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太祖嚐桃降舅母杜公抹穀逢外甥(3 / 3)

當下三人說笑了一回,不覺已是黃昏時候,那店主與小二各各告辭出去。匡胤鋪開行李,安宿一宵。

次日起來,早飯已畢,店主進來,再三叮囑,無非要他小心謹慎,不得生事之意。正在言語,隻聽得外麵轟轟湧湧,動地驚天,連聲高叫道:“大王爺到了,店主出來抹穀!”那店小二飛跑進來,陪了匡胤走出門來。隻見那大王騎在馬上,眾嘍羅兩旁簇擁,馬前嘍羅捧著朱紅食盒,都是孤假虎威,唬叱小民。匡胤舉目細看那大王,果是好條大漢,結束威嚴。怎見得:頭戴素緞紮巾,身著紫羅箭服。腰係鸞帶,足踏烏靴。濃眉目朗如星,高鼻麵圓似月。長髯飄拂,身體高強。錯疑天將降凡塵,卻是山王離哨寨。

匡胤見了,心雖喝采,貌若不知。

眾嘍羅高聲叫道:“那個紅臉大漢,還不過來跪著!連大王爺也不認得了麼?”匡胤並不答應。又有幾個說道:“這定是個青盲眼聾耳朵的,不要理他,且叫老王出來便了。”遂一齊高叫道:“王店官,大王到了!快些出來抹穀。”那大王聽見此話,一馬當先,見了匡胤,便問嘍羅道:“這就是開店的老王麼?”嘍羅答道:“這個不是,想是替老王頂名的。”大王聞言大怒,喝聲:“胡說!我昨日已曾分付過的,隻要正身,不許替代,為何不遵吾令?快叫正身出來說話。”小二連忙跪下,稟道:“小的們當家的老王,身子得了癱疾,不能起來,所以叫他舅舅在此頂替抹穀,好待交糧。完了今日一限,下期再叫正身出來遵令。望大王開恩!”那大王道:“既然老王有病,快叫他的舅舅上來。”那眾嘍羅一齊叫道:“老王的舅舅,大王叫你上來抹穀。”匡胤道:“你們若不要穀,我便下去;既要抹穀,快拿上來我抹。”那大王聽了,即命嘍羅把朱紅漆的食盒揭開了蓋,提出那狗肉腿子,拿到匡胤跟前,叫道:“老王的舅舅,這是法製的五香狗肉,抹一抹消災降福,抹兩抹祛病延年。天幸的命該造化,遇著今日受享,你可快些兒抹。”匡胤接過手來,就是一口,做幾氣一連吃個幹淨。那嘍羅一齊亂嚷道:“阿喲!誰叫你當真吃起來?這是規矩,抹了一抹納穀三十石;若是吃了一口,就要六十石了。你今把這腿狗肉吃盡了,不是替老王頂名,竟是替老王作家了。”匡胤道:“你們這般小人,忒也量淺!我雖吃了這些,難道白吃了不成?常言道‘賣飯人不怕大肚漢’,你既有心抹穀,隻揀好的拿來,我老爺吃得快活,莫說六十石,就要六千石,隻管跟我前去取便了,何必這般著急?”

那大王在馬上聽了這些說話,又見匡胤身材雄壯,相貌不凡,量是難纏。想道:“破著兩腿狗肉不著,他吃了隻與老王算帳便了。”隨叫嘍羅道:“此人既說大話,隻管拿與他吃,我自與老王算帳。”嘍羅答應一聲,遂把前腿後腿並蜜罐兒,一齊遞與匡胤,道:“老王的舅舅,你說要吃的快活,大王特地叫我拿來與你吃了,好去量穀。”匡胤見了大喜,拿起前腿,撕做幾塊,把來吃了,果然滋味調和,香美可口。又把後腿、蜜罐兒一並吃了。心裏隻要尋他晦氣,口裏隻嚷:“不夠!不夠!你等把這食盒拿過來,我還要吃個盡興!”嘍羅不知好歹,就把食盒捧到跟前。匡胤瞧了一瞧,那盒裏還有一塊後座兒,說道:“你們忒也欺心,放著好的不與我吃,看你怎樣與我算帳?”就有一個嘍羅,伸手把後座兒拿將起來,指望遞與匡胤;不想匡胤正要尋他短處,故意把手一鬆,將那後座兒吊在袍服之上,登時皺眉咬牙,大喝道:“你這狗男女!為何汙了我衣服?”站將起來,一掌過處,把那嘍羅打倒在地。

那大王見了大怒,喝聲:“紅臉賊!焉敢打吾手下兒郎?”即便揎拳擄袖,跳下馬來,趕至跟前,照匡胤臉上就是一拳。匡胤把頭一低,用左手架過,也就還了一拳,大王也便躲過。匡胤暗想道:“這強盜原來是個會家,少不得與他比並三合。”喝聲:“狗賊!你使手遞腳,想必也會幾著武藝;我今讓你先走三個趟頭,俺便與你見個高下。”那大王笑道:“紅臉賊!我聽你說話倒也通明,想你也曾受過傳授,既然不敢爭先,且看老爺先走三趟。”說罷,跳在當場,先打了一個飛腳,然後丟開架勢,使動起來,真的好路拳法。有詩為證:自幼學成五腳操,長拳短打逞英豪。先開一路四平架,後使翻身出洞蛟。

當下大王走了三趟,拉了三個架勢,丁字腳兒立著,叫聲:“紅臉的賊!你有本事敢與我舞較一會,看是誰輸誰勝?”匡胤聽了,走過那邊,對麵站住。先把兩腿偎了一偎,蹼一個雙龍飛腳,離地就有八尺多高。然後拉開架式,踴躍騰挪,更覺武藝高強,比前大別。有詩為證:太祖神拳出少林,全憑本領定乾坤。發揚蹈厲師先哲,永奠華夷四百春。

匡胤也走了三趟,使了三個架勢,叫聲:“狗賊!憑你有甚本事,隻管使來;我老爺誓必把你踏成泥土,決不幹休。”

那大王大怒,先把左拳一伸,搭著了右手,斜行拗步,搶將進來,左腳一跺,就把右腳望著匡胤麵門便踢。匡胤側身閃過,順勢一晃,腳麵上著了一掌。那大王見輸了一掌,就把架式改過,收回飛腳,換了長腿,先使個太山壓頂,匡胤又複閃過。大王又使個餓虎撲食,夜叉探海。這兩個架勢多被匡胤躲過。那大王即便一拳一拳的亂打,一腳一腳的亂踢。匡胤乘他胡亂無紀,遂便使開架勢,搭上手便打。彼此正在交鋒之際,隻聽得一聲響處,兩個裏卻已倒了一個。隻因這遭相鬥,有分教:覿麵未辨親疏,勢難兩立;追跡才分黑白,情派一支。正是:盡道容情不舉手,果然舉手不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