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老牛卸套不拴韁”(1 / 3)

第十二卷 “老牛卸套不拴韁”

接免職令喜賦

幼抱匡時誌,危難未惜身。

總角入幹戈,弱冠親工農。

滿目期淳俗,癡心慮脊民。

貞潔效先賢,懷刑報黨恩。

事與願常違,才智難適應。

舉綱迷歧路,左道誤蒼生。

不識ABC,不諳生意經。

下屬鹹皺眉,上司斥僵硬。

少壯恨勒韁,智能譏阿混。

撫膺自思量,心情比鉛重。

碌碌數十載,三勞亦何功?

煌煌十二大,中華要飛騰。

改革辟新路,開放衝舊籠。

黎庶頌善政,萬物沐春風。

嫩枝成棟梁,揚鞭竟前程。

人老應知運,牛殘宜罷耕。

櫪下伏疲衛,此理自天成。

拱手交大印,擔卸倍覺輕。

幸有芻和豆,逍遙樂黃昏。

——郝延壽於1985年

第1章 解甲歸田

對於郝延壽來說,這是一段比較清閑的日子。

1985年6月,郝延壽從地委書記的位子上退了下來,9個月後,又擔任了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不過,這是個閑差,郝延壽清閑下來,他重新回到了生活中,扮演起了丈夫、父親和爺爺的角色。他讀書寫字,作詩賦詞。那些日子,他搞了許多文學創作,有詩歌、有散文、有小說、有雜談。還有許多屬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之作。這個時期,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書法創作,可以說都是碩果累累。他的許多詩歌、散文頻頻發表在《延安詩報》和《延安報》上。他的書法被書法界給予很高的評價。延安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延安書法》報這樣評價他的書法:“退居二線後,以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寄情於詩詞書法,並取得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優秀學員的資格。其書法優雅而謹於法度,端莊而不失精神。”

在那些日子裏,郝延壽做得更多的是家務活。他心靈手巧,家務活幾乎無所不能。清明節,他會捏好多麵花。端午節,他要親手包粽子。中秋節,他做的月餅又香又甜。春節,他會做各種年茶飯。他為孩子們縫衣服、織毛衣。幹完家務活,他便陪著妻子說話,他有一種還債的願望。數十年了,妻子為這個家含辛茹苦,付出很多,對妻子他總有一份歉疚感。如今,他退到了二線,他希望能對妻子有所補償。

這一年清明節,郝延壽家過得最隆重,最富有情趣。當然營造節日氛圍的主角依然是郝延壽。

被孩子們圍在案前的郝延壽腰裏圍著圍裙,臉上粘著麵粉,應孩

子們的要求,手裏捏出各種麵花、動物、水果造型。這是一種飲食文化上的藝術創作,這是陝北人的習俗。清明節各家各戶都會有意無意地進行著一場麵食文化上的藝術創作比賽。這一天,家庭主婦們憑著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天賦,把大自然的精華再現在飲食文化中。他們用雪白的麵團,捏成各種動物,各種花卉,再賦於自己對生活的熱切期望。製作這種麵食藝術品是極有講究的。其造型是以每個家庭成員的不同性別、不同身份確定的。捏給已婚男子的是一個很大的饅頭,上麵裝飾有花草、有物件。若是農人,在花草中置一盛糧食的鬥。若是學生,則將鬥改為硯台和毛筆。捏給已婚女子的是一形似梭狀的麵食,上邊亦有裝飾,或花枝花朵,或各種動物。捏給未婚男子的是隻老虎,未婚女子則是一種叫做抓髻的麵食,形似古代婦女用頭發盤成的髻。這各種造型,寄托著莊稼人對美好生活的期望。男子的圓形麵食形似冒了尖的糧屯,女子的麵食中間寬兩頭尖,形似織布的梭,這是一種對豐衣足食的良好願望的寄托。男孩子則希望像老虎一樣威武雄壯,女孩子則要漂亮美貌。這一切構成一幅幸福美滿的生活憧憬。

捏成的各種麵食蒸熟後,都要用紅、綠顏料點染。使各種造型更富有生機和藝術魅力。這樣的麵食,每人可以有一到二件,或者更多。到了清明節這一天,家中的成員各人吃著各人的藝術品,紀念那位寧死於火海不複出山的誌士介子推。其中的文化藝術韻味,其中的樂趣讓人品味不盡。對於孩子們,還有一種優待,家庭主婦還要為每一個孩子作一串由小件麵食造型串起來的燕燕雀雀,這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燕燕雀雀裏有豬、羊、牛、虎、蛇、兔、猴、魚、鼠、燕子等動物造型和桃、石榴等水果造型,經過紅綠顏料點染,顯得極為好看。再用繩子串起來吊在牆上,就更為誘人了。清明節前後,每個孩子都會十分認真地看守住自已的那一串燕燕雀雀。當然姊妹之間相互偷吃也是有的,為此打架的事也常有發生。

這燕燕雀雀吊在牆上,實際上也有一種戶與戶之間相互展覽和比賽的意思在其中。婦女們會走門串戶相互觀看,看誰家的麵食白,造型精巧,花樣多。那些心靈手巧的媳婦常常會在這場無形的競技中顯露出驕傲的微笑。

按照陝北習俗清明節的所有主食必須在前一天就做好。清明節這天隻做一個涼菜,所謂的涼菜是由綠豆芽、粉條和炒熟的雞蛋拌作而成的,極具陝北風味。這亦是郝延壽的拿手戲。

吃飯前,郝延壽給每個家庭成員2件禮物。一個是用綢緞製作成的香包,一個是由各色絲線搓成的彩繩,香包是吊在身上的,彩繩是係在腕上的,這些孩子們都懂。他們還知道這兩樣禮物都是郝延壽親手製作而成。這小小的禮物滲透著爺爺的一片深情。

清明節的這頓飯很簡單,但卻很有特色。各人吃著各人的那件麵食藝術品,春節特意留存的黃米稠酒和葡萄酒帶著每個人的祝福頻頻相碰,濃濃的節日氣氛洋溢在屋內屋外。

對於郝延壽來說,最開心的還是與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郝延壽愛孩子,可以說是傾其全部的情感。在工作崗位上時,誰都知道他是個大忙人,忙的顧不上吃飯,沒時間休息,但隻要他在家一天,就要抱孫子,就要牽著孫子的小手去散步,就要為孫子講故事,就要教孫子學畫畫,學書法,就要與孫子一起下棋、玩跳繩。他的這種溺愛,讓孩子們有一種情感上的依賴,連入睡都要在郝延壽的腿上。每天晚上郝延壽雙腿伸直並攏,讓最小的孩子躺上去,他一邊左右搖晃著腿,一邊在口中念叨:“搖呀搖、搖呀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說你是個好寶寶,早上吃了肉包包,響午又吃麵條條,褡褡裏裝的紅棗棗,順順裏背的核桃桃,手裏食著鞭梢梢,屁股上跟著羊羔羔。”這種類似催眠曲的歌謠,一會就將孩子送入夢鄉。孩子們不管大小都喜歡爺爺,隻要爺爺在家他們就圍著他玩,聽他講故事,整個家庭沉浸在其樂滔滔的氛圍中。

孩子們學會走路後,郝延壽最常逗他們樂的一種玩法叫“撈撈飯”。郝延壽坐在床邊上,雙腿下垂,雙腳翹起,讓孩子站在他的兩隻腳麵上,他拉著孩子的手,雙腿帶著孩子上下擺動著,嘴裏不停地說著:“撈撈飯,打豆腐,門上來了個吹鼓手,要吃兩碗熱豆腐,一腳踢到山背後。”孩子在不停的舞動中,咯咯地笑個不停,郝延壽滲出汗水的臉上綻開著開心的笑容。

郝延壽完完全全回到了家中,回到了孩子中,這讓孩子們高興之極,也讓郝延壽其樂無窮。在這個家中,郝延壽似乎成了個孩子王,他為孩子們講故事,《嶽飛傳》、《西遊記》、《三國演義》、《聊齋》……,故事沐浴著孩子們成長。他教孩子們學畫畫,學書法。他為孩子們做沙包、紮風箏。他常常像個大小孩一樣,與孩子們玩翻交交。這是一種陝北人傳統的玩法。一根繩子,兩頭係在一起,兩個人用手套來套去,不斷變換圖型。如果一個人套錯一個指頭,整個圖型就全亂了。這種玩法雖然簡單,也得講技巧。郝延壽是個老道的玩者,但孩子顯然經驗不足,常常會出錯。對於郝延壽來說,這種差錯也是一種樂趣。

愛孩子,這幾乎是人的天性。但誰又會相信一個堂堂的地委書記會爬在床上代孫子做作業呢?那一次,已經到了孩子們上床休息的時間了,小孫子還在那裏埋頭寫生字。郝延壽讓她睡覺,她說:“老師要求每個生字寫十遍,我還沒寫完呢?”郝延壽問:“這些生字你認下了沒有?”孫子說:“認下了。”郝延壽又問:“寫會了沒有?”孫子答:“早就會了。”郝延壽說:“那你睡吧,爺爺替你寫。”孩子睡了,郝延壽真的爬在床上替孩子寫起生字來。這件事倒讓孫子們學會了愉懶,每當作業做不完的時候,他們就讓爺爺來幫忙。郝延壽是有求必應,常常爬在床上替孫子做作業。

壽眉陡長意更奢,

蘭桂騰茂慶吾家。

寶雨繽紛靈搓至,

春園再添一枝花。

這是1988年3月,郝延壽為外孫女瓊瓊的出生創作的一首詩。19年後,這個叫做瓊瓊的外孫女談起故去的外爺,思念悲痛之情溢於言表。

最讓孩子動情的自然是爺爺那份濃烈得可以點燃的愛。她說:“聽媽媽說,我一出生爸爸就給爺爺打了電話。那天還下著小雨,爺爺高興的不得了,冒雨跑到辦公室寫了這首詩。我們的住地與爺爺家還有一段距離,已經60多歲的爺爺天天都要跑來看我。每次來都要抱我。他怕我冷,為我包了許多東西,他抱著我常常累得滿頭大汗還不願意放下。我出生兩個月後,爺爺讓我們一家搬到他那裏去住。他一邊照顧我。一邊買了毛線為我織毛衣毛褲。爺爺的手很巧,織的衣服都是雙層網,還有花紋。我們長大一點後,常常想買零食吃,向爸爸媽媽要錢,他們不給,我們就向爺爺要,他從來不拒絕我們。那一次,璐璐姐在商店看上一支鋼筆,她很想買,又不敢給爺爺開口,因為這支鋼筆的價格是80元,在當時是十分昂貴的了。璐璐姐讓我去向爺爺要錢,我也覺得太貴。沒想到我開口後,爺爺從箱子拿出240元,為三個孫子一人買了一支。爺爺是十分節儉的人,但對我們的花費從沒吝嗇過。”

孫女璐璐與爺爺感情更深,她是郝延壽的第一個孫子,是在郝延壽的嗬護下長大的。璐璐說:“我們小時候,整天在爺爺的背上。一次,爺爺剛穿了一件新羊毛衫,妹妹咪咪給他拉了一背。我們長大一點後,爺爺經常領著我們到各地參觀遊覽。在山西,他給我們講清明節和端午節的來曆。在寶雞釣魚台,他講薑太公的故事。在陝南,他講三國,講溶洞的形成。爺爺用他的人格和淵博的知識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身邊的人。”

第2章 “老驥何伏櫪”

各位領導、各位同誌:

首先,感謝地區領導讓我們老促會參加這次會議。這次會議很重要,是在一個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關健性會議,討論解決一個關鍵性問題。

經過調查,特別是聽了報告和發言,很受教育和啟發,也使我振奮和高興。改革開放以來這十多年,延安石油工業大大的發展了。產量直線上升,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成績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我們積累了相當成功的經驗,給延安石油開發奠定了基礎,提供了條件。我感到有幾方麵經驗,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意義,值得我們肯定,堅持提高:

第一,決策和指導方針正確,奮鬥目標明確。事實證明,地委、行署決定的“加快石油開發重點是抓勘探,石油加工由燃料型向化工型轉移”的方針是正確的,是戰略性的,符合延安實際和經濟建設需要的。這條方針已為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群眾所接受,認識到開發石油資源,發展石油工業對延安經濟建設的舉足輕重的意義。石油,已成為延安經濟建設的龍頭:哪裏有資源,放的開,開發的快,哪裏的經濟建設就有了實力,就能帶動各業的發展。因此,對這條方針,必須堅定,不能有所動搖。各級領導、各個部門、單位都要有全局觀念,樹立打“總體戰”的思想,上下左右一股勁,從各方麵給石油開發“開綠燈、提保證、做貢獻!”

特別使人高興的是:我們在分析有利條件的同時,沒有回避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這對貫徹方針是重要的,這樣就可以保持冷靜的頭腦,心中有數,麵對現實,想出對策,迎難而上。

第二,延安石油工業,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聯合開發的格局,即由壟斷性、封閉式的經營到開放型多層次發展的格局,這就調動了各方麵的積極性,加大了開發的力度和速度,使延安石油工業不論是地質勘探還是原油加工都具備了相當的規模。這是一個曆史性的轉變。這充分證明了黨中央“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方針的正確,也證明了省委“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求發展”方針的正確。這個狀況向我們提出了在資源配置方麵、改善投資環境方麵、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方麵更開放更合理更規範的要求,需要繼續探索、總結,更上一層樓。

第三,延安石油工業在整體開發布局上,還是強化企業管理上,逐步走上係統化、法製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各綜合管理部門,政法部門各縣企業直至一些基層單位都總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辦法,製定了一係列的規章製度,這樣就堵塞了某些漏洞,排除了一些不應發生的幹擾和一些管理不善不嚴的狀況,保證了石油工業有序健康的發展。當然,我們不能滿足於現狀,因為這些規章製度還有不完善、不配套、不協調的地方,需要不斷地完善提高,使我們能像大慶那樣總結製定出一套具有延安特點的管理辦法來。

第四,重視了兩個文明一齊抓,特別是重視了思想教育工作,使石油工作確實有了思想、組織、作風上的保證,這是不容忽視必須繼續加強的。我認為有四點要特別強調:一、進一步加強石油開發對延安經濟建設龍頭地位的教育,尤其要注意對礦區群眾的教育,動員全社會都來愛礦、護礦,遵守有關法規和管理製度,使石油開發能順利、安全地進行。二、我們已經組織、培養出一支強有力的石油大軍,但按發展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需要,需要采取各種渠道,加強培訓,提高其業務素質。三、發揚延安精神,大力宣傳艱苦創業的革命傳統,同時反腐倡廉、反對浪費,使延安石油工業也能成為加強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基點和窗口。四、能夠把外協單位視為我們石油隊伍的組成部分,納入我們的工作渠道中,做到認識一致,目標一致,關係、行動協調,為延安石油開發做貢獻。

這是1995年9月23日,郝延壽在延安地區石油開發工作會議上的一個發言。他是以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陝西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延安分會會長的身份作的講話。郝延壽在講話中連續用了三個“關鍵”,他稱這次會議“是在一個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關鍵性會性,討論解決一個關鍵性問題。”這說明他對這次會議的重視程度。

曆史發展的實踐證明,對於延安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那確實是在關鍵時期召開的一個關鍵會議。解決了延安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它對於延安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也再一次證實,郝延壽所具有的戰略眼光和經濟頭腦。

從80年代發起向石油業進軍的號令至今,算起來延安石油的大規模開發已有十來個年頭了,這是延安經濟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石油業在延安經濟中充分發揮龍頭作用的十年。十年,讓延安人對石油業在延安經濟中的地位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十年,使郝延壽看到了石油業開發的輝煌前程,也看到了在石油開發中存在的問題。他更明白,延安的經濟要騰飛,必須做大做好石油這篇文章,這時正是一個關鍵的時刻。

自從退居二線,人們看到的隻是郝延壽吟詩作文、操持家務、撫養兒孫,享盡天倫之樂的一麵。很少有人知道,郝延壽的心永遠堅守在憂國憂民的崗位上。

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愫是體現在郝延壽的一切生活中的。家中來人,說不上幾句話,他的話題就轉移到了國家命運、民族存亡、社會治安、黨風民風上;轉移到陝西、延安的經濟建設上來;轉移到老百姓的疾苦上來。“發展經濟,首先要解決老百姓的脫貧問題。”這是他經常重複的一句話。

那一次,他把電話打到延川縣政府縣長辦公室,他說:“延川很落後,光靠農業是上不去的。”縣長知道這位卸任的地委書記仍在關心著家鄉的經濟建設,這讓他感動之極。他也知道老書記可能又有新的考慮,忙問:“你說怎辦?”“走,咱們去榆林看看。”郝延壽沒有任何客套。事實上,郝延壽打電話前,已與榆林的有關領導協商過:“你看,我們延川窮的很,能不能在神木弄個煤礦讓他們開采?”這位德高望重的老領導開了口,又是為自己家鄉謀福利,榆林的幾位領導深為他憂國憂民的精神所感動,他們說:“你選去,選到那裏都可以。”

郝延壽果真把延川縣委、縣政府和縣人大的三位領導帶到了榆林,郝延壽對他們說:“你們先把架子打起來,挖著賣著就是錢。”

對於財政狀況十分困難的延川縣來說,這無疑是件大好事情。隻可惜延川縣班子成員間認識不一致,這件事沒有辦成。十幾年後,當時縣政府的一位主要領導不無後悔地說:“當時如果真把煤礦辦起來,一定會成為延川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1993年,郝延壽從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的位子上退了下來,又擔任了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延安分會籌建處負責人職務。這是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陝西聯絡委員會直接點的卯,要求郝延壽擔任老促會會長。

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是由國家批準成立的民間社會團體。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延安分會的宗旨是依靠人民群眾,動員區內外社會力量,大力發展延安地區的科學技術、文化教育和衛生事業,推廣科技成果,開拓工農業生產門路,促進老區盡快脫貧致富。

1993年3月中國老促會延安分會正式成立,郝延壽擔任了會長。說是會長,實際上主要工作都他來幹。老促會的籌建意見,成立申請報告,章程都是他親自起草。老促會的工作計劃安排都是他親自撰寫。老促會的主要人員組成也是他自親物色親自動員的。

毋庸置疑,對於郝延壽來說,老促會隻是為他提供了一個再獻餘熱的平台而已。那既不是名利場,也不是商場,沒有任何好處可撈。然而郝延壽瞅中的也正是這一點。他一上任,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開展石油開發的調研工作,這是郝延壽早就有的想法。

那是一個驕陽似火的盛夏。郝延壽與常務副會長薛誌勇等一行5人從延安出發,來到安塞縣進行調研。

安塞縣是延安地區石油資源最富集區,僅長慶石油勘探局探明儲量一億噸,且油層淺,油質好。然而這個縣卻是全國三百個特困縣之一。正如郝延壽所說,是“端著金飯碗討飯吃。”1987年,安塞縣組建了杏子川石油鑽采公司,卻由於財力、人力和技術水平的局限,開發的速度,規模總是上不去。五年中累計生產的原油隻有24.949噸。1993年,安塞縣委加大開發力度,確定了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將長慶油田劃給縣上的96平方公裏石油資源,劃出30平方公裏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同時加大縣上的開發力度。一年多後,石油年產量達到8萬噸。縣財政收入也翻了一番。開發,不僅增加了縣鄉財政收入,還帶動了第三產業,鄉鎮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全縣經濟也邁上了迅速發展的快車道。

然而,許多事情往往是有利就有弊。招商引資促進了石油業的開發,其帶來的負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石油開發帶來的暴利,讓許多人眼紅、心動。他們受利益驅動,蜂湧而至,大有當年美國舊金山掏金熱的勢頭。而這許多為利而來的開發者,大都不是專業隊伍,他們雖然有積極性,卻缺乏科學的眼光和頭腦,缺乏必需的技術、必要的資料和開發經驗,其帶來的必然結果是資源和資金上的浪費。更有甚者,唯利是圖,不從長遠利益考慮,隻從眼前利益出發,不搞勘探,隻搞開發,隻想抓現成,撈一把。不講科學,不講全麵規劃、合理布局、科學有序地開發,隻講經濟效益。這就出現了那裏打出高產井,他們就往那裏擠占的無序混亂現象,至於由於管理上的粗放而導致的漏洞就更是隨處可見。最讓人憂慮的是對石油資源的保護、勘探和開發缺乏係統的製度和規章,資源出讓的隨意性較大。收費無統一標準,環境管理缺乏科學性、法製化和規範化。以致出現一些群眾在開發中敲竹杠、阻路、斷電,甚至偷盜破壞設施的現象。

就全區而言,開發上的盲目性、管理上的粗放性,科技人才和資金嚴重不足帶有一定的普遍性。當然,這種缺乏科學化、法製化和規範化的開發,在產業開發初期階段,是有著它的必然性的。但它卻成了製約石油業大規模開發的主要因素。如不能及時地扭轉這種局麵,石油業的大規模開發就無從談起。那麼,如何扭轉這個局麵,促進延安石油的大發展?這是郝延壽和薛誌勇等同事們進行這次調研的出發點。

延安老促會在1995年的工作總結中這樣寫道:“1995年4月,常務副會長薛誌勇同地區石油天然總公司副總經理張華一起,對延安南泥灣石油鑽采公司、誌丹永寧石油鑽采公司進行了調查,總結出南泥彎鑽采公司‘以人為本,強化管理,以勘探啟動開發’和永寧鑽采公司‘依靠科技開發石油’的經驗,並在當月全區生產調度會上作了介紹,對與會同誌啟發很大,引起了各鑽采公司對管理、勘探和科學技術的重視。1995年7月份,會長郝延壽、常務副會長薛誌勇帶領調查組,又對安塞縣‘以開放促石油開發,加快縣鄉經濟發展’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安塞縣石油開發的實踐,證明了省委提出的‘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求發展’的方針是完全正確的。上述調查,8月14日向地委委員會進行了彙報,並建議在地縣市領導層介紹推廣三縣市的經驗。地委、行署領導很重視,采納了老促會建議,於9月23日在安塞縣召開了有各縣市委書記、縣市長和地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石油開發工作會議,會上,南泥灣、永寧鑽采公司和安塞等縣分別介紹了經驗,這對全區的石油開發與加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