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聽漁人歌罷,對散宜生說道:“此歌韻度清奇,其中必定有大賢隱於此地。”
於是,文王命辛甲道:“與孤把作歌賢人請來相見。”
辛甲領旨,將坐下馬一磕,向前厲聲言道:“內中有賢人,請出來見吾千歲!”
那些漁人齊齊跪下,答道:“吾等都是‘閑人。”
辛甲說道:“你們為何都是賢人?”
漁人答道:“我等早晨出戶捕魚,這時節回來無事,故此我等俱是‘閑’人。”
不一時,文王馬到。辛甲向前啟道:“大王,此都俱是漁人,非賢人也。”
文王說道:“孤聽作歌,韻度清奇,內中定有大賢。”
眾漁人說道:“此歌非小民所作。離此三十五裏,有一磻溪,溪中有一老人,時常作此歌,我們耳邊聽的熟了,故此隨口唱出此歌,實非小民所作。”
文王聽到此言,說道:“諸位請回。”眾漁人叩頭去了。
文王馬上想歌中之味,好個‘洗耳不聽亡國音’。
片刻,文王帶領眾文武出郭,徑往磻溪而來。行至三十五裏,早至林下。文王傳旨道:“士卒暫在林外紮住,不必聲揚,恐驚動賢士。”文王下馬,同散宜生步行,入得林來,隻見子牙背坐溪邊。
文王悄悄的行至跟前,立於薑子牙之後。薑子牙明知文王駕臨,卻故作歌道:“西風起兮白雲飛,歲已暮兮將焉為?五鳳鳴兮真主現,垂竿釣兮知我稀。”
薑子牙作歌畢。文王說道:“賢士快樂否?”
薑子牙回頭,看見文王,忙棄竿一旁,俯伏叩地說道:“子民不知駕臨,有失迎候,望賢王恕尚之罪。”
文王連忙扶住薑子牙,說道:“久慕先生,今特專誠拜謁,得睹先生尊顏,實姬昌之幸也。”
文王笑著攜子牙至茅舍之中,隻聽,文王又說道:“久仰高明,未得相見。今幸接豐標,祗聆教誨,昌實三生之幸矣。”
薑子牙說道:“尚乃老朽非才,不堪顧問,文不足安邦,武不足定國,荷蒙賢王枉顧,實辱鸞輿,有辜聖德。”
散宜生在旁說道:“先生不必過謙。吾君專心前來聘請先生,還望先生不要推辭。如今天下紛紛,定而又亂。當今天子,遠賢近佞,荒淫酒色,殘虐生民,諸侯變亂,民不聊生。吾主晝夜思維,不安枕席。久慕先生大德,側隱溪岩,特具小聘,先生不棄,供佐明時,吾王幸甚,生民幸甚。先生何苦隱胸中之奇謀,忍生民之塗炭;何不一展緒餘,哀此煢獨,出水火而置之升平。此先生覆載之德,不世之仁也。”
薑子牙原本就是在故做高傲,聽到此言,便說道:“既然君王如此高看小民,那麼想畢一定是禮賢下士,要我相助也可已,不知君王能否做到我的要求?”
文王說道:“先生有何要求但說無妨,隻要孤能做到的,一定做到盡善盡美。”
薑子牙笑道:“小民也沒有什麼大要求,想要小民輔助君王,隻需君王親自為小民拉車入城即可,不知君王能否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