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田聽到此言,連忙上前說道:“娘娘千歲!臣乃奉天子旨意,找尋二位殿下,有失禮之處還望娘娘能夠原諒。”
楊貴妃大喝道:“殿下在東宮,你怎往馨慶宮來?若非天子之命,今日非給你點教訓不可,你還不快憶退去!”晁田見楊貴妃發怒,不敢回言,隻得退走。
楊貴妃打發了來人後,進宮二位殿下來見。楊妃說道:“此間不是你弟兄久居之地,眼目且多,二位殿下可往九間殿去,此時滿朝文武未散;你們去見皇伯微子、箕子,比幹、微子啟、微子衍、武成王黃飛虎,就是你父親要為難你兄弟,也有諸位大臣保你們性命。”
二位殿下聽罷,叩頭拜謝姨母指點活命之恩,灑淚而別,楊貴妃送二位殿下出宮後便坐於繡墩之上,歎道:“薑皇後乃是陛下元配,都被奸臣做陷,遭此橫禍,更何況我一偏宮!今日二位殿下自我宮中放去,日後倘若被人得知,那時要降罪於我,我怎經得慘刑。況我侍奉昏君多年,並無一男半女;東宮太子乃自己親生之子,他都能下此毒手,我日後恐怕也不能有什麼好結果。”
楊貴妃尋思半日,更是淒惶自傷,於是掩了深宮,自縊而死。
不過多時便有宮官報入壽仙宮中,紂王聞楊妃自縊,不知何故,變說道:“用棺槨停於白虎殿。”
過了不多久,黃貴妃乘輦前來回旨。
紂王問道:“薑皇後死了沒?”
黃貴妃奏道:“薑皇後臨之時,說妾侍聖躬十有六載,生二子,位立東宮,自待罪宮闈,謹慎小心,夙夜匪懈,禦下並無嫉妒。不知何人妒我,買剌客薑環,坐我一個大逆不道罪名,這場冤枉無門可雪,隻傳與天下後世,自有公論。萬望妾身轉達天聽。薑後言罷氣絕,屍臥西宮。望陛下念元配生太子之情,可賜棺槨,收停白虎殿,庶成其禮,使文武百官無議,亦不失主上之德。”
紂王說道:“準行。”黃妃接旨回宮。
這時,隻見晁田前來回旨,紂王問道:“太子何在?”
晁田奏道:“東宮尋覓,不知殿下下落。”
紂王問道:“莫非是在西宮不成?”
晁田說道:“不在西宮,連馨慶宮也不在。”
紂王聽到此言沉思片刻說道:“三宮不在,想必是在大殿之上。你必須將其二人擒獲,以正國法。”晁田領旨出宮。
二位殿下在別過楊貴妃後,往長朝殿來,兩班文武俱不曾散朝,隻等宮內信息。武成王黃飛虎聽得有腳步愴惶之聲,便往孔雀屏裏一看,隻見二位殿下慌忙錯亂而走,戰戰兢兢,黃飛虎迎上前問道:“殿下為何如此慌張?”
殷郊看見武成王黃飛虎,說道:“黃將軍救我兄弟性命,父王偏聽妖言,不分皁白,將我母親拘於西宮。黃貴妃勘問,並無半點真情。我看見生身母親受難,心甚焦躁,不曾思忖,將那薑環殺了,父皇得知此事,便要下令捉拿我兄弟二人。望列位皇伯憐我母親受屈身亡,救我二人性命!”言罷,二位殿下放聲痛哭起來。
兩班文武含淚上前說道:“國母受誣,我等如何坐視。可鳴鍾擊鼓,請天子上殿,聲明其事,洗雪皇後冤枉。”
這時,隻聽有人喊道:“天子失政,阻塞忠良,恣行無道,大丈夫既不能為皇後洗冤,太子複仇,含淚悲啼,效女子之態!古雲‘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如今天子不道,三綱已絕,恐不能為天下之主,我等亦恥為之臣。我等不若反出朝歌,另擇新君,保全社稷!”
眾人聽到此言抬頭看去,卻見是鎮殿大將軍方弼、方相兄弟二人在說話。黃飛虎大喝一聲說道:“你多大官,敢說如此亂言,還不退去!”方弼兄弟二人低頭喏喏,不敢回言。
黃飛虎見國政顛倒,疊現不祥,也知天意人心,俱在離亂之兆,心中更是沉鬱不樂,咄咄無言;又見微子、比幹、箕子諸位殿下,滿朝文武,人人切齒,個個長籲,正無甚計策。
這時,突然方弼、方相分開眾人,方弼夾住殷郊,方相夾住殷洪,厲聲高喊道:“紂王無道,殺子而絕宗廟,誅妻有壞綱常,今日保二位殿下往東魯借兵,除了昏君,再立成湯之嗣,我等反了!”二人背負殿下,徑出朝歌南門去了。
鯤鵬雖然一直隱身於朝歌之中,觀看著大劫的開始,但當他看到薑皇後身死,紂王下令捉拿殷郊與殷洪兩兄弟時,不由地感慨萬分,這場災難並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由聖人所引發的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