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斬斷心態中的十大“毒瘤”
每個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那種與生俱來的“毒瘤”或多或少都曾困擾過我們哪怕還算清醒的心靈。幸運的是,一部分人可以去偽存真,揚棄人性的消極被動,從而由“放下”走向“自由”;遺憾的是,更多一部分人囿於種種原因,很難輕易斬斷深藏在容顏之下的心性頑疾,於是,他們的理想之路還將更漫長……
貪婪:知足常樂,貪婪即禍
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到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希臘)
生活當中,有的人已經家財萬貫,卻還想要飛來橫財;有的人已經官居高位,卻還想再升一級,這些人因為對名利的過於貪婪,最終都在名利中迷失了自己。
有一個農民想買一塊土地,他打聽到有個地方的人想賣地,於是就到了當地,向當地人詢問土地的價格。
當地人說:“隻要交20130塊錢,給你一天的時間,從太陽升起的時候算起,直到太陽落下地平線,你能用步子圈多大的地,這些地就都歸你了。但是在太陽落下地平線之前不能回到起點的話,這些土地你將一寸也得不到。”
農民心裏想:“那我辛苦一點,多走一些路,就可以圈更大的土地了,這樣的生意實在是太劃得來了。”於是他就和當地人簽訂了合約。
天剛剛亮,農民就邁著大步向前奔走;到了中午,他也顧不得吃飯,當他回頭時已經看不見出發的地方了,但是他仍然不停地往前走,心裏在想:“再忍耐一點,以後就可以多享受一點了。”
他又走了很遠的路,眼看太陽就要下山了,他心裏非常著急,因為太陽下山之前他不趕到起點的話,這些土地都不屬於他了。於是他大步往回趕,可是太陽很快就要落到地平線以下了,終於他耗盡了全身的力氣,這時離起點隻剩下兩步了,當他倒下的時候兩隻手剛好觸到起點的那條線。那片土地歸他了,可是又有什麼用呢?他已經失去生命了。
我國古代南朝的中書令王僧達,從小聰明伶俐,但卻養成了自負、貪婪的毛病。孝武帝即位時,他被提拔為仆射,位居孝武帝的兩個心腹大臣之上。王僧達也因此更加自負,以為自己在當朝大臣中無人能及。他在朝時間不長,就開始覬覦宰相的位置,並時時流露出這一情緒。誰知,事與願違。就在他躊躇滿誌之時,卻被降職為護軍。此時,他並沒有醒悟,仍惦記著高位,並多次請求到外地任職。這又惹怒了皇上,他被再次削職。這回,他終於惱羞成怒,開始對朝政看不順眼,所上奏折,言辭激昂,終於被人誣為串通謀反而被賜死。
由於貪婪,那個農民和王僧達都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沒有了生命,貪婪得來的東西又有什麼意義呢?欲壑難填,正是人性中最大的缺憾。而不知足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金錢、再高的地位,他也無法獲得幸福。
心態左右人生
人人都有欲望,都希望豐衣足食,都想過美滿幸福的日子,這是人之常情。但是,對於物質和金錢的求取,也不要過於貪婪。因為得與失是互為辯證的,在得到的同時,相應的也會失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不要去奢求那些遙不可及或者本不屬於你的東西,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諦。
欺騙:永遠不要抵押誠實
抵押了的田地,總有一天可以贖回來;但誠實一旦被押當,那就永無贖回的機會了。
——托馬斯·密德爾頓(英)
任何不誠實的行為都無法長久隱藏,通過欺騙、狡詐獲得好處的人,終將受到人們的遺棄和正義的懲罰。誠實的人,不會為了一點小利而舍棄眾人,他們坦坦蕩蕩,在維護了自己利益的同時還會獲得別人的稱讚和擁護。
有一個年輕的鞋匠,名叫榮瑟,他從小就因為家中貧窮,而被父母送到鞋店學習製做手工皮鞋。
這位學徒工在鞋店內負責的工作,是製做鞋底。在早年自動機械還不是十分發達的年代裏,製做鞋底是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
榮瑟必須先將整塊的牛皮剪出一個個鞋底的形狀,然後將剪下的牛皮鞋底浸到水裏麵,等到鞋底完全被水浸透之後,再將鞋底取出,用鞋匠特製的平頭鐵錘,用力地捶打牛皮,直到將那塊鞋底的水分捶幹為止,然後才可以開始做縫線等其他製鞋工作。
這是一項絲毫不能偷懶的工作,榮瑟必須日複一日,將完全潮濕的鞋底用力捶幹。每天重複一成不變的工作,當然令榮瑟覺得十分厭煩,直到有一天,他按照老板的吩咐,到附近的鞋店辦事,正巧遇上那家鞋店也在製做鞋底。
榮瑟在一旁觀看,很快便發現,對方將牛皮從水中取出之後,並未做捶打的程序,而是直接將濕淋淋的鞋底釘上鞋麵。
榮瑟不解地問道:“鞋底的牛皮,沒經過捶打,直接就做成鞋子,耐用的程度會是一樣的嗎?”
那家鞋店的老板詭異地笑著回答道:“傻孩子,這樣做成的鞋子,耐用的程度當然差了很多。不過,這種鞋子比較容易穿壞,我的客人就會提早上門修理鞋子,或是再買新鞋啊!”
懷著疑惑的心情,榮瑟回到了自己的店內,立即向老板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深具經驗的老板微笑著對他說:“孩子,我們這家鞋店的生意,是他們那家店的三倍,你可知道為什麼我們的生意會這麼好嗎?這也正是那個老板想破了頭都無法理解的奧秘。其實,製做鞋子本身並沒有秘訣可言,誠實地對待每一位前來買鞋的顧客,就是我的成功法寶啊!”
心態左右人生
誠實是人生的一種美德,盡管誠實的人有時會被人嘲笑,但不欺詐、不蒙騙、做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總會贏得別人的信賴和幫助,自己也容易走向成功。
逃避:不逃避,不放棄
每個人都有錯,但隻有愚者才會執迷不悟。
——圖利烏斯·西塞羅(古羅馬)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同的是,有的人在錯誤麵前一蹶不振,有的人卻敢於積極麵對。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跌倒了一萬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跌倒了一萬次以後,第一萬零一次你沒有爬起來,而當這一萬零一次你站了起來,你就成功了。
在南美洲,有兩個人因為偷羊而被官府抓獲,官府要將他們刺字、發配。家人不想就此見不到自己的親人,於是籌了錢款來贖他們,結果這兩個人都被贖了回來,可是烙在前額的兩個英文字母ST卻再也不能去掉。ST是“偷羊賊”(sheepthief)的縮寫,這種刑罰在現在的人們看來有些不人道,但在當時卻被認為是懲罰犯罪的最佳手段,因為烙在前額上的字母永遠都去不掉,所以人們要想不遭受這種羞辱,不到萬不得已就不會以身試法。
可是這兩個偷羊人卻因為一時貪心,犯下了偷盜之罪,所以就不得不帶著那兩個代表著恥辱標記的字母,繼續在人們麵前生活和工作。這對於任何一個有羞恥之心的人來說,都是一種難堪,也是一種考驗。
當時,在這兩個偷羊人之中的一位,每天從鏡子中看到自己前額上的烙印,都覺得這實在是一種奇恥大辱。他簡直不能想像自己無時無處都要帶著這種恥辱去麵對異樣的目光。他成天都不敢出門,最後終於連家裏人看自己的眼神他也忍受不了,於是他移居到了另一個國家,希望到一個從來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去開始新的生活。
可是,當他來到了這個陌生的國家後,每逢碰到不認識的人時,對方仍舊會奇怪地問他這兩個字母究竟是什麼意思。他的心情始終不能平靜,每天都感覺生活痛苦不堪,終於抑鬱而終。死後,有好心人按照他的遺願將他埋在了一處荒山野嶺之中。那個地方隻有他的一座孤墳,也許從此以後他才算免去了心頭的羞辱,因為那個地方幾乎沒有人去。
與前麵那個偷羊人不一樣的是,他的那個夥伴雖然也深知自己以後的處境,而且他同樣對自己過去犯下的罪行感到羞愧,可是他並沒有像前麵的那位一樣遠走他鄉,而是在人們異樣的目光下和一些人明裏暗裏的嘲諷中留了下來。他心想:雖然我無法逃避偷過羊的事實,但我仍舊要留在這裏,贏回我曾經親手葬送的聲譽,贏回眾人對我的尊敬。
從此以後,他靠自己的雙手辛勤地勞動,用自己的勞動果實來孝順父母、養育家人,而且每當鄰居有困難的時候,他都會義不容辭地主動幫助。一年一年過去,他又重新建立起正直的名譽。鄰居們每逢有困難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大好人,在鄰居的介紹下他還娶了一位溫柔美麗的妻子,並且生下了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
時間一晃而過,他的孩子也已經長大成人,而他則成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
有一天,有個陌生人看到這位老年人頭上有兩個字母,就問當地人,這究竟是什麼意思。那個當地人說:“他的額上有兩個字母,這已經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也忘了這件事的細節,不過我想那兩個字母是‘聖徒’(saint)的縮寫吧。”
心態左右人生
麵對自己已經犯下的錯誤,逃避永遠隻是膽小者的選擇。這也是一種最不明智的選擇,因為逃避不能改變任何事情,而隻會使自己的心靈受到更大的傷害。此時更需要的是麵對現實的勇氣,隻要勇氣還在,錯誤就可以得到改正,失去的一切就有可能重來。
盲從:不要輕易做“粉絲”
崇拜信仰的人,往往貶低生命的價值;熱愛信仰的人,把信仰與生命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阿裏斯托芬(古希臘)
時下追星族越來越多,連小孩都有心中的偶像,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明星雖然眩目,但他並不能給你一套精彩的演技或一副悅耳的嗓子,成天追慕著又有何用呢?人生而平等,生活中的每個人都一樣重要,我們有什麼必要降低自己的人格去向權貴和名流表達平白無故的敬意?對權貴和名流的崇拜,隻能給我們自己帶來兩種結果:第一是對自卑心的安慰;第二是對自尊心的褻瀆。恪守本分,不卑不亢,如此做人才不喪失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