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1 / 3)

第十八章

讀懂男性顧客的心理,

讓男人樂意花錢

男性消費者是理性消費的,他們通常有自己的目標,奔進賣場直接買完就結束,他們不會太在意細節,也不會斤斤計較,因為他們認為那是有失身份的表現。

針對男性消費者,銷售人員要發揮女性特有的溫柔,適當地給予一些專業的建議,他們還是很容易接納的。同時,銷售人員要注意,如果男性消費者身邊有陪伴的話,就要盡量地減少自己對男性的話語,而把重點放在身邊的女性上,你會發現在這種情景下“曲線救國”更管用。說服了他身邊的女性,你還會怕他不掏錢嗎?

大處著眼,展現商品的整體效果

一直以來,“男人掙錢女人花”這樣的想法使很多人視“女士走進商場,男士出去掙錢養家”為理所當然。然而,時代不同了,雖然直到現在,女士們仍然是商家始終不渝追逐的目標,但隨著男性消費群的增加,以及新一代男性消費者觀念的變化,曾經被忽視的男性消費市場如今正逐漸受到關注,許多商家已開始轉變觀念,將目光投向充滿潛力的男性市場。

男性消費者和女性消費者有很大的不同,商家隻有了解男性消費者,才能贏得他們的“芳心”。

男性消費者相對於女性來說,購買商品的範圍較窄,一般多購買“硬性商品”,注重理性,較強調陽剛氣質。他們不易受商品外觀、環境及他人的影響。注重商品的使用效果及整體質量,不太關注細節。

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強,並喜歡通過雜誌等媒體廣泛收集有關產品的信息,決策迅速。並且有強烈的自尊好勝心,購物不太注重價值問題。由於男性本身所具有的攻擊性和成就欲較強,所以男性購物時喜歡選購高檔氣派的產品,而且不願討價還價,忌諱別人說自己小氣或所購產品“不上檔次”。

他們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處理問題時能夠冷靜地權衡各種利弊因素,能夠從大局著想。有的男性則把自己看做是能力、力量的化身,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自尊心。這些個性特點也直接影響他們在購買過程中的心理活動。

因此,動機形成要比女性果斷迅速,並能立即導致購買行為,即使是處在比較複雜的情況下,如當幾種購買動機發生矛盾衝突時,也能夠果斷處理,迅速做出決策。特別是許多男性不願“斤斤計較”,購買商品也隻是詢問大概情況,對某些細節不予追究,也不喜歡花較多的時間去比較、挑選,即使買到稍有毛病的商品,隻要無關大局,也不去計較。

就普遍意義講,男性消費者不同於女性消費者經常料理家務,照顧老人、小孩,因此,購買活動遠遠不如女性頻繁,購買動機也不如女性強烈,比較被動。在許多情況下,購買動機的形成往往是由於外界因素的作用,如家裏人的囑咐、同事朋友的委托、工作的需要等,動機的主動性、靈活性都比較差。我們常常看到這種情況,許多男性顧客在購買商品時,事先記好所要購買的商品品名、式樣、規格等,如果商品符合他們的要求,則采取購買行動,否則,就放棄購買動機。

男性消費者在購買活動中心境的變化不如女性強烈,不喜歡聯想、幻想,他們往往把幻想看做是未來的現實。相應的,感情色彩也比較淡薄。所以,當動機形成後,穩定性較好,其購買行為也比較有規律。即使出現衝動性購買,也往往自信決策準確,很少反悔退貨。需要指出的是,男性消費者的審美觀同女性有明顯的差別,這對他們動機的形成也有很大影響。比如,有的男同誌認為,男性的特征是粗獷有力,因此,他們在購買商品時,往往對具有明顯男性特征的商品感興趣,如煙、酒、服裝等。

一般男性顧客都有一種怕麻煩的購買心理,力求方便。特別是在購買低檔的生活消費品時表現粗心大意,另一方麵對售貨員有信賴感。即使發生一點錯誤,也不想再找麻煩。例如,一位顧客買了10個茶杯,隻拿走了6個。後來售貨員找到了這位顧客才知道:這位顧客回家對妻子說買了10個茶杯,妻子打開盒子一看是6個,就問他為什麼是6個,他忙解釋說:“我是想買10個,結果隻給了6個杯子的錢,售貨員當然賣給我6個了”。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他說怕妻子讓他回去查賬。

在考慮性別變數時,有兩點需注意:第一,是商品的“性別屬性”,即商品本身的性別差異。譬如說,口紅當然是針對女性市場,領帶當然是針對男性市場。商品的性別差異無可避免地影響行銷策略,盡管你可以想辦法鼓吹男人買口紅送給女朋友,或鼓勵女人買領帶送給男朋友,但這隻能作為一種拓展市場的權宜之計,口紅和領帶的主要行銷策略仍需專門針對使用者的性別而製定。第二,是市場的“性別屬性”,即市場本身的性別差異。許多商品,譬如說一張信用卡,其實是“中性”的,不分男人或女人專用。為一項“中性”商品製定行銷策略,必須考慮市場的性別差異。例如在一個職業婦女迅速增加的都市裏,女性市場顯然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給一些“中性商品”貼上“女性”標簽,例如強調小型汽車適合女性駕駛。

根據瑪格麗特的男士市場營銷實踐,她發現男性消費現實得異常乏味。他們被某件產品所吸引,一定是因為它的功能和性能,而不會是因為它獨特的品牌設計能讓他們生活得更加美好。所以在向男顧客介紹產品時,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強調商品的整體效果。

替男顧客做主

各位,你們覺得在購物的過程中“男人自有主張”嗎?其實男人在購物過程中大部分時候是沒有主張的,那些獨自購物“深入虎穴”的男性在購物過程中的主張大部分來自導購。大家都知道男人購物特點是直奔主題,男人購買服裝的首選是品牌;就是說男人隻要進店,就代表了他很大程度上喜歡或者是信任這個品牌,對於那些他不喜歡或者不認可的品牌,男人是懶得走進去的。所以在男性進店後很多時候都沒有成交的話,這就是導購的問題了,因為那些獨自購物“深入虎穴”的男性在購物過程中的主張大部分來自導購。

趙先生走進一家專賣店,想買一條休閑褲,促銷員小劉一條接一條地拿褲子給他看。

促銷員:“您看這條怎麼樣?”

趙先生對著鏡子前後左右照了照:“還行,穿上挺舒服的。”

促銷員又拿出另一條褲子:“這裏還有剛到的一種款式,您試試。”

趙先生換上褲子對著鏡子:“這條也還行。”

促銷員又拿出另外一條:“這條麵料是進口的,就是價錢稍貴了點。”

趙先生又換上這條:“到底哪一條好呢?也許應該叫上女朋友幫我參謀一下。”

促銷員打斷趙先生的聯想:“我覺得這三條都挺適合您的,要不,您再看看這條。”

趙先生:“是呀,都挺好的,但我沒有很多機會去穿休閑裝,也沒有必要都買下來,哪天叫上我女朋友和我一起再來吧!”

促銷員:“等等,要不您再看看這一條怎麼樣,保證您穿上沒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