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伊娜的翻譯和解讀,鳳凰哭了……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從距離地球45000公裏的太空上回望,我們會發現,地球不過是一個藍色小球,就像小孩玩耍的玻璃彈珠。
但就是這麼一個“藍色彈珠”,卻養育了無數美麗的生命,承載著各種各樣神奇的事物。人類從這個小小的星球中誕生,並慢慢成長,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時代一步步走來,到今天社會文明、人丁旺盛、科技發達,都有賴於這個小小星球的嗬護與仁慈的奉獻。
可當人類逐漸強大,有能力啟動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他卻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因為到目前為止,人類隻有一個地球,隻有一個家園。
地球上有兩種重要的色彩,一個是藍色,一個是綠色,藍色是海洋,綠色覆蓋大地,在太空看地球是藍色,生活中卻是綠色環繞,這兩種色彩覆蓋著地球的大部分表麵;原始生命從海洋中孕育,在森林中成長,經過漫長的進化造就人類,有了光和植物,再通過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能源,萬物因此獲得生機,地球因此成為人類的家園。
但是,人類在和以綠色植物為主體的自然界和諧相處數百萬年後,危機出現了,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上的綠色正在快速地消失。
在欲望和利益的驅使下,在看似精明、實則愚蠢的行為下,令人憂心的事情一再發生。
森林被砍伐;河流變黑變臭;城市總是灰蒙蒙、空氣中彌漫著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耕地一年比一年減少、鋼筋混凝土建築一年比一年增多;山頭或寸草不生、農田或顆粒無收;臭氧層空洞、冰川融化、酸雨浸蝕;野生動物滅絕的消息不斷傳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
綠色的消失既是事實,也是象征,病變、震撼、全球汙染、地球生病了,地球在哭泣。
近年來,無數的數據和現象都在逼近一個問題,人類貪婪無度,地球不堪重負,人類已經走到一個緊要關頭,生存還是毀滅?如果我們再次來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象它失去藍色的樣子嗎?一個沒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絕不是地球。同樣,人類能失去綠色嗎?失去綠色的星球,將不再是人類的家園。
警鍾長鳴,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改變以往的觀念,而接納新的綠色思維——人不能主宰地球,而是客居地球,寄居地球……
思考,是人類的天性。眼睛,是我們觀察世界的窗口。當世界展現在兒童的眼前時,首先是好奇,然後就有了“這是什麼?”“它為什麼會這樣?”的疑問。每一個人都帶著這樣的好奇和疑問長大。
整個人類也是如此,從原始人的茹毛飲血,到現代人不斷地被科學武裝,人類在不斷地問著,思考著,解答著。人從哪裏來?無論是一個人的降生,還是整個人類的由來,現代科學都已經給出了答案。
當人站在大地上,就有了“大地有多大?”,“大地是如何形成的?”等一係列疑問。這些疑問,最早就反映在古老的神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