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通過他是否按時回家,有急事時是否想著通知家人,說起家人時感覺是否很親切等等,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他對家人的態度。一個不把家人放在心上的人是不會把朋友放在心上的。這種人往往心裏隻裝著自己,隻關心自己的得失安危,根本就不會想到朋友。所以交往時要注意盡量不要與那些沒有責任感或家庭觀念的人結交。
對不良朋友要敬而遠之
古時候,有個叫黃東生的人。他平日裏不務正業,交了個狐狸精做朋友。狐狸精借助自己的法術天天帶他去吃喝玩樂。一次,他和狐狸精去酒樓任意取酒客的酒食,狐狸精對一個穿黃衣服的人避得遠遠的。黃東生問狐狸精:“為什麼不去取黃衣人的酒食?”狐狸精順口說:“這個人很正派,我不敢接近他。”這時,黃東生恍然大悟,他想:狐狸精和我交朋友,一定是我已經走上了邪道。今後必須得正派才是。他才一轉念,狐狸精就跑掉了。從此,他果然走上了正路。
黃東生的教訓生動地說明了遠離不良朋友的重要性。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這個意思。人與人之間彼此相處,必然在思想、言論、行動和各個方麵相互影響,這種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在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在我們為成功而奮鬥之初,我們可能需要尋求朋友,但是,我們要注意,不要結交那些對我們有害無益的人,不要被拖入渾水之中。
我們的環境和朋友,對我們的一生有莫大的影響,可以說,交上怎樣的朋友,就會有怎樣的命運。
假如我們已不慎交上了不良的朋友,應采取敬而遠之的態度,要知道:把一隻爛蘋果留在筐裏,會使一筐的蘋果都腐爛掉。
一個人擇友一定要在“良”字上下功夫。固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選擇的朋友,盡管會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必須主流是好的。他能與我們坦誠相處,道義上能互相勉勵,當我們有了成績能與我們分享,有了過錯能嚴肅規勸我們。這種真誠待人的朋友可稱之為“摯友”,這種能指出我們過錯的朋友又稱為“諍友”,這種能使我們對真、善、美的事物更加向往,使我們變得更高尚,更富有智慧的朋友,就是我們應當尋求的,並使我們終生受益的“良友”。與這樣的朋友建立起健康而真摯的友誼,會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相反,那種可能使我們變得庸俗低下,使我們思想品德“滑坡”,或以封建的哥們兒義氣拉攏、迷惑我們,沒有原則,不講是非,拉幫結派,甚至會墮入犯罪的深淵,這種所謂的“朋友”是萬萬交不得的。
貝多芬和歌德在未曾謀麵之前,就相互思慕和景仰。歌德視貝多芬為當代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則表示,“歌德和席勒是我在奧西安和荷馬之外最心愛的詩人!”
1812年兩位偉人在著名的避暑勝地波希米浴場首次會麵。當歌德和貝多芬挽手散步時,迎麵遇到了奧國皇族。此時,歌德鬆開了貝多芬的手臂,站在路旁,準備讓路,而貝多芬卻昂首闊步繼續前進。當他回頭看見歌德站在路邊向皇族脫帽彎腰的情景時,非常生氣,並毫不客氣地把歌德批評了一頓。
後來,貝多芬把這個情況寫信告訴他的朋友並指出:“盡管君王和貴族可能會造就教授和機要參讚,還可以賞賜給這些人頭銜和勳章,但他們不能造就偉大的人物,不能造就超越庸俗社會的高尚的精神……而像我和歌德這樣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這些君侯貴族應當感到我們的偉大。”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的功利朋友,他們看中的是我們的權勢、關係,像這樣的人,一旦現出原形,就要及時斷絕來往,避免被拉下水,沒有回頭的希望。
世間的友誼,有些是建立在飽暖基礎上的 ,吃飽穿暖時,是親密無間的朋友;生死存亡的時候,便會露出真實的麵目。因此,被你視為親密無間的朋友, 有時,常常能給我們致命的一擊,這毫不奇怪。
與朋友斷交,有幾種方式,不同的情況可采用不同的斷交方式,會起到較好的效果。
反目成仇型:斷交以突變、公開決裂為特征。一旦朋友關係破裂,便會忘卻過去的情誼,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由朋友變成仇人,甚至互相對罵、揭醜、大打出手,把對方置於死地而後快,這是下下之策。
漸變冷卻型:當發現對方不夠朋友,不能再繼續交往下去,他們並不公開爭吵、決裂,而是逐步降溫、漸漸疏遠,使彼此的關係在較為平靜的情況下由朋友降為路人,心照不宣地完成絕交過程。
友好分手型:雙方在決定分手時,依然不失和諧氣氛、相敬如賓,彬彬有禮,心平氣和地告別昨天,並祝福未來,這是上策。
對於心中有鬼的朋友,采用第二種方式比較好,但是如果對方找後賬,也不要怕他。要意識到我們再也不能滑下去了,寧可得罪他,也不能猶猶豫豫,否則將給我們帶來更大的禍患。
本章總結
陌生人中的好人、優秀的人我們要努力去結交,但是當我們發現對方是一個對我們來無用的人時,我們最好是對他敬而遠之。小的時候,我們的家長、教師就告誡我們,要想自己成功,就要結交很多的朋友,但交友時要注意區分,不要把一些品德差的人錯當成朋友。事實上,因為交友不慎而使自己受害的事情屢見不鮮。因此,結交陌生人時我們也要多長個心眼,不要被對方的表麵現象所蒙蔽,要看清對方的本質,確定對方是不是我們應該結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