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未雨綢繆 過猶不及(1 / 3)

第八章 未雨綢繆 過猶不及

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世事如浮雲,瞬息萬變。隻有未雨綢繆,悄悄穿上防彈衣, 多幾手應急措施,才能有備無患。多設想一下可能出現的困難,就可能避免失敗。再者,凡事過猶不及,不及是大錯,太過是大惡,恰到好處的是不偏不倚的中和,做人就應處處講究恰當的分寸。

1.預則立,不預則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裏的“預”可理解為一種預見性、計劃性。同時,也是做人的一種手段,是生存發展必須運用的手段。

每個人的人生之路都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沒有方向的人生不過是在繞圈子,就如沒有方向的帆一樣,永遠都是逆風遠行。在很久以前,西撒哈拉沙漠中的旅遊勝地——比賽爾,是一個隻能進、不能出的貧瘠地方。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隻會走出許多大小不一的圓圈。後來,一個年輕人在北鬥星的指引下,成功地走到了大漠邊緣。這個年輕人成了比賽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的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世界頂尖潛能大師安東尼·羅賓曾說過“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但是,僅僅有了方向還不夠,還要沿著這個方向設定目標並不斷調整目標。

朱元璋深知創業之君的艱險,又知守成之君的偏頗,所以在培養接班人時,未雨綢繆,明確用心良苦,費盡心機。為了使兒孫後代能夠繼承和守護這份家業,他想讓兒子朱標從童年時起就了解這些情況。於是,他便在朱標十三歲時吩咐其返回老家,祭掃臨濠的祖墓,讓他通過路途的崎嶇了解鞍馬的辛勞,觀察百姓的稼穡以懂得衣食的艱難,察知民心的好惡以明白風俗的美醜,知曉我創業的不易。朱標遵命在官員的陪同下於祭掃祖墳的同時,訪舊問貧,觀風察俗,完成了他的第一次人生體驗。以後,朱元璋郊祀時,又讓左右把他領到農夫家中,讓他進一步觀看農夫的生活條件。

 朱元璋在參考了曆代東宮官製後,選擇了老成持重、德高功著的功臣良將輔佐朱標。他委托眾臣輔佐朱標時,還強調要讓朱標習兵,讓他不忘武備。因為將要即位的嗣君,大都生長於富貴之家,貪戀安逸的生活,對軍旅之事則一竅不通,一遇到緊急情況,就不知所措。”

在皇太子朱標23歲時,朱元璋對這位從小就嚴加管教的兒子還是不放心,他命令從這一年起政事均交付朱標處置,然後再呈報自己。朱元璋之所以如此苦口婆心地教育兒子知農習兵練政,就是因為他明白創業難守成更難的道理,明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但可惜的是,朱標人未繼位便中途撒手塵寰,空費了朱元璋的一片心思。

一成功人士說,用20%的時間去處理眼前的緊要事情,而用80%的時間去做那些暫時沒有收益但以後會有的重要事情。

孫正義,世界著名投資公司“軟銀”的創始人。他曾經在23歲時花了1年多的時間來想自己到底要做什麼。他把自己想做的40多種事情都列出來,而後逐一地做了詳細的市場調查,並做出了10年的預想損益表、資金周轉表和組織結構圖,40個項目的資料全部合起來足有10多米高。然後他列出了25項選擇事業的標準,包括該工作是否能使自己全身心投入50年不變、10年內是否至少能成為全日本第一等等。依照這些標準,他給自己的40個項目打分排隊,計算機軟件批發業務脫穎而出。用十幾米厚的資料做事業選擇,目光放在幾十年之後,這樣的深思熟慮,這樣的周密規劃,注定了他日後的成功。

“海上巨人因為追逐小利而慘死,為了微不足道的目標而空耗了自己的大力。”人要為自己定一個規劃,如果要發揮潛能,你還必須全神貫注於自己有優勢並會有高回報的方麵,反過來,這些優勢會進一步發展並幫助你實現目標。

炎熱的夏季裏,螞蟻們辛勤地在田裏爬來爬去,努力收集各種糧食,為準備冬天的食物忙碌著。蜣螂看到了說:“你們可必這麼傻呢?趁著現在天氣好,一起來玩耍不是很好嗎?”螞蟻什麼也沒說,依舊努力工作。冬天來了,雨水把蜣螂的食物——牛糞都衝走了。蜣螂找不到東西吃,隻好請求螞蟻分一點食物給他們。螞蟻說道:“蜣螂啊!現在你後悔了吧!我努力工作的時候,你卻隻顧享樂,還嘲笑我,如果那時你也一起工作的話,現在就不會挨餓了”。

生活是忙碌的,忙碌中又往往充滿了迷茫。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有的時候,我們確實需要停下來,做好了準備再前進,也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備忘錄:

西方有句諺語“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兒去,那通常你哪兒也去不了”。

做好了準備再前進,也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保留絕招方可安心

沉住氣,不但可以做到不失色於人,不失言於人,當然也就不會失事於人了。

隻要你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絕對製勝的絕招,任何時候,你都能處變不驚

善於留一手既是一種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而采取的一種手段,也是為自己一旦發生意外而留下的退路。

貓與老虎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傳說貓曾作老虎的師傅,教它諸般發威、怒吼、卷尾、剪撲之技,但貓思慮老虎比自己龐大若幹,若日後它欲反撲於我該怎麼辦,於是,貓保留了一手爬樹的技巧,果然老虎不久就翻臉,怒欲撲食貓師傅,貓師傅嗖地竄上樹頂,老虎抬頭張望無計可施。

大幹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生活在這個人世複雜的社會裏,人與人之間要保留—點防範的意識,給自己留點安全感。其實,早在古代的人們就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

戰國時齊國貴族孟嚐君門下的食客馮諼,他雖然沒有顯赫的功名,但見識深遠,謀事有方,是位智慧過人的奇才。在衣食無道的情況下,馮諼投奔了權門之下。他本來胸有奇才,但並不自誇自詡,相反,卻自稱“無好”、“無能”。結果,被孟嚐君家的傭人將他列入最低等的門客,給他粗劣的飲食。馮諼不眼氣,幾次發牢騷,於是,孟嚐君把他從下等客升到中等客,又從中等客升到上等門客。為感謝孟嚐君的器重,他決計報效孟嚐君。

一次,馮諼自告奮勇要求到孟嚐家的封地薛城為其收債。到了薛城,馮諼不但沒有催逼百姓們還債,反而以孟嚐君的名義把帶去的債券當著債戶的麵全部燒了,老百姓們歡呼雀躍。馮諼空手而歸,一大早求見孟嚐君。孟嚐君見他如此快就回來了,很是奇怪,問馮諼收到債後買些什麼回來了。馮諼回答道:“你讓我‘買你家缺少的’,我考慮後覺得你家什麼都不缺,惟一缺的是‘義’,我就為你買了‘義’。”

聽了此話,孟嚐君聽後心裏很不高興,但為了照顧麵子,也沒有說什麼。

一年後,齊滑王聽信讒言,免去了孟嚐君的相國職務。孟嚐君隻好回到自己的封邑薛城。沒想到,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攜幼,到半道來迎接他。望著歡迎的人群,孟嚐君才恍然大悟,對馮諼說,先生為我買的“義”,今天才真正看到了。

馮諼又接著進言:“狡兔有三窟,才能幸免於死。如今公子僅有一窟,還不能高枕而臥,請讓我為您再營兩窟。”孟嚐君聽後連聲稱是。馮諼接著說:“請公子借我馬車使用數日,我要讓齊王在不遠的將來,重新任公子為相。”

在當時,孟嚐君的聲望在各國中已經很高了,各國為了爭雄天下,都渴望人才歸附。馮諼就帶車五十乘、金五百斤,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遊說梁惠王,說齊國放逐大臣孟嚐君到各諸侯國去,誰先得到他,誰就能富國強兵霸天下。梁惠王立即把原來的宰相調去任大將軍,派使者帶黃金千斤,車百乘,前往聘請孟嚐君到魏任宰相。馮諼又先行一步趕回來告訴孟嚐君,要他含蓄推辭,以讓齊滑王知道此事。

依此計,孟嚐君使梁惠王的使者跑了幾趟,也未應允。齊滑王得知了梁惠王重金聘用孟嚐君的事很驚慌,害怕孟嚐君為他人所用對齊國不利,於是,齊滑王再次起用孟嚐君。這樣,猛嚐君的政治地位就可以進一步鞏固了。

沉得住氣,不但可以做到不失色於人,不失言於人,當然也就不會失事於人了。每臨大事,或有危難難辦之事時,必須沉住氣,一邊用策略與行動去對付他,一邊靜心地等待,如此,才會化凶為吉,度過難關。

小王和小張畢業於同一所學校,又一起來到了同一個工作單位。當時,小王嫌她應聘的那個工是一個民營企業,規模較小,覺得沒什麼發展,就沒跟著小張去,並且還勸她重找一個單位。小王自己來到了一家三資企業上班,每個月要比小張多拿幾百元的工資。後來,又聽說小張所在的工廠要裁員,便擔心小張會下崗,於是,勸她盡快找一條退路,還是到小王所在的廠子試試。小張說,剛進自行車廠,別人組裝多少輛,我就組裝多少輛,但我自己心裏清楚,隻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幹勁,可以超過一般的同事百分之二一十!後來,廠裏傳出了下崗風,說是在單位必要勞動時間裏,誰要是完成不了30 輛的組裝並保證質檢合格,誰就是第一批下網的人,公布出來後,大家都覺得時間短、輛數多,沒人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沒問題。我呢,心裏明白,肯定沒什麼問題,但還是不超時也沒節時地完成了。沒過多久,廠子又把標準提高到38 輛,這一回,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更少,因此,下嵐的隊伍繼續擴大!當標準上升到48 輛後,除了我,沒有誰還能完成了。於是,我不但不會下崗,還還會有升遷的希望。後來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而且,覺得優越於小張的小王,卻下崗了,因為小王的工廠是三資企業,引進了國外的高新技術,除了高級工程師一類的人員,一般都用不著了!更令人吃驚的是,在小王下崗時,正是小張由一般工人升為技術員的時間。

小張與小王的求職經曆及相同時間段內的結果,可謂滋味不同,有苦有甜。她們兩個,同一所學校畢業,擁有相同的技能,隻因求職時選擇的廠子不同,導致了在同一時間段內的不同心情以及不同的回報。

很明顯,在求職之時,小張走的是避高就低的路數,而且常常懂得留一手。小王走的是趨高就高的路數,而且常常需要滿負荷運轉!即便如此,最終也因能量供不上而被迫停止工作。樓要一層一層地上。想上到第三層,就要在上第一層時儲備力量。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是每個人都清楚的。但在具體工作中,要懂得避高就低,也是不錯的,談不上喪失上進心的問題。工作就低,對於留有一手的個體者,在同事中,就會占絕對的優勢,就能成績卓然,就能脫穎而出,就能顯山露水,繼而有利於自己的上進!相反,如果去做一件自己很費力的工作,心力交竭不說,很有可能在同事中,屬於工作業績平平乃至落於人後,並且,別人工作時十分輕鬆,而自己十分吃力,到頭來,就是上司不炒魷魚,自己怕也無力支撐長久。

手中留有一手可以絕對製勝的絕招,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能處變不驚,因為到那時,可以靜觀時變,而後全力出擊,挽狂瀾於既倒。

備忘錄:

有了絕招,事到臨頭自然就能沉心靜氣,泰然處之。

沉住氣,可防患、防人、防事。

3.悄悄地穿上防彈衣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做人的目的不是去算計別人,而是保護自己,以防被別人算計。

秦王嬴政懇請老將王翦將軍率60萬大軍討楚。

“君王若堅要用我這老邁之身,請備,供臣。”

王翦率軍出征之日,秦王親送大軍。在途中,王翦懇請秦王賞賜上好田宅,以為大軍彩頭。

秦王笑道:“將軍安心出征,本王不會虧待你。”

“不。過去臣戰勝從未立刻封侯,所以須趁君王信賴未衰之時,討得能討的賞賜。”

當大軍抵函穀關時,王翦又遣使者討領土地為賞。以後,他又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停派遣使者返都討賞。

有人忠告王翦:“將軍討賞次數,似乎太過頻繁。”

王翦道:“我這是為了自身的安泰。試想君王不輕易信用人,既將全國兵力60萬交我率領,心中必定不安,怕我背叛。此時,若我不停討賞,君王定會以為我是忠臣,隻想獲得褒將賞賜在秦安享晚年。君王既安心,則我身亦安泰。”

官場險惡,帝王殘暴,還是早留後路,防患於未然的好啊!

世事險惡,人心叵測。人生如戰場,與人交往,難免會遇到出賣、中傷、陷阱等防不勝防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以己度人,以為別人也都是忠厚老實的,而要時時警惕提防,為自己悄悄穿上防彈衣。就是在睡覺時,也要睜一隻眼,以確保安然無恙。這也是我們生存發展的一種手段。

漁夫很早就起來去趕海,在黎明的微光中,他已經站在沒膝的海水中了。把捕捉到的海鮮熟練地扔進大簍子裏並帶回家。

就這樣,在漁夫家裏,一隻牡蠣遇到了幾條小魚。它們被扔在地上,喘著粗氣,臉色十分難看。

“哎,我真害怕,在這兒我們都得死,真沒有辦法呀!”牡蠣從來沒有這樣憂傷絕望過,它望著同伴們低聲地說。

這時,一隻老鼠從這兒經過。這隻老鼠對自己的健康十分得意。

牡蠣準備利用這從天而降的唯一機會。“老鼠,請您聽著,您的心腸這麼好,肯定能把我帶到海邊去吧?”

老鼠看了牡蠣一眼。他可不是傻瓜,他想,這個牡蠣又漂亮又肥大,一定有許多可口的、富有營養的精肉。

“馬上就行動!”老鼠回答,他已經決定要吃掉牡蠣,“不過,為了把你帶到海邊,你得把殼張開一點。你的殼緊閉著,我怎麼帶你走呀!”

“哦,聽你的!”牡蠣答應了。但是,他十分警惕地半張半開而沒有全張開,因為,牡蠣也不是傻瓜。

老鼠立刻伸過嘴巴就咬。盡管他的行動迅速,但牡蠣事先就預料到了這一步,一下子就夾住了老鼠的腦袋。

老鼠疼得吱吱叫。這叫聲傳到貓的耳朵裏,貓立刻跑過來,捉住了老鼠。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充斥著太多的謊言,我們無法回避它們,必須每天去而對、去聽、去看、去感覺。

有人講過一位富翁和他孫子之間的故事:一天,那位老富翁在家中和小孫子一起玩兒,小孫子在屋裏跑來跑去,玩兒得十分高興。突然老富翁把小孫子抱到窗台上,並鼓勵他,叫他從窗台縱身向下跳.當小孫子一跳,他便接住了他,再跳,又接住了他,於是他又再次把小孫子抱上窗台,再接著鼓勵他向下跳,並做出伸手去接他的動作。小孫子有了上兩次的經驗,覺得這樣很好玩兒,就毫不猶豫地跳了下來,但是在這次,老富翁沒有去接孫子,而是突然收手,小孫子重重地摔在地板上,痛得失聲大哭。

這時,一位客人剛好從此地經過,目睹了一切,十分驚訝,忙走上前向這位爺爺詢問為何如此虐待自己的孫子。

老富翁笑著說:“我這樣做是讓他從小就知道,任何人的話都不可以輕信,也包括我——他的爺爺。”

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我們在與人相處時,心中先存幾分戒心,那麼世界上絕大多數騙局將都會被識破。

如果你和某人隻是普通朋友,雖然也一起吃過飯,但還談不上交情;如果你和某人曾是好友,但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絡了,感情似乎已經淡了。

如果這樣的人突然和你聯係起來,或者是對你熱情起來,那麼你就應該有所警覺了,因為這種行為表示他可能對你有所圖。而這時候,你就要冷靜待之,保持距離,才不會被燙到。

從自己本身的狀況檢查這突然升高熱度的友情真的有沒有“危險”之後,你的態度仍要有所保留,因為這隻是你的主觀認定,並不一定正確,所以麵對這突然升溫的友情,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推不迎。“不推”是不立即回絕對方的“好意”,就算你已經看出對方的企圖也不要立即回絕,否則很可能得罪一個人;但也不可迫不及待似地迎上去,因為這會讓你沒有抽身的機會,抽了身又得罪對方,把自己變得很被動;不推不迎就好比男女談戀愛,回應得太熱烈,有時會讓自己迷失,若突然斬斷“情絲”,則會惹惱對方。

2.冷眼以觀。“冷眼”是指不動情,因為一動情就會失去判斷的準確性,此時不如冷靜地觀看他到底在玩兒什麼把戲,並且做好防禦,以免措手不及。一般來說,對方若對你有所企圖,都會在一段時間之後就“圖窮匕現”,顯現他的真目的,他不會跟你長時間耗下去的。

3.禮尚往來。對這種友情,你要“投桃報李”,他請你吃飯,你送他禮物;他幫你忙,你也要有所回報,否則他若真的對你有所圖,你會“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不好意思回絕,被他牢牢地控製住;想要臨事脫逃,恐怕沒那麼容易。

備忘錄:

不論何時,都要學會爭一隻眼睛睡覺。

警惕堤防,防患於未然。

4.敲警鍾點到為止

話裏藏話、旁敲側擊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辦法。

點到為止的目的既表現了自己功夫的精要,又是告訴對手他的寬容。

說話時不必點透,可以向對方發出委婉的警告,留一些餘地,點到為止,這不失為一種做人的手段。

呂布被曹操所擒,曹操考慮到呂布的本領高強,有心饒其不死,留下為己所用。為此,他征求劉備的意見。劉備擔心呂布歸順曹操後,不利於日後自己稱雄天下,所以,他希望曹操處死呂布。這時,劉備原本可以列舉呂布的種種劣跡惡行,但他僅選擇了呂布心狠手辣、恩將仇報、親手殺死義父的典型事例來說服曹操。劉備隻說了句:“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一句話,提醒曹操想到了呂布反複無常,認為他很難成為心腹,弄不好自己就成為呂布的刀下鬼。於是,曹操下決心,立即處死呂布。

呂布也曾有恩於劉備,在呂布被斬之前,也曾提醒劉備:“君不記轅門射戟之事乎。”然而劉備卻不予理睬,隻用一句提示性的話,就堅定了曹操的決心,立刻就要了呂布的性命。

社會是複雜多樣的。我們總會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又不能不去表達我們的不滿。即使對自己親近的人,有時候也需要巧加指責,讓對方明白。但如何表達這種不滿卻需要有一定的學問,特別是對於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要做到既能表達出自己的不滿,又不至於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這確實是不太容易做到。話裏藏話、旁敲側擊不失為一個理想的辦法。

有些女孩子為了顯示自己的個性,動不動就生男友的氣。如果這個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就更是不能容忍別人對她的不滿了。有些癡情的男孩子因為自己的某句話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愛人”,會忙不迭地想盡任何辦法賠禮道歉,更有甚者會貶低自己以請求原諒,以示對戀人的忠貞。事實上大可不必如此。

某局長的千金小懂和本單位的小王談戀愛時,總是愛顯示出自己的某種優越感。因為小王是農家子弟,大學畢業分在局裏做技術員,也沒有什麼靠山。有一次小懂到小王家做客,對小王家人的一些生活習慣,她總是流露出看不順眼的情緒,並不時在小王耳邊嘀嘀咕咕。吃過晚飯,又把小姑子叫喚得團團轉,又是叫幹這又叫幹那個。小王看在眼裏很不高興。他借機笑著對妹妹說:“要當師傅先學徒弟嘛!你現在加緊培訓一下也好,等將來你嫁到別人家裏,也好擺起師傅的架子來。”小王這麼一說,小懂當時似乎聽出了什麼,過後不得不在小王麵前表示自己有些過分。小王不失時機地用“要當師傅先學徒弟”的俗話來提醒小懂,避免了直接衝突。即使對方當時略有不滿,過後也會有所感悟的。

在同人打交道時,最奧妙的人際關係操縱術就是,善聽弦外之音,又會傳達言外之意。世故之人大都擅長話裏有話,一語雙關,精明之人無須多言直語,即讓你心裏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慣會含沙射影,指桑罵槐,用話中之刺讓你身敗名裂。不管說話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機,聽話者必須弄明白他的真實意圖,方能應對恰當。腦子不清,耳朵不靈,一定會多遇難堪。話裏藏話、旁敲側擊是聰明人的“遊戲”,笨人是玩兒不了。腦子不靈活,煞風景自不必說,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話裏藏話、旁敲側擊其實是一種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隱含之術,較之迂回更主動,更微妙。是“妙接飛鏢又暗中回擲”的高超人際交往術,是機智聰明者才能駕馭的玄妙功夫。

公司的經理在一次業務談判中,受到了另家公司工作人員的頂撞。他氣衝衝地給另外公司的經理打電話說:“如果你們不向我保證撤銷上次那個蠻橫無禮的工作人員的職務,顯然是沒有和我公司達成協議的誠意。”另家公司的經理聽了微微一笑說:“經理先生,對於工作人員的態度問題,是批評教育還是撤職處理,完全是我們公司的內部事務,無需向貴公司作什麼保證。這就同我們並不要求你們的董事會,一定要撤換與我公司工作人員有過衝突的經理的職務,才算是你們具有與我們達成協議的誠意一樣。”公司經理頓時啞口無言。在這裏,另家公司的經理就很好地使用了類比敬告的技巧。雖然說兩公司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有一點卻是相似的,即兩公司對工作人員或經理的處分完全是各公司自己內部的事務,與對對方有沒有誠意無關。另家公司的經理就是抓住了這一相似點作比,從而敬告對方所提要求的過分和無理,表達了對態度蠻橫的公司經理的不滿。

不懂“手段”的人總是直來直去,不僅會傷人自尊,也會反傷自己,而會運用“手段”的人往往習慣於委婉的表達,如同春風般的溫存。

當年創業時的夥伴、功臣往往是妨礙或影響公司進步的。這些人以功臣自居,以老大自任,位高而不實心辦事,自滿而不求進步,但卻營私結黨,傾軋圖利,他們的技術能力不但早已趕不上公司的發展,反而成為公司進步的絆腳石。經營者痛心疾首卻卸不下感情的包袱,既無壯士斷腿的勇氣,也無其他治本的良策,麵對此中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如果經營者學會旁敲側擊,不但可兼顧到感情的問題,也能使公司脫離困境,再創生機,兩全其美的辦法何樂而不為呢?

旁敲側擊的方法很多,下麵的一些辦法,可能會對經營者在碰到如上的困難時有所幫助。

①給他自己一個辦公室。

如果你想剝奪占有某個辦公室的人的權力,又不想以調整職務為手段,那麼比較好的辦法,就是給他一個新的辦公室,而這新的辦公室應該遠離權力中心。

②取消電話,不叫他參加會議

如果對某人有意見,而要使這個人失去權勢的話,可斷絕他的若幹情報來源,使他陷入極大的困境。

③表麵上晉升其職位,實際上是解除他的權力。

明升暗降,叫他沒有實權。

這樣旁敲側擊地做下去,相信沒有誰會經得住敲打,或者心裏還不明白,為了自己的名譽,也隻好乖乖地走人了。對於沒有能力的人,這種辦法已經是相當仁慈了。這對公對私都有好處,又沒有拉下臉來,傷了麵子,也不是一腳踢開,這種旁敲側擊有何不好呢!

備忘錄:

點到為止不僅是一種策略,也是一門手段。

話裏藏話、旁敲側擊是聰明人的“遊戲”,笨人是玩兒不了

5.防人有術,懲欺為先

要求別人不欺,自己先不欺人

知欺然後治欺,始能防欺。?

猶太人深知,商場處處存在著陷阱,如何避開陷阱,如何設計陷阱,是經營者不能不上的一課。

從德國移居到美國的梅裏特兄弟,定居在密沙比。兄弟倆辛勤的工作,積攢了一筆錢。後來,他們意外地發現,密沙比有豐富的鐵礦。他們倆決定秘密行動,成立鐵礦公司。他們不動聲色地收購地產,順利成立了鐵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