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夯足底氣創造爭氣的條件
1.與其自己生氣,不如自我提升
生氣常常害人又害己,所以,不如拿這個時間來提升自己,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掘自己的潛力,成為眾人中最閃耀的那顆星。
當當網總裁俞渝女士貌不驚人,又不喜張揚,但平和從容,機敏睿智,在業界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俞渝22歲離開故土到美國留學,32歲回國創業,這10年,為她後來事業的騰飛奠定了基礎。她自己總結到:在國內受到了很好的係統教育,學會了嚴謹地做人做事;美國給她最大的影響在於,不怕失敗,敢於創新,並能盡量保持一份輕鬆的心態。
俞渝在北京外國語學院讀的英語專業。當時學校裏來了很多學中文的美國學生,看起來都很陽光燦爛。她覺得人家很輕鬆、很健康,大約從那時起就萌發了出國留學的念頭。
大學畢業後,俞渝到了一家合資企業當翻譯。那時工作量大,特別辛苦,老是出差、開會,錢倒是掙得挺多的,但她心裏老覺得不踏實。於是她的想法更強烈了,一定要到外麵去讀書。
因為業務能力突出,常有單位借她去做翻譯。1987年,外交部組織一個團到美國12個城市宣講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俞渝跟著去美國出差一個月,跑了十幾個城市。她順便帶著成績單和推薦信,到哪兒都打電話。就這樣,她考取了奧瑞根大學。
上了幾天課後,俞渝覺得不對勁,發現不是自己所要學的。問題出在申請學校時不知道商業專業屬於商學院,國際商業專業屬於文學院。她想學的是前者,結果卻誤報了後者。幸好文學院旁就有一個商學院,商學院要考過GMAT,還附帶很多其他條件,她都一一應對過來了,包括換課,到大學注冊了微積分,到商學院注冊了微觀經濟。她那時拿著美國微積分的書都看不懂,隻好找人補課。
1992年,俞渝從紐約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及國際商務MBA畢業。但是那時美國正好經濟蕭條剛結束,MBA的就業市場也大不如前,所以找工作極其不順利。俞渝依然記得:“我寫了有300封求職信,在有的公司麵試了16次,但後來還是決定不要我,我能夠找到的工作都是我不想去的。”
後來,俞渝豁出去了,決定自己開公司,給其他公司做金融谘詢顧問業務。由於做翻譯多年,她認識一些老板和總裁,他們願意把一些小的項目交給她試一試。項目雖小,但從頭到尾都由自己一個人負責,和人打交道的層次反而特別高,俞渝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1996年,俞渝與李國慶結婚並共同創辦當當網上書店並任聯合總裁。如今,“當當”收到的網上訂單中既有來自國內各省、市、自治區,包括台灣和香港,以及偏遠欠發達地區的訂單,也有來自美國、巴西、匈牙利等海外華人的訂單,網站在海內外都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俞渝說她最大的心願就是今後要把“當當”做得更大、更好,給出版商和讀者提供最滿意的服務。
在這個網絡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時代,你隻有不斷學習、不斷充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工商業界,個人必須隨時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否則便難以生存下去。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理性地控製自己的感情。那麼,具體要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一、多參加富有挑戰性的活動
在富有挑戰性的實踐活動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可以借此提高自己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能力。
二、加強自身的修養
良好的自身修養可以讓我們在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中,遇事冷靜,自我反省、自我監督、自我鼓勵,即使再複雜的環境也能沉著應戰。
三、持之以恒
隻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有旺盛的精力去克服之後的難關。無論年紀大小,從事哪一行業,都需要不斷學習。隻有學習才能擴大視野,獲取知識,把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學習已變成提高能力的必要途徑。正如美國人的觀念:“年輕時,究竟懂得多少並不重要,隻要懂得學習,就會獲得足夠的知識。”
四、擴大個人的交往範圍
隻有首先學會應對各種各樣的人,才能推而廣之,應付各種複雜的環境。實際上,擴大自己的變化範圍,也是一個不斷提高自己能力的過程。
五、設定工作的目標
為了學習新的技巧、增加收入、擴展事業、成就個人以及你的家人,請趕快立下具體目標吧,這對你提高自己的能力非常重要。隻有這樣做,才不會被別人的目標所影響。
六、注意改變不良的習慣和惰性
隻要下決心鍛煉,我們的能力是會不斷增強的。比如,我們有“因循守舊,半途而廢”的壞習慣,我們就要努力控製自己,從小事做起,不達目地絕不罷休。再比如,我們有“遇事遲疑不決、優柔寡斷”的壞習慣,我們就要主動地鍛煉自己分析問題的能力,迅速作出決定。
七、學會為成就感而工作
許多人隻是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是如果人是為了成就而工作,就有了一種使命感,那自然也就會賺大錢。許多富有的人依然會沮喪,他們沮喪的理由,多半是因為缺乏成就感或沒做出任何有價值的事情。事實上,除了為成就感而工作以外,別無他法可消除沮喪了。
個人的能力可以從身邊很多的事情上體現出來。比如,身邊朋友對你的重視程度;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每天所完成事情的數量等。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年齡,我們都有機會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好高騖遠,想方設法一點一點地進步,最終的效果往往來得比你預想中要好很多!
2.將你的長處變為優勢
一位哲人說:“一個人如果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去工作,他生命中的力量便可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樣的人是幸福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優勢,也有自己天生的劣勢。人生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應該在自己更容易做好的領域裏發揮所長。
她把上億中國人帶到了一位年已兩千多歲的老哲先賢麵前一起嘮家常。於是,他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聖賢,而像一個麵目和善、言談可親的鄰家老頭。一夜躥紅的“女版易中天”讓經典走出了象牙塔。
她就是走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的女學者於丹,一位影視學博士、影視傳媒專家、品牌研究專家,而他則是睿智遠見、為我們留有許多思想寶藏的聖賢孔子。
2006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56周年。在三天後的國慶黃金周七天時間裏,於丹在《百家講壇》連講七天,以其對《論語》的精彩解讀廣受好評,而且其講座的網絡音頻、視頻下載量節節攀升,被粉絲們瘋狂追捧,網友更是稱於丹為“女易中天”。
一天中午,易中天看了《百家講壇》中於丹關於《論語》的講解,不禁“拍案叫絕”,“破例”開博,寫道:“……神閑氣定,娓娓道來;古今中外,信手拈來。誠可謂妙趣天成,觀之可以忘憂也!建議大家都去看看。友情提醒:該節目係醇酒一壇,‘度數’略高,不勝酒力者慎之!”
說到社會上稱她是“女易中天”,於丹笑了笑:“每個人都是不可複製的,隻有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才能做最好的自己。別人隻能作為參照係,隻做別人就是邯鄲學步了。”
英國著名詩人喬治·赫伯特說過:“意識到我們是什麼人比我們已經做了什麼重要得多。”如果不能夠十分確定選擇的目標是否合乎個性需求,就應該及時放棄那個目標。
諾貝爾獎獲得者總結其成功之道,除了超凡的智力與努力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就是根據自己的長處決定終身職業。當你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思考,對自己的興趣以及思維、知識結構等方麵的長短處有所認識後,就不妨揚長避短,按自身優勢來進行職業生涯定位。
愛默生曾說過:“什麼是野草?就是一種還沒有發現其價值的植物。”據調查,有28%的人正是因為做了自己最擅長的事,才徹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運,並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淋漓盡致的程度。而有72%的人正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所長,做著自己不擅長的事,因此不能脫穎而出,更談不上大事所成。
一隻麻雀很羨慕孔雀走路那優美的姿態,於是就逼著自己模仿孔雀走路,這對於天生用跳來行走的麻雀來說是相當困難的。它忍著疼痛,努力邁開腳步。可幾天過去了,它還是沒有孔雀那麼優美的步伐。於是它加強了訓練的強度,最後很不幸,它的腿因為自我折磨而變得扭曲了,同伴們都嘲笑麻雀那雙既不能跳也不能走的畸形腿。
今天的人們有很多都在扮演小麻雀的角色,他們把錯誤的、不當的事情加以粉飾和偽裝,使其看起來像再正常不過的事。可最後他們不僅什麼也沒得到,反而失去了自己原本的特長。
除非你的性格適合做當下的工作,否則你是不會在工作中大展宏圖的;除非你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現,否則你就是沒有處在一個合適的位置上;除非你對工作的熱情已經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否則不能說你真正意識到了個人的興趣所在。
隻有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和天性選擇最適合的職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我們才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就像火車頭一樣,在鐵軌上的時候聲勢浩大,離開鐵軌就沒有了用武之地,變得寸步難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