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輯 和孩子一起讀童話(2 / 3)

小猴子連夜把梨樹拔了,改栽杏樹,又張羅開了:

“我的杏樹,四年就能結杏子!”

小黃牛正在給果樹施基肥,抬起頭來對小猴子說:“吹什麼,我種的桃樹,三年就能結大桃子!”

小猴子後悔自己錯栽了杏樹,又連夜拔掉,栽上了挑樹。然後,他吹噓自己種的桃樹多麼好,結果結得多麼早。

小白馬正在給櫻桃樹澆水,不耐煩地對小猴子說:“我種的櫻桃樹,隻要兩年就能結果!”

小猴子一聽,心又動了……

幾年後,滿山野的果樹豐收了!種梨得梨,種桃得桃,種杏得杏,隻有小猴子兩手空空,一無所得。但這又能怪誰呢?

大道理:世界上凡是做事無主見、怕艱苦、圖省事的人,就必然一事無成。

小白兔的秘方

狐狸和狼串通起來,想咬死大大小小的動物,留著慢慢享用;便假借獅王名義,通令全體獸民說:“茶樹林中流傳著一個長生不老的藥房,隻瞞著獅王和我們兩個。現奉獅王之命,全體獸民,凡知道這個藥方的,應立即來獻方,違者處死!”

全體動物召集而至。狐狸是檢查官,狼是劊子手,自稱代表獅王主持大會。

先是梅花鹿被叫出來。它哪裏知道什麼秘方?狐狸馬上宣布:梅花鹿違令不交,應予處死。於是狼撲了過去……

接著山羊、錦雞也因交不出莫須有的秘方,而被狼活活咬死。

下一個輪到誰呢?

整個樹林寂靜無聲,氣氛萬分緊張、萬分恐怖!

這時,大家忽然看到小白兔跳到狐狸和狼這兩個魔鬼麵前。隻見這個聰明機智、勇敢無畏的小白兔,沉著而又鎮靜地說:“你們要的這個秘方,我知道!”

狐狸驚詫地瞪著眼睛。

惡狼吱吱地磨著牙齒。

它們當然知道並沒有什麼秘方,便問:“你說什麼?”

“你們不是要秘方嗎!”小白兔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說。

“那你就快說吧!”

“這個秘方就是:‘獅王必須立即趁熱吃掉狐狸心、野狼肺!’”小白兔又轉向大家,大聲疾呼:“同伴們,時候到了!快動手啊!取出它們的心肺去獻給大王啊!”

大家頓時明白了小白兔的意思,共同的仇恨使它們緊緊團結在一起。於是豹子、斑馬、熊貓、野牛、刺蝟、鬆鼠……一齊撲向狐狸和狼。在大家的夾擊撕扯下,兩個窮凶極惡、惡貫滿盈的陰謀家立時一命嗚呼!

大道理:欺騙別人是錯誤的,這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隨機應變的小男孩

三國時期,有個名叫諸葛子瑜的人,他的臉長得特別長,很不好看。有一次吳國的君主孫權宴請賓客,諸葛子瑜也在座,還把他的兒子諸葛恪也帶去了。那時諸葛恪還是個年紀不大的男孩子。

孫權喝酒喝得高興了,就想跟諸葛子瑜開個玩笑。他叫人牽進一頭毛驢來,驢臉上掛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諸葛子瑜”。大家一看,全忍不住笑了起來,看看那長長的驢臉,又看看諸葛子瑜的麵孔,越看越像,也不管人家心裏多不舒服,一個勁地哈哈大笑,還不斷地念著紙條上的名字。

諸葛子瑜在這種被人玩弄的場合中,心裏覺得很不是滋味。但孫權是國君,得罪不得,那些文武百官都不是好惹的人,對哪個也不能發脾氣,隻好忍氣吞聲地坐在那兒,暗暗恨自己生了這麼一張長臉,招來這場不愉快的處境。

諸葛恪在父親的旁邊,實在忍不住了,馬上站起來,走到大廳中間。父親不知兒子要幹什麼,生怕他說出難聽的話,惹是生非。

隻見諸葛恪走到放紙筆的桌前,拿起一支大筆,蘸飽了墨,來到驢子前邊,在寫著“諸葛子瑜”的紙條上又添了“之驢”兩個字,他一句話也沒說,放下筆就回到父親身邊坐下了。

滿客廳的人都驚住了,誰也不再發笑。

孫權讚賞地看看這個隨機應變的小男孩,點點頭說:“難為你立即想出辦法為父親解圍,既然你寫了‘諸葛子瑜之驢’,那麼這驢應該屬於你父親了。”

諸葛恪不但使父親免遭別人取笑,還替父親贏回了一頭驢。

大道理:為什麼小諸葛恪能想出那麼好的辦法?對,因為他處事冷靜,善於思考。還有,取笑別人是錯誤的,更不能用動物來比作人。

一點不假

有一個人在池塘裏養了許多魚。

一隻翠鳥知道了,天天來捉魚吃。這隻翠鳥可機靈了,看見人來了,就急急忙忙地飛走,等到人走了,又慢悠悠地飛回來。

養魚的人可生氣了,這可怎麼辦呢?他不能整天在池塘旁邊守著啊!他想來想去,想出個辦法來。他紮了個稻草人,畫上鼻子畫上眼,又給它套上破蓑衣,戴上破草帽,看上去挺神氣,真像個人。養魚的人把它插在池塘邊。翠鳥飛來一看,當它是個真人呢,心裏很害怕,悄悄地停在一棵大樹上,偷偷地看著它,翠鳥一連看了三天,“咦,這個人怎麼老呆著不動呀?”就壯著膽子,慢慢地飛到稻草人的身邊,看看稻草人還是一動不動,膽子就更大了,捉了魚,吃得飽飽的,還飛到稻草人的肩膀上去,“吱吱喳喳”地唱起歌來:“假的,假的,這個人是假的!”

養魚的人給氣壞了,想來想去,又想出個辦法來。他把稻草人拿回家去,自己穿上破蓑衣,戴上破草帽,裝作稻草人,一動不動地站在池塘邊。

翠鳥又來捉魚吃了,吃了一條又一條,吃得飽飽的。它像往常一樣,飛往這個“稻草人”的肩膀上去,唱起歌來:“假的,假的,這個人是假的。”

養魚的人一把抓住了翠鳥,也唱起歌來:“真的,真的,這個人是真的!”

這回翠鳥可上了當,它想逃也逃不掉了。

大道理:不能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否則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啊。

大象和小花貓

有一次,小花貓坐在一棵大榕樹下,正在思考捕捉老鼠的辦法,突然走來了一隻大象。大象看到小花貓,便把鼻子翹得高高的,說:“你這小小的花貓,全身還沒有我的半截蹄子大,哪能叫做動物呢?”小花貓聽了,並沒有生氣,很謙虛地回答說:“象大哥啊,別看我小,有些時候我們還可以互相幫助哩!”大象很不服氣,驕傲地說:“不自量的小家夥,竟敢與我比起高低長短來了?!”說完,就昂著它那長長的鼻子和肥大的腦袋,神氣十足地走了。

過了幾天,大象又走到那棵大榕樹下,當它洋洋得意地躺在樹陰下乘涼的時候,忽然從大樹根下麵竄出一隻老鼠,它舉起笨重的大腳蹄子,正想踩死那隻老鼠,可是,狡猾的老鼠已經爬到它的尾巴上了。

大象和老鼠搏鬥了好些時候,弄得滿身大汗,氣都喘不過來,可是,總不能把老鼠消滅掉。大象氣極了,立刻用它那慣用的長鼻子向老鼠卷去。這一下,正合老鼠的想法。老鼠一下子跳到大象的鼻子上了。

驕傲的大象,遭到這一措手不及的襲擊,開始著慌了。正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小花貓從樹叢裏“嗖”地跳了過去。把頭部已經鑽進大象鼻子的老鼠一爪抓了出來,並當場把它吃掉了。這時,大象真是又慚愧又感激,羞愧得臉都紅了,感激得掉了一長串熱淚。

從此以後,大象再也不敢瞧不起別人了。它改變了對待小花貓的態度,還和小花貓結成了親密的朋友。

大道理:無論什麼體態的動物,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長,所以不可以以貌取人。

聰明的漁夫

從前有位國王,特別喜歡吃魚,每頓飯都不能沒有魚。

有一次,一位漁夫送給國王一條大魚,國王賞他4000銀幣。

王後得知此事後,對丈夫說:“你這次給漁夫的錢太多,以後隻能越給越多,這樣就很難打發了。”

國王覺得王後說的有道理,就問她該怎麼辦?王後出主意說:“你把漁夫叫來,問他魚是公的還是母的,他要說是公的,你就說隻吃母魚,他若說是母的,你就說隻吃公魚。”

國王叫來漁夫問魚是公的還是母的。漁夫很聰明,就說:“陛下,我打的這條魚很奇特,身體器官不同於其他魚,非公非母。”

國王很高興,又賞他2000銀幣。漁夫領到賞錢高興地朝門外走去,不小心一塊銀幣掉到地上,滾遠了,漁夫連忙去追。

王後看不順眼,說漁夫是吝嗇鬼,國王也以為漁夫的做法太丟人現眼,喚回漁夫責問。

“尊敬的陛下,”漁夫說,“我並不是因為一塊銀幣而撿它,而是因為銀幣上有陛下的頭像,我怕被人踩到了而失敬於陛下。這種罪責我是萬萬承擔不起的。”

國王聽得眉飛色舞,又賞給漁夫2000銀幣。

大道理:智慧是第一位的。為什麼漁夫能夠得到獎賞?是因為漁夫的聰明才智贏得了國王的賞識。

學者和黃鼠狼

一位學者娶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妻子,後來妻子生下一個男孩,夫婦倆相敬相愛,想全力以赴把兒子培養成偉人。

四個月後,妻子想去外麵浴池洗澡,臨走時她叮矚丈夫好好照顧孩子。這時家裏隻剩下學者、孩子和一隻聰明伶俐的黃鼠狼。這隻黃鼠狼看管孩子。不久,牆洞裏鑽出一條黑蛇朝搖籃裏的孩子襲來。黃鼠狼猛撲上去,把黑蛇咬成幾節,它的嘴上沾滿了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