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的殺毒軟件業成了嬰粟花盛開的地方

——誰在一手賣殺毒軟件,一手製造電腦病毒?

這件事想想都讓人毛骨悚然,可這是真的。

盡管我們一直懷疑,中國最具盛名的一些殺毒軟件公司,是網上如潮水般襲來的病毒潮的大毒梟,可當這個懷疑被證實的時候,我們的震驚仍然如汶川大地震後的北川。

讓我們來讀一下2010年12月2日《第一財經日報》的這條新聞:《業內人士揭殺毒軟件內幕:公司都有專門製造病毒的人員》。文中說:

“近日,瑞星殺毒造假案的主角,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原處長於冰的二審維持一審的死緩判決。

於冰供認,瑞星公司向其行賄時就提出條件,由公安機關發出病毒警報,提示用戶下載該公司殺毒軟件進行殺毒,而病毒則是由瑞星公司“研製”的。”

這條新聞無情地告訴了我們這樣的一個殘酷的事實:中國最著名的,曾經是中國的殺毒軟件業領袖級的瑞星公司,是中國電腦病毒業最大的毒梟。而由貓與老鼠結成的神聖同盟,成就了這個大毒梟在中國的殺毒軟件業的領袖地位。

這件事讓我們的眼前一片漆黑。

您可以試想一下,如果中國醫療業成為瘟疫的製造者的時候,如果中國各地的大醫院向全中國散布鼠疫、霍亂、傷寒、登革熱、非典型性肺炎,當這些可怕的瘟疫如風擴散的時候,中國會發生什麼?世界上還會有中華民族這個偉大的民族嗎?

就是這個瑞星公司,與北京市公安局網監處原處長於冰狼狽為奸,瑞星公司一次次地研發新病毒,再由公安局網監處發布新病毒警報。然後,瑞星公司再發布“又有新病毒出現,請新老用戶付費升級。”

公安局網監處在發布新病毒警報的同時,建議中國互聯網用戶安裝或更新瑞星公司的殺毒軟件新版本。瑞星公司不斷地推出新版本,要求用戶為升級付費。瑞星公司不斷地作廢昂貴的老版本,要求用戶購買更加昂貴的新版本。

就是這樣,瑞星公司沒完沒了地從用戶口袋掏錢,成為中國的殺毒軟件業的巨無霸。

中國的殺毒軟件業就是用這樣肮髒而卑劣的手法,進入中國十大暴利行業的。

2010年2月,於兵在北京市一中院接受審判。據指控,於兵涉案金額1400餘萬元,其中受賄上千萬元。於兵被指控一共受賄4筆,全是他任市公安局網監處處長期間所為。行賄者是4家網絡公司,其中瑞星單獨向其行賄達420餘萬元。

在於兵的判決中沒有披露另外三家網絡公司的名單,但可以肯定,向公安局網監處行賄的絕非瑞星一家。

瑞星的錢沒白花,它會乘以十地向用戶收回。很快,瑞星市場份額從當時不到1%,迅速上升至26%,所用時間不過幾個月。

案發後,於兵潛逃到南非,後被勸返。於兵被控貪汙、受賄和徇私枉法三宗罪名,法院數罪並罰,判其死緩。

於兵己經落網,可瑞星公司依然故我。我們查閱關於瑞星公司最新的資料,瑞星公司還在聲稱:“該公司是全球第三家、也是國內唯一一家可以提供全係列信息安全產品和服務的專業廠商。

在公安部組織的計算機病毒防治產品評測中,“瑞星殺毒軟件”單機版、網絡版曾雙雙榮獲總分第一的殊榮,並連續5年蟬聯至今。公司擁有國內最大、最具實力的反病毒和網絡安全研發隊伍。”

讀到這些厚顏無恥的、充滿了商業銅臭味的文字,您會有些什麼感覺?其實瑞星公司早己落花流水去也了。中國的殺毒軟件業的霸主地位早己易位。

讓我們倍感欣慰的是,中國的殺毒軟件業有了新領袖,那就是周鴻禕,那就是360公司,而360殺毒軟件是免費的。

我們有理由相信,360殺毒軟件公司不會製造病毒,因為製造病毒不會給360帶來利潤,這條利益鏈是斷開的。

就在寫作此文的時候,瑞星公司又在叫罵360了。它說,360誹謗它生產電腦病毒。

你錯了,瑞星公司。不是360誹謗你生產電腦病毒,而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誹謗”你生產電腦病毒。你該去告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還有,起訴該案的北京市檢察機關應成為並列的第二被告。

有種你去告。

你若不告,便是招認你的確生產過電腦病毒。至於現在是否仍在繼續幹這樣的營生,我們相信,有一天公安機關會昭告天下的。

愛走夜路的人,遲早會碰上鬼。

我們不能不認真地想想這個假設:當中國的殺毒軟件業成了金三角的時候,當中國的殺毒軟件業成了“在那嬰粟花盛開的地方”的時候,中國的互聯網還有安全可言嗎?

中國正在成為一個信息化的大國,事關家國安危。

就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周鴻禕的奇虎360出世了。

中國的殺毒軟件業不是中國互聯網的安全衛士,他們是一夥穿著製服的綁匪。中國互聯網用戶就像備受物業和保安欺侮的業主。在這樣的環境中,奇虎360來了。高舉的是免費殺毒的獵獵戰旗。

奇虎360就像狗熊衝進了瓷器店,您可以想像,下來會發生些什麼。

奇虎360亮劍。將統治中國殺毒軟件業多年的所有對手,如秋風落葉般紛紛倒下,奇虎360成就了它的春秋霸業。他們的好日子結束了,中國互聯網用戶的好日子來了。不過五年,小巨人奇虎360成了中國互聯網安全衛士中獨步天下笑傲江湖的“天下第一劍”。

而且雄心勃勃的奇虎360,己不僅僅是一個安全衛士。它正在成為中國互聯網,中國IT業的又一個巨無霸。

(《記者觀察》2012年第04期)

QQ大戰360

騰訊的這種行為,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球IT行業,都開了一個極為惡劣的先例:一個軟件生產商居然可以肆意的決定自己軟件的兼容環境,惡意排斥其他的軟件,這是亙古未有的。微軟不敢,蘋果不敢,雅虎不敢,MSN不敢。而中國的騰訊敢。

騰訊之所以竟敢如此地膽大妄為,下此毒手,是因為中國的互聯網法製環境過於軟弱鬆垮。

QQ大戰360:中國互聯網法製環境遭遇大考

——中國互聯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新聞事件:騰訊公司宣布:要麼舍棄360,要麼卸載QQ。

2010年11月初,中國互聯網爆發了首次“彈窗大戰”,裝機量6億的QQ和裝機量3億的360,分別利用自己的客戶端,向用戶桌麵發送彈窗,猛烈交火,大打出手。幾乎中國的每一台電腦,都驚駭不己地目睹了這場火光四濺、硝煙彌漫的QQ與360之戰。

您可以想像,當雙方的彈窗都以數億次的彈出量發射的時候,雙方交戰火力之強大,這一戰的凶猛,會達到何種程度。

廣州亞運會的焰火趕得上嗎據電視上說,有80萬人現場觀賞了廣州亞運會的焰火,讓人失笑了。現場觀賞QQ大戰360的網民們,下得了8億人次嗎?

中國互聯網的這一場惡戰,激烈到了如此程度:

11月1日,360副總裁劉峻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是騰訊先彈窗的,360忍無可忍,最後才無奈采取這種手段。這是正當防衛。360公關總監屠建路說,彈窗在360是一種戰略威懾力量,就像核武器,不會輕易動用,“整個公司隻有周鴻禕一個人有權力拍板說:發彈窗。”

這一戰的凶猛竟到了如此程度:QQ和360都動用了核武器。

中國的3.6億互聯網用戶,陷入了這樣的一場災難:我們的電腦裏,左手與右手打起來了。而且,右手發了狠:有我沒他,有他沒我。不共戴天。於是,中國人不得不麵對這樣的選擇:剁掉左手還是剁掉右手?

可我們既不能沒有左手,也不能沒有右手。難道說,我們真的要變成獨臂人嗎?這件事是如此地嚴重。

QQ大戰360

那麼,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

2010年9月27日,以高效而免費使用360殺毒軟件,而成為春秋一霸的360公司,發布了針對QQ的用戶隱私保護器。

應當說,這似乎也沒有什麼錯。給用戶的臥室或浴室掛道窗簾,有什麼錯嗎?

對此,360公司是這樣作出解釋的:“360隱私保護器”曝光了QQ涉嫌偷窺用戶隱私的行為,作為安全衛士,360新推出了“扣扣保鏢”,以保護用戶隱私安全。因此而遭到了騰訊的報複。

360說:騰訊的動機隻有一個,堅持強行掃描用戶硬盤。隨即,騰訊公司發布公告宣布:將在裝有360軟件的所有電腦上,停止運行QQ軟件。

騰訊公司宣布:要麼舍棄360,要麼卸載QQ。

可我們不能沒有QQ,可也不能沒有360。我們己用慣了QQ的方便而快捷的即時通訊,而360是我們首選的最好的殺毒軟件。QQ和360都是一台電腦的必不可少的必備軟件。

2010年11月4日,對此二者必選其一的情況,鳳凰網做出調查,不過幾天的調查,便有32.6650萬人參予了投票,表明公眾對此事的關注度如此之高,反應之強烈。

調查顯示:同時裝有QQ和360的用戶,多達72.60%,兩個都沒裝的僅占0.8%。

麵對“如果360和QQ必須卸載,你會卸載哪一個?”,選擇卸載360的僅為28.6%。超7成網友選擇360放棄QQ。麵對“您如何評價騰訊在裝360電腦上停用QQ?”認為損害了用戶利益的為75.2%。

人心向背可見一斑。人人的心裏都有一杆秤。

當有人被群毆的時候

事情並沒有到此為止。

2010年11月6日,幾乎中國所有的各種媒體,都以最醒目的位置刊登了《單挑變群毆5大企業聯手封殺不再兼容360》這一重大新聞。因為這條新聞實在太重大了。

11月6日,百度、金山、搜狗、傲遊、可牛等5家知名互聯網企業宣布:5大互聯網企業的客戶端軟件,將不再兼容360係列軟件。

這意味著中國互聯網集體封殺360係列殺毒軟件。單挑變群毆了。

其實,中國互聯網的這一戰醞釀己久,這一戰看似偶然,其實這一戰的必不可免,這一戰的爆發隻是早晚的事。僅僅隻是爆發的起因偶然。

當有人被群毆的時候,你還會當看客嗎?當有人被群毆的時候,如果你還在當看客,那麼你還是個血性男兒嗎?你還有正義感,你還有除暴安良的俠肝義膽可言嗎?當有人被群毆的時候,你會閉上眼睛嗎?

當有人被群毆的時候,你會幫誰?當有人被群毆的時候,你會大吼一聲“住手!”嗎?你會怒問一聲,為什麼打人嗎?還有沒有王法了嗎?

當有人被群毆的時候,如果警察還不緊急出動,斷然製止,對於警察來說,是要被追究不作為的責任的。不僅是失職,甚至是縱容犯罪。

這場群毆的性質

公平地說,無論騰訊如何惱怒360,都不能以此種清君側的,你死我活的逼宮方式,來要挾用戶。騰訊的刀砍向了第三人,砍向了無辜的用戶。QQ大戰360,兩家軟件公司的衝突升級,己演化成了一場危害公共安全的刑事犯罪。

現在,我們得重新認識這場衝突的性質了。QQ對360的報複,己超越了法律的底線。公安機關該過問了。有消息說,工信部、公安部己著手調查此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