給任何人快樂,因為他們時刻不停地都在算計。“索取就能掙多少,付出將丟失多少?”他們總是在害怕、猜忌和憂慮中度過。他們害怕“朋友”借錢不還,憂慮親人揮霍自己的錢財,擔心員工損害了器材,盤算自己的賬號上還有多少錢。即使有朋友,他們更願意用來獲得好處,“使用”完後一不答謝二不往來。親情、友情、愛情對他們而言都是獲取的源頭而不是付出的對象。對於這樣的人,人情關係恐怕會越用越淡,一旦別人知道他們的“個性”後便不會再傾力相助。
如果拋棄“慷他人之慨”,而選擇“慷自己之慨”的處事方式,境況就會大不一樣。
人際交往注重“禮尚往來”,“相互買賬”。你需要慷慨地購買禮品,在必要的場合以物相送傳情達意;今天別人買單請你一頓,你就不能把這當作理所當然或者天經地義,投桃需報李,下次你就要知趣地主動買單。隻有互動才能溝通,才能加深和別人的感情,擴大自己的人際圈子。
慷慨者樂善好施,不斤斤計較,讓人感覺仗義,什麼事情都好說,這種甘願慷自己之慨的人大多性格樂觀,胸懷闊達,開朗大方。他們在慷慨的舉動中體會到了快樂的情緒,別人也從中得到了方便和好處,也會被他的快樂所感染。這樣一種寬鬆而祥和的氛圍,還有誰會不喜歡呢?
時不時地“慷自己之慨”,定能讓你大受歡迎。
禮儀是一門社交學問
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禮儀有助於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禮儀是一門社交的學問。
寒暄與問候的禮儀
寒暄,是應酬中的常用語。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
寒暄的主要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對方表示自己樂於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麵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鋪墊。反之,在本該與對方寒暄幾句的時刻,反而一言不發,則是極其無禮的。
在被介紹給他人之後,應當跟對方寒暄。若隻向他點點頭,或是隻握一下手,通常會被理解為不想與之深談,不願與之結交。
碰上熟人,也應當跟他寒暄一兩句。若視而不見,不置一詞,難免顯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時候,適用的寒暄語各有特點。
跟初次見麵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等等。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
跟熟人寒暄,用語則不妨顯得親切一些,具體一些。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征。
問候,也就是人們相逢之際所打的招呼,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
在多數情況下,二者應用的情景都比較相似,都是作為交談的“開場白”來被使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二者之間的界限常常難以確定。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醜。例如,一見麵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藥”,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在商務活動中,人們為了節省時間,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既簡潔又有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