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讀笑話,談管理者的自我修養(1 / 3)

第十四章 讀笑話,談管理者的自我修養

項目經理——管理者的基本技能

一位旅客走進矽穀的一家寵物店,觀看店裏售賣的寵物。他進店不久,便走進了一個顧客,顧客直接對店主說:“我要買一隻C猴。”店主轉身走到商店一頭的獸籠邊,抓出一隻猴,遞給了顧客:“5000美元。”顧客付完款,帶走了他的猴子。

旅客很吃驚,區區的一隻猴子竟然賣到了5000美元,他禁不住對店主說:“那隻猴子也太貴了!”

店主說:“那隻猴子能迅速用C編程,代碼緊湊高效,所以值那麼多錢。”

旅客轉而又看到了籠子中的另一隻猴子,標價為10000美元,旅客指著標簽問店主:“這隻更貴了,它能做什麼?”

店主跟他解釋道:“那是一隻C++猴,它能熟練掌握麵向對象的編程,會用VisualC++,還懂得一點Java,是非常有用的。”

旅客又在店裏逛了一會兒,他在一個顯眼的位置發現了第三隻猴子,這隻猴子獨占一個籠子,脖子上的標價是50000美元。旅客倒抽了一口氣,他問店主:“那隻猴子比其它所有猴子加起來都貴,它究竟能做什麼?”

店主望了望猴子說:“我也不知道它究竟能做什麼,不過據說它是做項目經理出身的。”

趣評

管理者將多種技能集於一身,在實現組織高績效方麵,他的價值顯得更加不同凡響。

笑話中的管理學

管理者是組織的核心人物,他從戰略層麵對組織運行實施全程控製,因此在職場技能方麵,對管理者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保證管理活動的有效開展,管理者需具備的技能包括技術技能、人事技能和觀念技能,即THC技能。

1、技術技能(Technical Skill),即T技能

技術技能是指正確地掌握了從事一項工作所需的技術和方法,包括專業技術、工作的方法和程序以及相關的工作製度和政策等。一般而言,管理者在組織結構中所處的層次越高,更要求其具備多樣化的技術技能。

2、人事技能(Human Skill),即H技能

人事技能類屬於人際關係方麵,即工作中與形形色色人打交道的技巧。這要求管理者有著較高的識人用人的能力,針對不同員工,能夠運用各種激勵措施激發他們的進取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完成工作。

3、觀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即C技能

觀念技能即對事物的洞察、判斷和概括技能。要求管理者具有全局視野,能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及時對企業發展進程做出調整,當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障礙時,管理者能積極處理問題控製局勢,進行有效的危機管理維護企業的形象,保證企業的持續有效發展。

管理顧問——管理的藝術性

一個牧羊人趕著一群羊走在草原上,一個年輕人駕著一輛吉普車在他身邊停了下來,駕車人勝券在握地對牧羊人說:“如果我能準確地說出這群羊的數目,你可以送我一頭羊嗎?”

牧羊人看了一眼烏泱泱的羊群,回答說∶“好呀!”

於是年輕人利用他的手提電腦和無線電話,借著衛星探測係統所攝取的地麵上的影像,再經過一番數據處理和運算,用打印機打出了一份5頁紙的報告。年輕人看完報告後,信心滿滿地對牧羊人說:“你有1586隻羊。”

“對啊,你可以任選一頭牛。”牧羊人說,“不如讓我猜猜你的職業吧,如果猜對了,你就把羊還給我好嗎?”

“好呀!”年輕人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遊戲。

牧羊人說:“你一定是Arthur Andersen或KMPG的管理顧問。”

“對呀!”年輕人很驚異,“我正是KMPG的員工。你是怎麼知道的?”

牧羊人笑了笑:“很簡單。第一,你不請自來;第二,你要我為一些我早巳知道的事實而付出代價;第三,你不了解我的工作,因為你剛才把我的牧羊狗捉上了你的吉普車。”

趣評

管理活動麵對的情境複雜多變,往往超越理論所限定的前提假設,因此這就要求管理者在實施管理行為的時候,創造性地把管理的科學知識有效地應用在管理實踐中。

笑話中的管理學

管理學是一門係統地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它有自己獨特的範疇和研究對象,曆經百餘年的發展,管理學形成了門派繁多的理論體係,並包含了基本的原理和理論方法,因此說管理是一門科學,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管理者在實踐管理理論的時候,常會出現這樣的狀況:1、具體管理活動效果的個體性差異較大,不同的管理者運用同一種管理方式,常會出現迥異的後果;2、管理理論並不能有效的指導管理實踐。由此可見,除了科學性的屬性外,管理還具有藝術性。

管理科學是對管理活動的一種清晰的邏輯表述,管理藝術則遠離邏輯和數學領域;管理科學描述的是常規性原理,管理藝術則包含了隨機性;管理科學是一種體係化的知識,管理藝術是靈活的實踐。由於管理行為所施展的環境複雜不可控,所麵對的人群具有豐富的情感,這便要求管理者藝術化地運用管理理論。能否將管理科學知識有效地應用於管理實踐,依賴的是管理者高超的管理藝術,與管理者自身的技能、知識結構、價值觀念息息相關。

以“愚”招客——“出醜效應”增加管理者魅力

遠來的遊人新進入了一個市鎮,鎮上有一家商店櫥窗上的廣告不僅寫錯了字母,而且語法不通,遊人便走進了這家商店,問老板:“您的櫥窗上的廣告的字母是錯的,而且還語法不同,難道一直沒有人告訴您嗎?”

“不瞞您說,其實我是故意的,這樣寫,人們都認為我是個笨蛋,都來我這裏買東西,以為能趁機撈點便宜。多虧這個廣告啊,它為我帶來了源源的生意。”老板自得地告訴遊人。

趣評

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當然是越完美越好,然而對於旁人而言,他們更喜歡完美中帶一點瑕疵的人,所以,在某些的時候,大智若愚不失為一個交際良策。

笑話中的管理學

在管理者的意識裏,往往奉行這樣一個法則:絕對的完美才能夠在下屬麵前建立絕對的權威,才能夠保障絕對的服從。然而,“出醜效應”卻顛覆了這一邏輯常識,“出醜效應”認為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會受到他人的傾慕,但是全然沒有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最能夠贏取他人喜歡的往往是精明而又帶點小缺點的人。

一位心理學教授的曾做了一個關於管理者魅力的實驗,他給進行測試的對象播放了四段情節類似的訪談錄像:出現在第一段錄像裏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他成就輝煌,麵對主持人的采訪,態度非常自然,談吐不凡,沒有一點羞澀的表情;第二段錄像的被訪者同樣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功人士,但是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表現得很羞澀,甚至緊張地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還將主持人的褲子淋濕了;第三段錄像的被訪者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在接受采訪的過程中,他雖然不緊張,但表現地很不出彩;第四段錄像的被訪者也很普通,麵對采訪他很緊張,像第二位被訪者一樣,碰倒了咖啡,淋濕了主持人的褲子。看完四段錄像後,教授讓測試對象從四位被訪者中選出他們最喜歡的一位及最不喜歡的一位。

測試結果顯示,第四段錄像的被訪者被公認為最不受測試者喜歡的,而第二段錄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贏得了95%測試者的喜歡。這便是“出醜效應”對於管理者的魅力的正麵放大,對於那些比較成功的人而言,一些微小的失誤不僅不會影響人們對她的好感,相反還會提升他們的真誠感與可信任度。如果一個人表現地過於完美,幾乎難以從他身上尋到一個缺點,人們就會覺得他不夠真實,畢竟缺點是人性的衍生品,看似十全十美的人反而降低了他在別人心目中的信任度。

出醜效應是一種對於人性的回歸,人們往往更偏好那些成就突出又很真誠值得信任的人,員工也是如此,真誠可信的領導更能使下屬產生情感共鳴,增進彼此之間的親近度。因此,對於管理者而言,事事苛求完美雖然是優良的素質訴求,但在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上,適當地表現出一些小失誤,反而會增加員工的好感度,利於團隊的和諧和溝通。

炒菜——獨斷扼殺員工的創新性

妻子在廚房熱火朝天的炒菜,丈夫站在她的旁邊嘮叨不停:“親愛的,慢些,火太大了!小心,趕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得太多了!”

妻子不耐煩地說:“我知道怎麼炒菜!”

丈夫在旁邊說:“我隻是想讓你知道,我在開車的時候,你一直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趣評

觀棋不語真君子,可是在麵對棋局的時候,很多人將君子之儀置之腦後,總是想主觀性地操縱著棋局的走勢。

笑話中的管理學

心理學家萊姆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告訴孩子們他們將會獲得一些糖果,並可以在兩種糖果中任選其一。然而,他的助手在分發糖果的時候,並沒有按照萊姆所說的那樣做,他忽略孩子們的喜好,任意地將一種糖果分發給孩子。實驗結束後,助手通過與孩子們交流發現,孩子們原本說自己是喜歡某種糖果的,可是被強行分發一種糖果後,他們的態度改變了,他們認為原來自己喜歡的糖果不好吃了。對於糖果,孩子們本來以為自己有選擇的權利,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他們便感到自己被加上了一種束縛,從而不再喜歡原本喜歡的東西了。

心理學家對這種現象進行了解釋:人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內心處於一種平靜與和諧的狀態, 當自己的認知與外界不和諧的時候,他們便會重新構建自己對於外麵世界的看法,放棄自己原來的認知。

“糖果實驗”直接闡明了管理者的專斷對於員工的影響,如果下屬獨立開展一項工作時,管理者一味地在旁邊“指手畫腳”,把自己的意見源源不斷地兜售給下屬,即使員工本來很有主見,願意在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獨創性,也會漸漸地放棄思考的獨立性,轉而投降於管理者的主張。長此以往,員工的創見性就漸漸地被抹煞,他們淪為了執行管理者意誌的機器,導致企業的創新力越來越缺乏,從而失去競爭的優勢。

辭職——克裏奇定理:沒有不好的組織,隻有不好的領導

總經理對公關總監說:”你聽著,現在有人試圖收購我們的公司,我要你想盡辦法抬高我們股票的價格,讓他們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