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 回宋太祖戴罪提兵杜二公挈眾歸款(1 / 3)

第四十四 回宋太祖戴罪提兵杜二公挈眾歸款

詞曰:遊子歸鄉,未得晨昏定省;時當非患,此身幾入阱!為有不臣,用是立功邊境。風塵士馬,旌旗影影。路接英豪,添助了軍容盛景。初來鴻運,抵掌同酬慶。天假良緣,更值乘龍欣幸。克成懋績,才揚本領。

右調《傳言玉女》

話說柴榮見匡胤罪雖赦了,但周主隻發三千人馬,要他上潼關擒拿高行周,將功贖罪,心中不勝驚懼,向苗光義求問計策。光義道:“千歲何必多憂!凡事有興有敗,數理所該,莫可勉強。憑你好漢英雄,都扭不過天象。即如那諸葛孔明,具內聖外王之學,有神出鬼沒之機;鞠躬盡瘁,難脫秋風五丈原。項羽有拔山之勇,舉鼎之能,喑啞叱吒,千人自廢;一朝勢去,自刎烏江。古來多少英雄良將,機鋒勢盛多興旺,運退時衰沒主張。貧道夜觀乾象,見高行周命星昏慘,惶惶欲墜,料他不久於世,已是無能。今趙公子但當鼓勇前去,相機而行,不過兩月之內,高行周一定身亡,而公子能建不世之功也。”光義說到了這一句,隻見匡胤在旁哈哈冷笑,叫聲:“苗光義,你這牛鼻子的道人!你自恃其能,說這許多謊話,恁的天花亂墜,惑亂人心。你此去得勝回來便罷,若不得勝,不把你腿筋兒打斷,我也不姓了趙!”苗光義聽說,亦大笑道:“趙公子,你聰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時。你此去若應了貧道之言,殺了高行周,得勝回朝,那時莫說要打貧道不好下手,隻怕還要重謝貧道哩!若殺不得高行周,自己性命已喪潼關,怎能回來把貧道的腿筋打斷?公子但請放心前去,自可成功。貧道隻在王府等候捷音,奉陪賀功筵席。況是別人領兵去,還割不下高行周首級;公子你與他是前世冤家,今生對頭,一定不移之理,無用多虞。”

匡胤聽了,便不言語,暗想:“高行周祖傳花槍,人不能敵,乃是天下聞名的好漢。鐵篙王彥章尚然喪在他手,何況於我!我如今也顧不得了。為人在世,豈可貪生怕死,束手自斃?譬如得罪而死,死之名無;不若戰死沙場,名傳後世。”主意定了,叫聲:“大哥!快去挑選人馬,小弟明日就要起身,那怕高行周有三頭六臂,與他拚一拚,除死方休。”柴榮聽言大喜,即刻往教場點選三千精壯人馬,付與匡胤。

匡胤將人馬住紮定了,回家來辭別父母。隻見趙弘殷默然無語,麵上生嗔。杜夫人終是姑息,見了匡胤,眼中流下淚來,叫道:“我兒,你回來了麼?”匡胤道:“正是孩兒回來了!”那趙弘殷疼在心頭,惱在臉上,用手指著:“不肖子!我幾次三番叫你休要惹禍,饒了我兩口兒老命,你偏偏不聽,連次招災,帶累父母擔憂受怕。今日還要你來做甚?快些出去,莫要在此!”匡胤道:“爹爹、母親!周天子雖然赦了孩兒的罪,卻叫孩兒戴罪提兵,刻日上潼關擒拿高行周回來,將功折罪。明日就要起身,為此前來拜別父母。”

杜夫人聞言,放聲大哭,那趙老爺雖然惱怒在心,聽說周主命他上潼關剿拿高行周,明日就要起兵,隻唬得泥丸宮失了三魂,湧泉穴走了七魄,免不得眼中也便流淚起來,叫道:“匡胤我的兒!我空養了你一場!你此去兵上潼關,凶多吉少,隻怕今日一見,以後再不能會麵了!”說罷,哽咽淒楚,不住谘嗟。匡胤道:“爹爹!那高行周不過也是一個人,須不是三頭六臂,直恁如此怕他!”趙弘殷喝聲:“!畜生胡說!那高行周深明韜略,善曉天文,行兵如孫子,擺陣似太公,一條槍傳名無敵,馬前課能斷吉凶,聞風知勝負,嗅土曉輸贏。你這冤家,分明是:小馬乍行嫌路窄,雛鷹初舞恨天低。你豈是他的敵手?惟有送死而已!我今沒有別說,隻有幾句要言分付你,你兵上潼關,須要牢牢緊記,依我而行,或者性命可保,重回故土。

你當聽著:

沿路休傷百姓,天晚先要安營。

拔營須看日出,安營貴在康平。

夤夜當防劫寨,傳更分外嚴明。

低處須防放水,窄處防火攻營。

出兵須看黃道日,打仗還宜占上風。

追將提防埋伏計,回營準備後來攻。

行周鬼計多莫測,善於引誘挫人鋒。

勝敗雖然難預定,聽天由命賴神聰。

此乃行兵要訣,汝當緊記而行,切勿自恃血氣之勇,誤了大事。”

匡胤受命訖,即叫道:“爹爹,母親!孩兒此去,多隻半年,少隻四月,自然得勝還朝,無煩二親掛念。孩兒皇命在身,不敢久留,就此拜別。”說罷叩了四個頭,辭別父母。那杜夫人放聲大哭,扯住了匡胤難解難分,真是生離死別,人間最苦之事。那趙弘殷叫聲:“夫人!你也不必悲傷,孩兒身負大任,不宜阻隔,待他去罷!”夫人聽說,隻得放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