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8-5(2 / 3)

前進的腳步,既宣傳了中國的過去,也在昭示著未來的發展和進步。

二樓主要是歐洲和美洲藝術品展區,最吸引人的是古羅馬和古埃及的展區,這兩個地區的古代文明是堪與中國相媲美的。古羅馬在繪畫、雕塑方麵的藝術作品絕對是人類文明史中最璀璨的篇章。但是這兩個展區的麵積都非常小,隻有兩三個展室,不足中國展區的十分之一。

二樓展廳還收藏有大量的歐洲繪畫作品。歐洲繪畫館珍藏了從中世紀至1900年共計950幅名畫,其中不乏凡高、莫奈、塞尚等耳熟能詳的世界頂級大師的傑作。還彙集了眾多曾驚世駭俗、舉世矚目的19世紀法國繪畫精品原作。要不是看到作品介紹,還真沒感覺到自己竟然站在這些世界級大師的傑作前麵;要不是因為他們的名望,自己還真是看不出這些作品有什麼特殊之處。在這裏,我們非常幸運地看到了印象派鼻祖莫奈的傳

世之作。其中有一幅是莫奈1917》 1922 年間創作的《睡蓮池》

( Water Lily Pond) 0 也有幸看到了畢加索的作品,特別是一幅創作於1931年的名作

《紅色扶手椅》(The Red Armchair) 0還有 法國畫家亨利?馬蒂

斯(Henri Matisse )、

德國畫家保羅?克利

(Paul Klee)及馬克斯?貝克曼( Max Beckmann)、法國畫家巴爾蒂斯( Balthus )、比利時畫家保爾?德爾沃(Paul Delvaux )等的作品。我好奇地問了一下館員,她說這個博物館所有的展品都是真品。這些作品,是多少藝術大師們夢寐以求一睹風采的啊!

文森特?凡高(Vincentvan Gogh, 1853 》 1890年)出生於荷蘭讚德特 鎮一個新教牧師之家,24歲之前,曾在海牙、倫敦、巴黎等地的古匹爾畫 店當店員。後來成為傳教士,在比利時西南部的博裏納日礦區傳教,由於同情和支持窮苦礦工的要求而被解職。在度過了一段極度失望和貧困的生活後,他決定在藝術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脫。1880年以後,他到處求學,最後自學。他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按自己的認識表現世界。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還都處於探索的時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紡織工》等。1886年凡高隨他擔任古匹爾畫店高級職員的弟弟來到巴黎,結識了勞特累克、高更、畢沙羅、修拉和塞尚,並參加印象主義畫家們的集會。從而使藝術眼界大為開闊,開始以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方法作畫,畫麵色彩強烈,色調明亮。1888年2月,他同高更結伴同行,到法國南部的阿

爾寫生作畫,長達一年之久。這是他藝術風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南國的強烈陽光和陽光照耀下的市鎮、田野、花朵、河流、農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

自畫像是凡高生活與創作、人生與藝術旅程的真實記錄。正如凡高自己所說,"我想強調的是,同一個人有多樣的自畫像。與其追求照相般的相似性,不如深入地發掘相似處。"從1880年獻身繪畫藝術到1890年自殺身亡,凡高短暫的10年藝術生涯裏,以其強烈的創作欲

望和超人的勤奮刻苦,創作了近2000餘幅作品,其中就有40餘幅自畫像。完成這些作品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還沒有哪位藝術家能像他這樣在觀眾麵前將自己暴露無遺。透過這些記錄,我們深深地了解了一個人的痛苦、恐懼、自我懷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爾的快樂。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 1926年) ,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代表作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