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父見李正一說得條條是道,知道他做過功課,看來確實開始改變自己,心裏很欣慰,便問:“你怎麼突然想到開廢品收購站?”
李正一坦然說道:“我想自己找點事做,不想整天這樣無所事事。去外地打工,一是不想去,家裏就您兩老;二是我文化水平低,好點的工作我幹不來,差的還不如在家找活幹。思來想去,不如自己琢磨點小生意做做,一開始我能想到的生意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成本支持,一時半會沒法做。其他成本投入低的小生意,我暫時又想不到。”
歎口氣,接著又說:“現在想想很遺憾,書讀得少,會的也不多,很多事情其實我都能想到,但不會做。後來看到你們兩老收拾廢品,我就想著做啥都是做,與其做生不如做熟,廢品收購這一塊,你們兩老有經驗,可以在家坐鎮把關回收散戶,我有力氣,可以在外跑。做得好,不比其他生意來錢慢,等錢多起來,就可以考慮做其他大點的生意。”
李父瞥他一樣,說:“現在知道書讀的少了。”
李正一苦笑說:“是啊,混得越久,越能感受到知識的重要。”
這話聽起來有點違和,二十歲的人,剛剛高中畢業沒多久,就有這種仿佛幾十年閱曆的感慨。但對於李正一來講,卻是實實在在的體會,早幾天傍晚,一支筆一張紙,想了半天紙麵幹幹淨淨。雖然有前世入獄導致無事可寫的因素,但更大的因素還是肚子裏沒貨,稍微有點東西,他也概括不出來,隻能憋在心裏。如果前世讀書夠多,不至於重生後睜眼瞎一般。
想了好幾晚,李正一給自己總結出一條路,首先積累原始資金。然後有機會就開一個小網吧,慢慢做大。等再有錢一些,就囤房子,既解決與改善家裏的住房需求,又可以升值、收租。繼續積累資金,還可以投資商鋪。都說一鋪養三代,後世也知道房地產和商鋪賺錢,就認準這一條路,走到黑。
這就是李正一簡單規劃的路線,在始終想不出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積累原始資本後,李正一就知道自己雖然重生,本質上跟一般普通人沒什麼兩樣。也就多做了十幾年混混,多見過十幾年世麵。唯一比常人有優勢的地方,就在於不會行差踏錯,比如他認準的這條發展路線,是一條經過驗證絕對不會虧本,且能讓常人活得比大多數人都要好的光明之路。
所以,李正一跟父親說起開廢品收購站,這是他目前唯一能夠想到且具有可行性的生意。
李父沉默很久沒說話,抽完手頭的旱煙才說:“等會你媽回來,一起合計合計。”
李母在後山菜園忙了個把小時才回,李正一遠遠地看到她挑著一副擔子,一步一步從坡上往下挪。他趕緊跑上去,接過李母肩上的擔子,一股勁就往坡下跑,李母就在後喊慢點慢點。
李正一今天特別勤快,沒地方去且沒事幹,就一個勁幫著李父李母幹這幹那,兩老這幾日盡管知道自己兒子變好,但看到兒子勤快地奔走,倍感欣慰之餘又有一種不真實之感。
找個空檔,李正一又說起跟父親說過的事。李母認為可行,她本身也感覺到身體越來越差,再整天在外麵奔走收購廢品,愈發力不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