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育的出路:愛能幻化出無窮的力量
引言
現在的社會是,先給孩子灌輸關於社會的陰暗麵,然後又想讓他們學會自我保護。這就如同先在純淨水中加入墨水,然後又想用漂白劑讓它變白。其實,最好的方式是用愛澆灌孩子的心靈,心中有愛才能發現愛。
1.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不好!
為自己構建的是天堂還是地獄,取決於付出和愛的品質。要想構建天堂,就用愛來幫助我們解答各種關係中的問題,使結果向好的方向轉化。
世界是有兩麵的,有黑暗的一麵,也有光明的一麵。
成年人從他們的角度看,世界充滿殘酷的競爭,是功利的。
因此,父母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把消極的心態帶給了孩子,在孩子麵前展現的是一個充滿悲觀和消極的世界。比如父母常對孩子說“外麵不安全,有很多壞人,不要輕易相信別人,不要惹麻煩”,“物價又上漲了,房貸看來還不清了”,“最近又發生了多起血腥暴力事件”……孩子的童年應該是天真爛漫的,不要給他們那麼消極的世界觀,這會讓他們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和自閉症等心理疾病,與其坐在孩子麵前悲觀地歎息,不如教他們行動起來解決問題。
英國BBC有一檔節目叫做小主意大世界,每一期都會有3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思維角度各異的人為解決一些問題拿出主意,有一期講到的主意很讓我感動。
這是一個改變世界的主意,就是脫下鞋子和襪子,感受大地,讓皮膚上最敏感的那一部分接觸大地,感受各種各樣的地麵-可以是地毯,可以是混凝土地麵,可以是泥土地,也可以是草地。這個點子會讓世界更美好,讓我們和大地連在一起,必須脫下你的鞋子。事實上腳丫和大腦聯在一起,它們是感覺如此靈敏的器官,我們能通過腳來感受天氣,感受時間,感受溫度,感受大地不同的形態和質地。這是一個全球變暖的時代,通過腳我們能開始感覺到變化,通過腳我們能意識到自己是被這個地球的重力吸附在地麵上的一個人。
我告訴我的孩子世界還是美好的,雖然問題多多,要是你能行動起來,世界會因為所有像你這樣的人而改變。
比如讓孩子不要浪費糧食,因為還有吃不到糧食的人,他們在忍受饑餓,鼓勵孩子讓他們到網上捐出幾粒米,捐幾美元就能幫助那些人。那麼多民間組織都在為讓我們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而努力,不妨讓孩子也去做義工,體會幫助他人的快樂,學會承擔責任。父母要鼓勵孩子,告訴他雖然事情很糟糕,但是隻要努力改變事情會好起來的,讓孩子心懷慈善,充滿愛心,運氣和快樂總是伴隨在積極樂觀的人的身邊。
印度哲學家穆塔那達說:“世界無非是一個愛的學校,我們和丈夫、妻子、孩子及父母的關係是我們學習愛和奉獻精神的大學。”
誠然,有的人不但沒有幫助我們,甚至會反過來傷害我們,或阻止我們,或使我們痛苦,或讓我們發瘋。然而,他們存在的目的不是要折磨我們,而是要教一些我們所欠缺的東西。
讓孩子了解善良尤為重要,告訴他們與他人建立關係的目的就是盡可能地成為最善良和最有愛心的人。如果與人的關係就是這樣設計的,那麼與我們有關係的一切人都在幫助我們成長。他們幫助我們發展新的感情能力,取得新的洞察力,對人生產生新看法等。
無論在什麼時候出現了問題或衝突,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去解決。即便是最糟糕的情形,也一定會有轉機。讓孩子學會愛、寬容、溝通、合作和選擇,這會幫助孩子走出所麵臨的困境。不要讓孩子覺得世界是邪惡的,這種觀念一旦形成就會在他的潛意識裏固定下來,會讓他在看這個世界時帶上有色眼鏡,隻看到事物壞的一麵,隻接受外界的負麵信息,從而將自己封閉起來,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消極被動,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產生厭世心態,把問題怪罪到社會,形成怨恨和報複心理。
前不久,美國CNN電視台播送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在紐約的皇後區,許多失業的人聚集在地鐵的橋底下,其中很多人是乞丐或無家可歸的人。每天晚上大約九點半,一個叫霍輝莫斯的西班牙人會開著一輛白色的卡車,上邊裝著熱呼呼的食品、咖啡和熱巧克力來救助他們。
人們熱切地接過一盒盒雞肉和米飯,急不可耐地吃下去。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是他們一天中唯一的食物。
霍輝莫斯今年44歲,四年多來,他和他的家庭一直給饑餓的人們送飯,從未間斷。他大約已經提供了7萬多次食物。來他這裏領食物的有非洲人、亞洲人、歐洲人,也有美國人,什麼樣的人都有。在美國金融風暴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人需要食品的救濟。對霍輝莫斯來說,這是一種愛的行為。
也許你會說他肯定是個有錢人,事實並非如此。莫斯出生在哥倫比亞,從小失去父親,母親就帶著他和妹妹來到紐約給人當保姆。莫斯1987年拿到了美國的身份證。作為一個移民,他從這些失業的人們中看到了自己以前的影子。
莫斯的一個朋友告訴他,他們工作的地方每天會扔掉大量的食品,於是他就開始收集這些食品,不管刮風下雨,從不間斷。他把東西拉回家,和媽媽一起準備晚餐。剛開始一天20份後來一天至少140份。
莫斯每天5點起床,做開校車的工作,中午休息的時候回家看看晚上發放的食品準備得怎樣。下午5點半下班以後,他去取分發的食品,幫著家人打包食品。
周六,他給人們送去早餐;周日他給大家送去火腿、奶酪、三明治。雖然工作很忙,但莫斯卻樂此不疲。
“如果我不去,我感覺會很不好”,莫斯說,“我知道他們在等著我。”莫斯絕對不是有錢人,他每月隻有兩千多美金的收入,他已經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和金錢幫助別人。
他說:“我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個媽媽、一個完整的家庭、一所房子,我想要的一切我都有,而這些人沒有,所以我就想:我有吃的,至少讓他們也有吃的。”
莫斯善良的主動和無私的付出幫助了無數無家可歸的人,如果莫斯因為生活困窘憎恨社會,覺得世界沒有希望了,而去做搶劫和毒品交易,那麼他就不會成為皇後區的“天使”了。但莫斯看到的恰恰是充滿希望和愛的一麵,體會到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同曾經的他一樣需要幫助,善良的莫斯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收獲了更多的愛。雖然他不富有,但是他得到那麼多人的尊重,成為別人的期待,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生活裏有許多愛我們的人,他們善待我們,教給我們信任、關懷和感激。即使是短暫相遇的人,也會給我們一個發展愛的機會。性子慢的人教給我們耐心;憤怒的人教給我們冷靜;暴虐的人教給我們自尊;感情封閉的人教給我們無私的愛;固執的人教給我們靈活;不誠實的人教給我們言行一致;懦弱的人教給我們勇氣。隻要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就能從不同渠道獲得各方麵的成長。
為自己構建的是天堂還是地獄,取決於付出和愛的品質。要想構建天堂,就要用愛幫助我們解答各種關係中的問題,使結果向好的方向轉化。
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是經曆,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愛慕我們的人、嫉妒我們的人、幫助我們的人,他們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讓我們變得更有愛心。
讓孩子體會世界的美好,保持一份愛心和純真。
2.隨時隨地都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當父母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孩子時,孩子會被賦予較高的期望值和目標值,這一點孩子在心裏感受得到,他們會在潛意識中努力靠近這個期望值,超越以前的自己。
一位心理學家這麼說:“一個吝嗇讚美孩子的父母,往往會使孩子變得令他們無法讚美。”平時生活中一些家長會對孩子抱怨,“你看別家的孩子多聰明,你比他差遠了”,“你每次都考那麼點分,將來還能幹什麼”,“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怎麼這麼笨”……家長這些話說著痛快,但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他們脆弱的心上留下傷痕,這種教導方式是以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為代價的。
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多給他們一些讚揚和褒獎,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提出心理學中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他們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
他們先找到了一個學校,然後從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體學生的名單。在經過抽樣後,他們向學校提供了一些學生名單,並告訴校方,他們通過一項測試發現,這些學生有很高的天賦,隻不過尚未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其實,這是從學生的名單中隨意抽取出來的幾個人。令人驚訝的是,在學年末的測試中,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的確比其他學生高出很多。
美到處都存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家長讚揚孩子,前提是發現孩子的優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是多方麵的,用欣賞的眼光,帶著審美的心情看就會發現很多美好的東西。
賞識,就是要對積極的因素加以肯定和讚賞,它是一種心理暗示。每個人都渴望被人賞識,被社會肯定。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渴望被父母關注,渴望被讚揚。優秀的攝影師會展現事物最美的一麵,這需要他們有一雙會觀察、會發現的眼睛,捕捉最美的瞬間,即使是一般人眼中最平淡無奇的場景。父母需要一雙會捕捉的眼睛,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和讚揚。
當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的帕瓦羅蒂還是個孩子時,祖母常把他抱在膝上對他說:“你將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會明白的。”多年後,他當上了小學教師,偶爾唱唱歌。但他的父親不斷鼓勵他,說他唱歌很有潛力。
在帕瓦羅蒂22歲那年,他開始從事保險業,從而爭取到比較充裕的時間來發展唱歌的天賦,最終成為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帕瓦羅蒂曾說:“如果沒有父親的激勵,我就永遠不會站在舞台上。老師培養訓練了我,但是祖母的那句話讓我用勇氣和信心走向成功。”
西方有個著名的莫菲定律:越是擔心會發生什麼,就越是可能發生。有時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事情,往往是平時常常念叨的事,我們的話語就像是自我實現的預言一樣。
所以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語言,說一些積極向上的話語。預言有巨大的能量,不管想與不想,生活都有可能會像我們所說的那樣發展。
當父母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孩子時,孩子會被賦予較高的期望值和目標值,這一點孩子在心裏感受得到,他們會在潛意識中努力靠近這個期望值,超越以前的自己;當家人和老師對孩子施加情感暴力的時候,他們會產生抵觸情緒和強烈的逆反心理。孩子雖小但他們是敏感而脆弱的,可塑性強但也容易受到傷害,所以要想將他們塑造成傑出的人才,就應該給予他們適度的鼓勵和表揚。
心理學研究表明:經常得到父母與老師肯定的孩子自我價值感強,而且能以更高的熱情去接受新生事物。正確又充分的激勵,能使人發揮自身潛能的80%~90%。
有個叫婷婷的女孩子一歲半時因注射慶大黴素造成雙耳失聰,然而婷婷卻取得了以下正常人都難以取得的成績:
6歲多便能認很多漢字;10歲出版了6萬字的科幻童話;11歲榮獲“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她先後3次跳級,僅用9年便學完了中小學12年的全部課程;16歲成為中國第一位殘疾少年大學生;17歲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後來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又被美國最好的聾人大學-加勞德特大學錄取。
現在,婷婷在哈佛大學讀博士學位。她的父親說,他給女兒測過幾次智商,都處於正常人的範圍,絲毫沒有“神童”的跡象。婷婷的家人說每次孩子有進步他們都會誇獎一番,欣賞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父母的讚揚讓身患殘疾的婷婷取得了正常人難以取得的成績。可見真誠的讚揚和欣賞能撫平心靈的創傷,助人擺脫自卑,樹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