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3)

公元2007年,史玉柱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誠信是金。史玉柱不負蒼天,蒼天不負史玉柱。

史玉柱:從中國“首負”到中國“首富”

——史玉柱是隻不死鳥

巨人網絡美國上市史玉柱成為中國首富

2007年11月2日,包括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在內的,中國幾乎所有的重要媒體,都紛紛在顯著位置,刊登了這條重大新聞:

“巨人網絡”11月1日晚,正式於紐約交易所上市,開盤價為18.25美元,此前確定的IPO發行價為15.5美元。此前華爾街對巨人網絡的預期估值為12美元。可見美國的投資人看好“巨人網絡”的發展“錢”景。

通過IPO本次共融資8.87億美元,目前“巨人網絡”的初始市值已達到39億美元。這不僅是第一家在美國主板上市的網絡遊戲公司,其融資規模,也刷新了中國民營企業赴美上市的紀錄。

此次的赴美上市,使“巨人網絡”成為市值逾30億美元的超級網遊公司,成為第五家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網絡遊戲運營商。“巨人網絡”己超過“盛大”、“網易”,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遊公司。

此前,“巨人網絡”招股書披露,2007年1月至6月,巨人網絡營業收入總額為6.87億元人民幣,同期淨利潤為5.12億元人民幣。

而作為創始人的史玉柱,在上市前持有14000萬股,占公開上市前股權比例的68%,此前公布的胡潤排行榜上,史玉柱以280億元資產列總排名的第15位,而此次上市後,史玉柱的總資產數額將超過500億元。成為無可爭議的“中國首富”。

這就是史玉柱,打不死的史玉柱。

讀一讀史玉柱的發跡史,你會覺得在讀一部《傳奇》。那麼驚心動魄,讓人總是懸著的那顆心,備受煎熬。那麼大喜大悲,死去活來。

史玉柱的第一桶金

史玉柱,1962年生人,屈指算算,今年也不過四十多歲,正值英年。祖藉安徽懷遠人。198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係。

史玉柱大學畢業後,被分配至安徽省統計局。1986年,安徽統計局將其送至深圳大學軟件科學管理係讀研究生。

看看史玉柱的發跡史,史玉柱的命運與“漢卡”桌麵排版印刷軟件,緊緊相連。

二十世紀80年代末,計算機一步步滲入中國市場,可全英文的計算機進入中國,怎麼可以沒有“漢卡”這艘輪渡

當時的中國市場上,至少有30家以上的軟件公司在做“漢卡”,其中尤以“聯想”的起家產品“聯想漢卡”最為知名。毫不誇張的說,如今許多成功的老牌IT公司,都有過賣“漢卡”的經曆。

當史玉柱一發現“漢卡”的價格與成本間巨大的利潤,(“巨人”漢卡成本150元,價格1500元)史玉柱那鷹隼般的目光,再也離不開“漢卡”。

1989年,史玉柱從深圳大學軟科學管理係研究生畢業後,從安徽統計局辭職。史玉柱帶著他在讀研究生時開發的“M—6401桌麵排版印刷係統”,返回了深圳。

他用手中僅有的4000元,承包下天津大學深圳電腦部。現在看來,這似乎有點滑稽:4000元就能承包下一所大學的深圳電腦部可這的確是那個年代中國的現實。

天津大學深圳電腦部除了一張營業執照之外,一無所有。兩手空空的史玉柱,該如何起步該如何向客戶演示、宣傳產品?

那時,深圳一台最便宜的電腦價格要8500元,史玉柱連買一部電腦的錢都拿不出來。匪夷所思的是,史玉柱的第一台電腦居然是以這樣的方式獲得的:史玉柱以加價1000元的代價,向電腦商家獲得推遲付款半個月的“優惠”,賒到了一台電腦。

往下再讀,你會發現,在史玉柱發跡的這條路上,步步都離不開廣告這個加速器。

為了盡快打開“漢卡”軟件的銷路,史玉柱迫切地需要打廣告。可連一台電腦都買不起的史玉柱,哪裏來的錢支付廣告費,更何況那廣告費花的是小錢嗎無法可想的史玉柱還是想出了辦法,他以“漢卡”軟件版權做抵押,在《計算機世界》上,先做廣告後付款。

史玉柱的付款期限隻有15天,如果不能按期付款,他的命根子“漢卡”軟件版權,就不再是他的了。史玉柱將會輸得連褲頭兒都剩不下。可到了第12天,他仍然分文未進。那是多麼揪心的12天哪。

第13天,望眼欲望命懸一線的史玉柱,終於收到了3張綠條子,總金額為一萬五千八百二十元。

一萬五千八百二十元哪,這銘心刻骨的一萬五千八百二十元,就是這區區的一萬五千八百二十元,救了史玉柱的一條命哪。

盡管史玉柱的這段故事,如今仍在以各種不同的版本,在街頭巷尾酒肆茶樓流傳,但是,如果這段故事如此這般分叉:15天過去,史玉柱沒能收回應付款,這種可能的概率為80~90%,這在缺少信用的中國市場,再正常再平常不過。又該如何那麼,中國還會有這個叫史玉柱的人嗎

兩個月以後,他賺到了10萬元。讓讀故事的人和故事的主人公史玉柱,都長長地出了口氣,把那顆懸著的心,收回了肚子裏。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史玉柱將這10萬元,又盡其所有,全部投向了廣告。

史玉柱在出演史玉柱版的《賭神》。

史玉柱的手氣不錯,他又贏了。4個月後,史玉柱成了百萬富翁。史玉柱得到了他的第一桶金。

史玉柱:成也“漢卡”,敗也“漢卡”

100萬成為了史玉柱的一個新的起點,他成功地跨過了創業第一道門檻。之後,從“M—6402”到“M—6405漢卡”,都獲得了巨大成功。

於其說史玉柱是一個電腦天才,莫如說史玉柱是一個營銷天才。

史玉柱向全國各地的電腦銷售商發出邀請,隻要訂購10塊“巨人漢卡”,就可以免費來珠海,參加巨人公司的銷售訂貨會。

史玉柱此舉像是在公園的魚塘裏,撒了一把麵包屑。於是,引來了一大群金魚爭搶魚食。這麼一把麵包屑,便引得全國各地200多位大中小軟件經銷商,如過江之鯽,紛紛來到珠海。現在看來,也許200多人根本不算什麼,但在1991年,卻是一個很大的動靜。就這樣,史玉柱以不到100萬元的代價,組織起當時在全國最大的連鎖銷售網絡。

1991年,“巨人漢卡”的銷售量一躍成為全國同類產品之首,公司獲純利1000多萬元。在這期間,“巨人”又開發出中文手寫電腦、中文筆記本電腦、“巨人”傳真卡、“巨人”中文電子收款機、“巨人”財務軟件、“巨人”防病毒軟件等產品。

到了1992年,“巨人”已經發展成了一家資本超過1億元、引人矚目的高科技集團公司。

這一年,史玉柱頭上先後罩上了十幾個光環,榮獲了珠海市科技進步特別獎。李鵬、江澤民等中央領導都先後到“巨人”視察。史玉柱的事業至此達到了巔峰。此時他剛剛三十歲。

可這真的是史玉柱之福嗎

看看路邊的樹你就會明白,這真的是史玉柱之禍。生長的速度與生長的質量成反比。

路邊長得越快的樹,是材質最差,最容易被風刮倒的樹。路邊長得最快的樹是鑽天白楊,那是天底下材質最差,最容易被風刮倒刮折的樹。路邊長得最慢的樹,是鬆樹和柏樹,那是天底下材質最好、最堅仞的樹,最不容易被風刮倒刮折的樹。

1993年,“巨人”已經成為國內僅次於“四通”的高科技企業。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揚帆出海的“巨人”集團,遭遇了這樣的一場龍卷風。

1993年,西方16國集團組成的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西方國家向中國出售計算機的禁令撤銷,這對於中國的IT業似乎是個天大的喜訊,中國IT業的大門豁然洞開,中國的IT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的機遇,中國IT業迎來了一場如沐甘霖般的黃金雨。中國IT業似乎家家都在發財,家家都忙著數錢,手數不過來了,買台點鈔機數。

可史玉柱迎來的,卻是一場黑壓壓的比雞蛋還大的冰雹,打得史玉柱的莊稼地裏顆粒無收。西方國家向中國出售計算機的禁令撤銷,外國電腦和軟件大舉進軍中國,不僅使“漢卡”的生存空間急劇變小,也打得“巨人”的其它軟件產品同樣一地落紅。

這件事所告訴我們的是,史玉柱的確是個骨子便患著嚴重的軟骨病的巨人症患者。它隻能在關著國門的IT業市場稱王道霸,史玉柱的“巨人”的其它軟件產品,素質低下,先天不足。史玉柱的企業缺少核心競爭力。

如果史玉柱在這件事上能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許,他後來不會輸得那麼慘。

史玉柱的“乾坤大挪移”

在中國IT業市場一敗塗地的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團,急於突出重圍,他的目光盯在了保健品上。斥資5億元開發保健品。

史玉柱推出了“腦黃金”。史玉柱僅在廣告投放上的費用,就高達1個億。膽子夠大的,他是那種既有賊心又有賊膽的主兒。史玉柱用鋪天蓋地的狂轟濫炸式的廣告戰,讓“腦黃金”在十三億中國人中,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史玉柱又一次成功了。史玉柱不僅渡過了難關,1個億的廣告投放,為史玉柱帶來了接近10億元的收入。史玉柱又一次化蛹為蝶,許多中國人不知道什麼是“漢卡”,不知道史玉柱與“漢卡”有什麼關係,可中國人幾乎人人皆知史玉柱就是“腦黃金”,“腦黃金”就是史玉柱。

史玉柱搖身一變,成了中國保健品業的巨人。

史玉柱:“巨人”帝國轟然倒下

財富的急劇膨脹讓史玉柱躊躇滿誌,史玉柱要建立他的帝國。

1994年,“巨人”的產值達到了10億元,而他製定了一個百億計劃:1995年要達到50億,1996年要達到100億。

很快,18層的巨人大廈設計方案出台,雄心勃勃的史玉柱將圖紙一天一改,從18層躥至38層,再從38層躥至50層,再從50層躥至70層。號稱“中國第一高樓”。巨人大廈所需資金超過了10億元。而當時史玉柱的全部家當也不到10億元。請注意,這10億元並非都可以用來流通的現金。

回憶這段慘痛的曆史,史玉柱有一段非常精采的“痛說家史”,一位記者追憶說:

“李鵬總理和他握一次手,他一激動,將巨人大廈提高了20層;李鵬總理再和他握一次手,他依然很激動,將巨人大廈再提高20層;李鵬總理又和他握一次手,巨人大廈最終成了72層。”

萬幸,就握了3次手。

史玉柱絕不會想到,樂極生悲,他不該忘記,“福兮禍所依”的古訓,巨人大廈成了他的滑鐵盧。巨人大廈成了他航道上的一座冰山。

1996年,建設中的“巨人”大廈資金告急。巨人大廈加高到了72層,而地基居然是按照88層打的,預算己追加到了12億元,號稱“中國第一高樓”的“巨人”大廈,隻建至地麵三層,便因資金鏈斷裂而停工。

對於房地產投資一無所知的史玉柱,是給自己建造了一個恐怖的資金黑洞。

在資金上捉襟見肘史玉柱,決定將保健品方麵的全部資金,調往“巨人”大廈救急,保健品業務因資金“抽血”過量,加之管理不善,迅速盛極而衰。

1997年初,巨人大廈未能按期完工。實際上,巨人大廈由於資金告罄,己成了遙遙無期、苦海無邊的爛尾樓,購樓花者天天上門要求退款。債主們封門討債,媒體雪上加霜,“地毯式”報道“巨人”的財務危機。

不僅如此,更嚴重的是,一批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專家、科學院院士,通過重磅級的國內媒體,紛紛對史玉柱的“腦黃金”發難。十年過去,我們至今對發表在《南方周末》上的整版文章,還記憶猶新。

史玉柱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史玉柱從十多億元的身家變成了欠債兩億多。從億萬“富”豪變成了億萬“負”豪。

打不死的史玉柱

2000年,史玉柱“從人間蒸發”兩年後,又在媒體露麵。高調複出。據其自稱,他和原班底人馬在上海及江浙創業,試圖東山再起,做的是“腦白金”業務,據說斬獲頗豐。他一再表示:“借老百姓的錢,我一定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