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帝紀(1 / 3)

1武帝紀

【提要】

這是《三國誌》的第一篇,是一篇完整的曹操傳。在司馬遷開創的紀傳體史書中,皇帝的傳記稱為“本紀”,又單稱“紀”。它以編年的形式記述一代史事的概要,是紀傳體史書的綱領。《三國誌》以曹魏為正統,魏國皇帝的傳都稱“紀”。曹操雖然沒有當皇帝,但他是魏國的開國者,曹丕稱帝之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叫太祖,因此《三國誌》把他的傳也稱為“紀”。曹操(公元155—220年)是我國曆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出身在一個宦官家庭,漢末起兵參與鎮壓黃巾軍、討伐董卓。後來在封建軍閥和割據勢力的混戰之中,他漸次掃平群雄,特別是官渡一戰,擊敗袁紹;以後又北征烏丸,西定關隴,統一了中國北方。他一生南征北戰,東伐西討,大小數十戰,勝多敗少,充分體現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在政治上,他抑製豪強,整頓吏治,不拘一格錄用人才。在經濟上,他興立屯田,發展農業生產。所有這些,使他對中國曆史的發展作出了較大貢獻。本篇記錄了曹操一生的主要活動,是我們了解曹操這位曆史人物和三國曆史的基本文獻。篇幅雖然長一點,但讀《三國誌》不可不讀。但是,本篇在有的方麵過於簡略,一些重要的史料沒有收錄,對曹操一生的活動還反映得不夠全麵,比如對他在文學方麵的貢獻就隻字未提。因此我們在閱讀本篇時最好能參閱裴鬆之注和其他一些記載。

【原文】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譯文】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縣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漢朝相國曹參的後代。桓帝時,曹騰任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曹騰死後,養子曹嵩繼承爵位,官做到太尉,但沒人能知道他的出生本末。曹嵩生太祖。

【原文】

太祖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國橋玄、南陽何顒異焉。玄謂太祖曰:“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征拜議郎。

【譯文】

太祖從小很機敏,有計謀。但是愛打抱不平,放蕩不拘,不注意修養品行、講求學業,因此周圍的人並不特別看重他;隻有梁國人橋玄、南陽人何顒認為他非同尋常。橋玄對太祖說:“天下將要大亂,沒有治世之才是不能拯救的。能夠安定天下的人,就看你啊!”二十歲,被推薦為孝廉,作郎官,出任洛陽北部尉,再升為頓丘縣令,後來又被征召入朝任議郎。

【原文】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眾百萬人兗州,殺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劉岱欲擊之,鮑信諫曰:“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鬥誌,不可敵也。觀賊眾群輩相隨,軍無輜重,惟以抄略為資,今不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不得,攻又不能,其勢必離散,後選精銳,據其要害擊之,可破也。”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信乃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太祖領兗州牧。遂進兵擊黃巾於壽張東。信力戰鬥死,僅而破之。購求信喪不得,眾乃刻木如信形狀,祭而哭焉。追黃巾至濟北。乞降。冬,受降卒三十餘萬,男女百餘萬口,收其精銳者,號為青州兵。

【譯文】

(初平三年,192年)山東青州的黃巾軍有百萬之眾,他們攻下兗州,殺了任城相鄭遂,轉而攻入東平。兗州刺史劉岱準備攻擊黃巾軍,鮑信勸阻說:“現在黃巾人眾百萬,百姓驚恐,士兵沒有鬥誌,是打不過的。我看賊兵和家屬成群結夥地相隨,軍隊也沒有糧草物資,隻靠搶掠為生。目前不如積蓄兵力,先作固守。敵人欲戰不得,攻又不能,勢必離散;然後挑選精銳部隊,占據要害之地,發動進攻,就可以把它擊潰。”劉岱不聽,與黃巾作戰,果然被黃巾所殺。鮑信與州吏萬潛等到東郡迎接太祖代理兗州牧。於是太祖進兵,在壽張縣東攻打黃巾。鮑信力戰而死,這才勉強把黃巾擊敗。太祖懸賞尋求鮑信的屍體,沒有找到,於是大家雕刻了鮑信的木雕像舉行奠祭,人們都哭了。接著追擊黃巾到濟北,黃巾請求投降。這年冬季,接受降兵三十多萬,男女百餘萬口,擇取其中的精銳當兵,號稱“青州兵”。

【原文】

(建安元年)汝南、潁川黃巾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眾各數萬,初應袁術,又附孫堅。二月,太祖進軍攻破之,斬辟、邵等,儀及其眾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秋七月,楊奉、韓暹以天子還洛陽,奉別屯梁。太祖遂至洛陽,衛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製度始立。

【譯文】

(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汝南、潁川地區的黃巾何儀、劉辟、黃邵、何曼等,各自有幾萬人,起初響應袁術,後來又投靠孫堅。二月,太祖進軍打敗了他們,殺掉黃邵等,劉辟、何儀與其部下都來投降。漢獻帝任命太祖為建德將軍。六月,升為鎮東將軍,封費亭侯。七月,楊奉、韓暹將天子送回洛陽,楊奉另駐梁縣。太祖進兵洛陽,保衛京都,韓暹逃走。天子授與太祖符節黃鉞,總統內外諸軍,並錄尚書事,總領朝政。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遷都許縣。九月,漢獻帝從轘轅穀東出到了許,於是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從皇帝西遷長安,朝廷一天比一天混亂,到這時才重新建立起宗廟社稷和各種製度。

【原文】

天子之東也,奉自梁欲要之,不及。冬十月,公征奉,奉南奔袁術,遂攻其梁屯,拔之。於是以袁紹為太尉,紹恥班在公下,不肯受。公乃固辭,以大將軍讓紹。天子拜公司空,行車騎將軍。是歲用棗祗、韓浩等議,始興屯田。

【譯文】

當天子東遷許都的時候,楊奉想從梁縣出兵攔截,但沒有趕上。十月,曹公討伐楊奉,楊奉南奔袁術,於是進攻他在梁縣的軍營,一舉攻破。這時漢獻帝任命袁紹為太尉,袁紹恥於官位在曹公之下,不肯接受。曹公因此堅決辭去大將軍,而讓給袁紹。於是漢獻帝改任曹公為司空,代理車騎將軍。這一年,采納棗祗、韓浩等人的建議,開始實行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