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輯 換位思考(1 / 3)

第十四輯 換位思考

立即表態

一天,女兒忽然嚴肅地對母親說:“媽媽,我長大了,您該給我增加零花錢了。”

母親問:“為什麼?”

女兒沒有回答,接著自言自語:“我們班小朋友××每天晚上給家裏洗碗,她媽媽每次給她一塊錢,而我一個星期隻有三塊錢,我也要洗碗,你也得給我錢!”

母親心裏頓時“呼”地一下,沉了下去,感到悲哀、委屈的同時,無明火直往上冒,她從來沒有這樣教育過孩子呀!

“媽媽考慮考慮吧。”謝天謝地,她壓住了火,但是孩子還是看出了她的臉色不對,沒有再糾纏。

第二天,母親一邊做晚飯一邊考慮怎樣正麵地引導孩子,要熱愛勞動、樂於助人、不圖回報。孩子又湊過來:“媽媽,我會為家裏幹活,洗碗、吸塵,我都愛幹,我不要錢,要錢不對。”

看著可愛的女兒,母親覺得眼睛有點發酸,孩子真的大了,不是嗎?

大道理:其實,很多事情不需要立即表態,馬上發火、批評,孩子也需要時間思考,孩子也有一個認識問題的過程。

最難忘的課

高考落榜後,我心情頹喪到了極點,生活中仿佛看不到一絲光亮。在親友的幫助下,我到一所中學代課,負責初一的語文。當我心不在焉地開始“育花栽樹”時,發現學生和我一樣迷茫。於是,課代得很辛苦,我急在臉上苦在心裏。

一次,偶然翻閱雜誌,讀到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外國女教師,要求每位學生寫出全班每個人的優點,且隻許寫優點。然後,這位老師借此整理出每個同學的“閃光點”,為每個人點燃了希望之火。我心中一動,何不效仿那位教師?

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沒有講課,隻要求每名學生認真總結別人的優點。大家在好奇與驚訝中完成了這次特殊的答卷。我把這些紙帶回家,於燈下仔細整理。突然,我發現這樣一條:李老師,英俊瀟灑,知識淵博。我一怔,以為學生沒聽明白,無意中加進了我,也未在意。緊接著,接二連三地又讀到關於我的“優點”:李老師,講課妙語連珠,板書漂亮;李老師講課時語調有韻味,聲音洪亮……看著這十來張我的“優點單”,不由百感交集。是不是學生沒聽明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從中我找到了自信。

那年的課,我代得特別好。

大道理:人們都渴望別人能感覺到“他們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你心中占有點分量。”如果能滿足這項需求,你就能輕易獲得他們的讚美、尊敬以及通力合作的回報。

洗澡

天冷了,父親三番五次地邀我和他一起洗澡,都被我拒絕了。年輕人洗澡,快速簡捷,老人動作遲緩,誰有心思等?

後來姐姐告訴我,父親讓你一道洗澡,本意是想給別人看看:兒子長大了,他的理想和希望也就有了延續。我一聽怔住了。

於是,就在那個冬日的午後,我對父親說:“爸爸,一起洗澡吧?”“哦,你今天有空嗎?好吧,就陪你一次,其實前幾天才洗的。”父親故作平淡地說著。我知道他很高興,不然怎麼一連聲地催媽媽找替換衣服?

路上,父親見到熟人就打招呼,發香煙,將我介紹給別人,聲音大大地:“這是我兒子,今天爺兒倆一起洗個澡,擦擦背,享享兒子的福。”

浴室裏人聲鼎沸。還是這間浴室,兒時父親常帶我來這裏,脫衣時怕我凍著,總是自己先脫,然後幫我。幾十年風雨,角色已經轉換。我對父親說:“我先脫,等一會兒幫你。”他欣慰地點點頭。

扶著父親進浴室,才發現他真的又瘦又輕。為了將我這支“箭”射得更遠,他已腰彎如弓。我的眼睛有點濕了,輕輕對父親說:“爸,我給你擦背!”父親躺下,不善音律的他,口中竟哼起一首老歌。

擰幹毛巾,我仔細擦拭,擦得很認真、很小心、很幹淨,我還想擦亮父子之間沉甸甸的愛。

大道理:當今社會,由於各種壓力劇增,兒女們為了生活、工作所需,不得不四處奔波,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對父母而言,他們又多麼希望兒女們在工作之餘和他們多一些交流,同樣作為兒女的我們,更應抽出一些時間和他們交流,因為老人們更需要關愛。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學畢業生應聘於一家大公司。社長審視著他的臉,出乎意外地問:“你替父母洗過澡擦過身嗎?”“從來沒有過。”青年很老實地回答。“那麼,你替父母捶過背嗎?”青年想了想:“有過,那是我在讀小學的時候,那次母親還給了我10元錢。”

在諸如此類的交談中,社長隻是安慰他別灰心,會有希望的。青年臨走時,社長突然對他說:“明天這個時候,請你再來一次。不過有一個條件,剛才你說的從來沒有替父母擦過身,明天來這裏之前,希望你一定要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嗎?”這是社長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應。

青年雖大學畢業,但家境貧窮。他剛出生不久父親便去世,從此,母親為人做傭拚命掙錢。孩子漸漸長大,讀書成績優異,考進東京名牌大學。學費雖令人生畏,但母親毫無怨言,繼續做傭供他上學。直到今日,母親還去做傭,青年到家時母親還沒有回來。母親出門在外,腳一定很髒,他決定替母親洗腳。

母親回來後,見兒子要替她洗腳,感到奇怪:“腳,我還洗得動,自己來洗吧。”於是青年將自己必須替母親洗腳的原委一說,母親很理解,便按兒子的要求坐下,兒子端來水盆,把腳伸進水盆裏。

青年右手拿著毛巾,左手去握母親的腳,他這才發現母親的那雙腳已經像木棒一樣僵硬,他不由得摟著母親的腳潸然淚下。在讀書時,他心安理得地花著母親如期送來的學費和零花錢,現在他才知道,那些錢是母親的血汗錢。

第二天,青年如約去那家公司,對社長說:“現在我才知道母親為了我受了很大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學校裏沒有學過的道理,謝謝社長。如果不是你,我還從來沒有握過母親的腳,我隻有母親一個親人,我要照顧好母親,再不能讓她受苦了。”

社長點了點頭,說:“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大道理:對為你付出最多的親人你都漠然置之,誰會期望從你那裏得到真情的回報,你又何曾會關心別人?

有些事不能等

一位婦人29歲開始守寡,帶著一兒一女艱難度日,卻始終不肯改嫁,怕的是讓孩子受委屈。終於有一天,兒子長大成人去闖天下,落腳在另外一個城市。他一直盼望著境況好些再把母親和妹妹接來,為此,他早為母親準備好了一套嶄新的衣裳和一雙母親最愛穿的軟底鞋,隻等待那喜氣洋洋的團聚時刻,但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發來的電報,母親腦溢血而突然去世。當他匆忙趕到並親手為母親穿上衣服和鞋子時,那種悔恨刺得他遍體鱗傷。

當年已67歲的舅舅在電話中給我講完這個故事以後,我以最快的速度將故事中的妹妹——我的母親從遙遠的地方接到深圳,盡管我已深深懂得,有些事情在你想做或者有能力做得更完美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大道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你等得起,年邁的父母卻等不起。去盡一份孝心,今天就是良辰。

仇人的幫忙

6歲時,媽跟別人打架,賊凶。晚上,趁著月光,為了報仇,我去拔光了別人家已帶了花的辣椒苗。幾天後的夜晚,我家一塊已齊腰的玉米苗被別人全部斬斷。

拔光別人家的辣椒苗後,回家來向奶奶表功討賞,一向仁慈的奶奶抓了一根棍子劈頭蓋臉地朝我一陣猛打,直到我答應每次見到跟我家有“仇”的人,該叫爺的都叫爺,該叫嬸的都要叫嬸,才免過了奶奶的一頓揍。

秋後建房,爹被石頭砸了腳,可是“上梁”的那天,很多跟我家有“仇”的人都來幫忙,看到娘內疚的樣子,他們說:“娃兒平時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麵,也看娃兒麵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