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18日,李正一重生回來第一個月的最後一天,李家的廢品收購站在襄寧市東城區城鄉結合部正式開張。
事實上,正式開門營業之前,李正一掛出招牌的當天,就有好幾撥人來問這裏是不是專門收購廢品的地方?價格如何?有沒有回收限製?小量散貨願不願意回收?
因為沒有正式營業,李父李母暫時沒有回收散戶們零散的廢品,隻是交代他們不久之後會正式營業,到時歡迎前來售賣廢品。
期間對每一個散戶們前來谘詢的問題,兩老都耐心熱情地給予回答,讓一個個前來谘詢的人滿意而歸,認可度非常高。
經過幾天的發酵,正式營業這天,還沒到下午和傍晚的售賣高峰,就陸續有散戶前來出售早幾天積壓的廢品。
很多路過的散戶,原本都要挑回家去,賣到棚戶區另一邊熟悉的小收購站。在這裏看到醒目的招牌後,覺得這家收購站掛出這麼好的牌子,應該比較正規。然後一個一個挑著擔子拐了進來,在旁邊空地上開始分類,整理好後直接找李父李母過秤。
普通的散戶其實很怕價格欺壓,所以平常經常看到散戶挑著沉重的廢品,路過一家家或大或小的廢品收購站,根本不停留。他們寧可多挑幾裏路,也要把廢品賣到他們熟悉的地方,因為在那裏,他們認為自己在價格方麵不會吃虧。
現如今開廢品收購站的個體戶,誰會花大價錢去掛一個用手寫板就可以代替的招牌?他們認為不值得,因為浪費。
可是他們根本就沒去考慮散戶們的心理因素,看到一般的手寫板招牌,他們心裏一點反應都沒有。他們都喜歡賣熟不賣生,寧可多費勁,絕不去嚐試可能存在的價格欺壓。
李正一豎立在外麵的醒目招牌起的作用,就是給所有路過看到招牌的散戶一個信息:本收購站能掛上這麼好的招牌,就不是玩票性質隨時倒閉的收購站,本收購站是正規的,準備長期經營,不會存在價格欺壓。
看到這樣的招牌,雖然不至於一下聚攏所有的散戶,但會增強散戶願意嚐試的幾率。一旦來過一次,隻要不存在真正的價格欺壓,那基本上過往的散戶就會認可,慢慢地就能提高廢品收購站對散戶的粘合度。
這就是李正一定製招牌想要達到的效果,這一點李父李母也曾有過異議,但李正一隻簡單解釋一下,便一意孤行。
李正一的預期中,開業初期狀況應該不會太好,畢竟要給散戶們一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可他算漏一件事,沒有考慮到這個年代收廢品的散戶非常多,願意嚐試就近出售的散戶比例相對就高,加上價格公道,地方寬敞幹淨,老板麵善心和,就更得人心。這樣口口相傳,幾天時間就聚攏了大批人氣。
更加讓李正一沒有預料到的情況也開始發生,半個月後,因為地利因素,很多開著三輪車外出收購廢品的散戶,拉回來的很可能不是一般的廢品,還包括價值較高的貴金屬。
貴金屬收購成本很高,三輪車拉一趟回來,很可能就是幾百斤。就拿一般的熟鐵來說,靠腳力的散戶都弄不動,不會收購,但三輪車拉一趟回來就是五六百斤,一斤熟鐵九毛左右,一趟就是五百來塊。一個兩個還好,碰到出售貴金屬的散戶一多,李家剩餘的七八千成本就開始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