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崇禎四年 二月二龍抬頭(1 / 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晴空萬裏,草地枯黃,濤濤東去的江邊,忽然出現一個淡藍色的光圈,接著一隻穿著皮鞋的大腳伸出,接著一個健碩的人從光圈裏走出,正是王少輔。

穿越七星門,王少輔沒有太大的感覺,與平時串門過戶沒太大區別,打量了一下周圍,全是荒地,就是有點冷。

王少輔感應了一下開陽一號,七星門順利打開,心裏也鬆了一口氣,就擔心回不去,還好一切正常,當務之急就是要搞清楚身處何地。

人類通常傍水而居,沿著江邊應該能夠找到人煙。

果然,王少輔沿著江水向東徒步走了二十多裏,遇到了一對爺孫,奇怪的是那個老者梳著發髻,用一塊灰布包在頭頂,衣服也是對襟衫。

爺孫二人遠遠看到王少輔走來,老者問道:“這位小師傅打哪兒來啊?”

王少輔尷尬的摸了摸自己的板寸頭,這老頭是把自己當和尚了,看來應該是古代,連忙說道:“老先生,小子不是和尚,我剛剛從海外歸來,先祖多年前流落海外,小子今日回歸故土,不想在江上遇到了風暴,昏迷之後就到了這裏,還請老者指路。”

老者驚訝道:“難道是遇到了龍吸水,年輕人你還真是命大啊。”

王少輔暗暗的翻了個白眼,附和道:“是啊是啊。”接著伸進口袋掏出一把糖塞給旁邊的小孩。

“來來來,小朋友,叔叔請你吃糖。”

老者連連揮手道:“公子,舍不得舍不得啊。”要知道在古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糖都是奢侈品,君不見就算到了現代西方人也是比較喜歡吃甜。

王少輔笑道:“小意思小意思,我倒是有幾個問題要請教一下老丈。”

老者不好意思的恭敬道:“公子,有什麼問題隻管問?”

王少輔問道:“老丈,此地是哪兒啊?如今什麼年月,又是哪位皇帝在位啊?”

老者回道:“回公子,這裏是李家村,四年前天啟皇帝駕崩,如今是崇禎皇帝在位。”

就這樣一番旁敲側擊,王少輔終於弄清楚了,這裏是崇禎四年二月二日,現在所處的地方是長江下遊的泰興縣,縣城在東北方向,走路估計要兩天,大概也就八九十公裏。

對於來到明末,王少輔沒有覺得有什麼失望,相反還有幾分期待,他雖然練武成癡,但是也看過幾本穿越小說,要說那些書友大大們最希望穿越的曆史年代,這明末清初絕對能夠排到前三。

眾所周知,明末清初絕對是華夏曆史有數的幾次大劫之一,甚至可以說是華夏近代百年恥辱的開端,雖然“我大清”將康麻子爺三吹得神乎其神,但是從明末清初,華夏的科技陷入停滯和倒退是事實,尤其是限製火器的發展,為百年恥辱埋下禍根。

最可恨的大漢民族的脊梁骨被打斷了,這才是大漢民族最大的悲哀,別看他們叫喊著什麼滿漢一家,屁,從始至終“我大清”就根本沒有將大漢民族當成一家,對於他們來說,大漢民族就是他們予取予奪的奴才。

既然王少輔來到這個時代,那肯定沒有“我大清”什麼事,那李獨眼也給我靠邊站。

王少輔如今是熱血沸騰,一刻都不想耽擱,就想先趕到泰興縣,然後看情況再定行程。

。。。。。。

王少輔日夜兼程,累了就回到現代休息,七星門兩邊是有時差的,比例大概是三十六倍,也就是說他在現代過三十六天,明末才會過一天。

這樣也大大避免他消失很久令人發現異常的可能,唯一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老的很快。時差未來會不會變他也不知道,他對石門還真沒多少了解。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差的原因,又或者是自己練武的原因,反正隻要他願意,快速調動氣血就能催生頭發,如今經過一番打扮,王少輔表麵上看來絕對是地地道道的明朝人。

崇禎四年,二月初三,王少輔第一次來到這大明朝的縣城---泰興。

泰興並不大,屬於二等縣,但是地處長江下遊,自然條件比較優越,屬於魚米之鄉,比北方那些一等大縣也是不遑多讓,尤其是如今還鬧流寇,更是不能比。

雖然不是節日,但是進出城的百姓還是不少。

王少輔在城中轉了一圈,來到一處店鋪門前,門上寫著一個大字“當”。

沒錯,他就是來當東西的,所謂一文錢憋死英雄,要想做事沒錢肯定不行。

“哎,這位公子,您裏邊請,”

一個夥計模樣的少年將王少輔迎了進去。

夥計王少輔見王少輔儀表不俗,自然不敢怠慢,又是讓座,又是上茶。

王少輔將手裏的木盒放在桌上,大模大樣的喝了口茶,說道:“夥計,叫你們掌櫃的出來,本公子有家傳寶物要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