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怎樣做父親,還用得著討論嗎?隻要將寶寶健健康康地養大,提供完整的教育,再盡可能多陪陪小家夥,不就行了!

或者幹脆繼續信奉“嚴父慈母”,父親的傳統觀念,用信條和家庭中鐵的紀律要求孩子應該怎樣思考和行動。

第一種我們不讚成。這樣做父親太隨便了,有時隨便的意思就是不負責任。一個隻準備“生”和“養”的父親起碼不能算是一個盡職的父親。

第二種方式我們幹脆徹底否定掉。您就死了這條心吧!封建專製社會早巳遠去了,俗話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荊棘得刺”,威權之下長大的孩子,怎麼去適應日益民主化的社會。

而且我們也不主張您走另一個極端:大力摹仿西方。如果您曾試著用某些書中的“操作步驟”與家人溝通,您就會明白什麼叫“事與願違”。

我們所認同的是:您必須幹兩件事,來成為一個成功的、快樂的、渾身洋溢著幸福感的父親。

第一,您必須有學問。這本書隻是引玉之磚,許多道理還得在生活中揣摩。

第二,必須實踐。做爸爸就意味著告別懶散、怯懦、半途而廢等人人具有的慣性,基本上同起大早鍛煉身體一樣痛苦。

“從父母身上,一般就能夠看到子女的未來。”(魯賓斯坦)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龍成風並已在努力“打造”出龍鳳來,但我們更傾向於相信父母關注於訓練自己,子女會更容易出入頭地。求人不如求己,做父親首先意味著塑造自己,這是每一個現代父親應該擔負的責任。這本書不同於其他的家庭教育讀本。它在指導原則和疑難解答上更有針對性,並且全部是實證科學認可的結論。研究怎樣做父親是一個快樂的曆程,不管一個父親付出多少,天倫之樂都將是對他最好的報答。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