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個“東洋人造絲公司”,他們在生產中遇到一個難題,即合成每根紗的5根線粗細總是紡不均勻,技術人員想盡辦法也解決不了這個難題,大量次品直接影響了公司的效益。這時有個生產班長建議,既然5根線紡不均勻,何不索性生產一種表麵粗糙的麵料,給一貫追求光滑閃亮衣服的顧客來個驚奇呢?公司采納了他的建議,結果這種表麵粗糙質地柔軟的新型麵料投放市場後,很受顧客歡迎。
次品的處理辦法通常是降價銷售,而日本那家公司轉換思路,使次品搖身一變為暢銷品,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法郎買一幢豪華別墅
有時候,我們憑自己對生活的經曆,形成了一種思維定式,認為一些本情是一定不可能發生的。但事實上,一切都在改變,我們又怎能確定地說一些本情不可能發生呢?有了機會,為什麼不去嚐試一下。
一位留學法國的中國留學生,由於家裏的生活突然遭遇不測,父母已經拿不出錢來供他完成剩下的一年半學業。他突然失去了經濟支持,隻好從獨居的公寓裏搬到七八個人合租的宿舍,並決定像他的室友們一樣,走上打工掙錢維持學業的道路。
為了找工作,這位留學生翻開了以前從來不看的報紙廣告頁。突然,一則登在不起眼的角落裏的廣告吸引住了他:
“豪華別墅,隻售1法郎。”
室友們聽他念出這則廣告後,都嗤之以鼻,甚至覺得有些可笑,有的說:“今天不是愚人節吧!”有的說:“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還有人半帶嘲弄地問他:“你該不是想去試一試吧?”好心人則提醒道:“可千萬別上當,這是個陷階,我看,騙子總是有不可告人的圖謀!”
留學生雖然是半信半疑,但他還是按照報紙上提供的聯係方式,找到了那個登廣告的人。
登廣告的是一個衣著華貴的中年婦女。問清楚留學生的來意後,她指著她正站著的屋子的地板說:“喏,就是這裏。”
留學生不禁大吃一驚:這裏是巴黎近郊最著名的別墅區,富人雲集,地價之昂貴可謂寸土寸金。再看身處的這幢房屋,設計高貴精妙,裝演富麗豪華,如果要售出,價格應該是天文數字,他可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出那樣一大筆錢的。
“太太,能看看房子的有關手續嗎?您知道……”留學生不知道說什麼好,他搜腸刮肚想為自己找個理由去相信,但還是不由自主地問出了一句。
貴婦人微微一怔,撥了一個電話,仿佛是叫什麼人來,然後自己轉身上樓,一會兒回來,交給留學生一個文件袋。
留學生瞪大了眼睛,辨別著房契的真偽,研讀著文書中那些拗口的條文句子。正在這時,一位戴著眼鏡、夾著公文包的男士走了進來,他跟婦人嘟嚷了兩句後,走到留學生麵前:“先生,您好。我是律師,如果您沒有什麼異議,我可以為您辦理買賣房屋的手續了。”
“你是說1法郎……這幢房子……”留學生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甚至有些語無倫次了。
“是的,先生,如果可能的話,請您交現款。”律師一本正經地回答。
三天之後,留學生帶著他向法院求證後確認無疑的文件,到豪華別墅去辦理移交。當他接過沉甸甸的鑰匙的時候,仍難以相信他已是這所房子的主人。他叫住正要離去的房主:“太太,您能告訴我這是為什麼嗎?”
婦人歎了一口氣:“唉,實話跟你說吧,這是我丈夫的遺產。他把所有的遺產都留給了我,但隻有這幢別墅,他遺囑裏說賣了以後把所有的款項交給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女人。前兩天見到那個女人後我才知道,我丈夫瞞著我和她偷偷幽會了12年……所以我才做出這一個決定——我遵守我丈夫的遺囑,但我也不能讓她輕易得到。”
一條牛仔褲穿了一百多年
顧客和消費者的信任和青睞是經營成功的根本。要想賺錢,就應該去適應消費者和顧客的消費習慣,全心為他們服務,不然就會自討苦吃。
牛仔褲作為一種風靡世界的時髦服裝,從它創始人利維·斯特勞斯在19世紀50年代向淘金工人銷售第一批帆布縫製的短褲起,曾經有過11多年暢銷不衰的光輝曆史。利維·斯特勞斯家族祖孫四代也靠經營牛仔褲而發家致富,他們所創辦的公司躋身於美國500家最大企業之列。它在海外設有35處營業機構,並在12個國家設有工廠,在更多的國家和地區設有銷售網,年營業額多達5.4億美元。但是遺憾的是利維·斯特勞斯國際公司的繼承人沒有在這種牛仔褲暢銷的好勢頭中看到潛在的巨大危機。
隨著時代的前進,人們的審美觀點和消費心理也在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巨大變化。進入80年代之後,人們對牛仔褲的興趣逐漸減退,而把消費眼光轉向了價格昂貴的流行時裝和運動服。在這個關係到公司的前途命運的緊要關頭,公司的決策人並沒有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市場行情和消費者的消費傾向,做出具有變革性和吸引力的創新舉措,依舊大批量地生產著樣式、品種單一的牛仔褲。與此相反,運動服和流行時裝卻在樣式和花色上不斷地適應著穿著者的口味而推陳出新,款式新穎別致,經營方式也靈活多變。同時,這些生產運動服和時裝的公司有世界知名的服裝設計師的加盟,影響力非凡,利維終於敵不過它們的競爭和排擠,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辛苦努力占據的市場一點一點地被對手割去,公司利潤自1980年以來一直呈下降的頹勢。麵對這種困境,利維公司不得不撕破臉皮,決定裁員2400名,打破了曆來的終身雇傭製,同時關閉大量的分廠,甚至拋棄了自己賴以發家致富的利維的老牌子,開始改營時裝和運動服裝,但絕佳的機會已經被他們白白地錯過了。
不管是別人的經驗還是自己的經驗,也不管它曾經引起多麼巨大的轟動和效益,那隻是過去的事實。時代在變,事物和人們的思維也都在改變,過去的成功經驗不一定適應現在,別人的東西也不能完全成為你的東西。以變應變,機動靈活,這樣才能賺大錢。如果死守自己的祖業,不求突變,遲早是會被商潮湮沒的。
6.一次示範勝過一千句話
俗話說得好:“一次示範勝過一千句話。”
如果能讓顧客親自來示範,那你就不要示範。讓顧客來做,把他們置身於情景當中,或者說讓顧客來幫你推銷,這是更好的辦法。
通用公司幾年來想推銷教室黑板的照明設備給一所小學校。可聯係了無數次,說了無數的好話均無結果。這時一位推銷員想出了一個主意,使問題迎刃而解。他拿了根細鋼棍出現在教室黑板前,兩手各持鋼棍的端部,說:“先生們,你們看我用力彎這根鋼棍,但我不用力它就又直了。但如果我用的力超過了這根鋼棍最大的承受能力,它就會斷。同樣,孩子們的眼睛就像這彎曲的鋼棍,如果超過了孩子們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視力就會受到無法恢複的損壞,那將是花多少錢也無法彌補的了。”
沒過多久,通用電器公司終於如願以償了。
推銷全國著名品牌電冰箱時甚至可以用上簡單如火柴這樣的小物體。推銷員擦燃了一根火柴說:“您聽,我們的冰箱工作時無聲無息,就像這火柴燃燒時一樣安靜。”
說服顧客時數字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讓顧客自己來計算數字那就更好了。因為這樣做給他們的印象更深,理解也更透徹。最重要的是讓顧客有一種自我認同感。
在俄勒岡州的波特蘭,美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坎多爾弗曾向一個羊毛衫批發商演示自己是如何推銷一種新式牙刷的。把新舊牙刷給顧客的同時,給他一個放大鏡。坎多弗爾說:“用放大鏡看看您自然能發現兩種牙刷的不同。”羊毛衫批發商學會了這一招,沒多久,那些靠低檔貨和他競爭的同行被他遠遠拋在後麵,以至於以後他總是隨身帶著一隻放大鏡。一次他碰到坎多爾弗說:“我再也不用不厭其煩地向顧客們解釋為什麼我的貨價格要高了。顧客們居然那麼容易就接受了這種鑒別方法,我的銷售額直線上升了。”
坎多爾弗還知道一個紐約的西服店老板的故事。他在商店的櫥窗裏裝了一部放映機,向行人放一部廣告片。片裏一個衣衫襤褸的人找工作時處處碰壁。第二位找工作的西裝筆挺,很容易就找到了工作。最後在結尾顯出一行字:好的衣著就是好的投資。這一招使他的銷售額猛增。
坎多爾弗的一個牙醫朋友做得更絕,他把患者的光片放在牆上,使患者一坐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牙齒的損壞情況。然後牙醫就會說:“不要等牙壞到不能用的程度再來看病。”
近年來演示的方法、手段都進步多了。演示確實是推銷中很有效的方法,你不妨也試一試。
利用傾聽疏導客戶的不滿
傾聽是解決衝突、矛盾、處理抱怨的最好方法之一。一個牢騷滿腹,甚至最不容易對付的人,在一個有耐心、有同情心的傾聽者麵前,都常常會軟化並變得通情達理。
某電話公司曾碰到一個凶狠的客戶,這位客戶對電話公司的有關工作人員破口大罵。他怒火中燒,甚至威脅要拆毀電話。
他拒絕付某種電信費用,他說那是不公正的。他寫信給報社,還向消費者協會提出申訴,到處告電話公司的狀。
電話公司為了解決這一麻煩,專門派了一位最善於傾聽的調解員,去會見這位惹是生非的人。
這位調解員靜靜地聽著那位暴怒的客戶大聲地“申訴”,並對其表示同情,讓他盡量把不滿發泄出來。
3個小時過去了,調解員非常耐心地靜聽著他的牢騷。
此後,調解員還兩次上門,繼續傾聽他的不滿和抱怨。
當調解員再次上門去傾聽牢騷時,那位已經息怒的客戶,把這位調解員當作了最好的朋友,凶狠的客戶也變得通情達理了,自願把所有的該付的費用都付清了。
一場矛盾衝突就這樣徹底解決了,那位客戶還撤銷了向有關部門的申訴。
無微不至的服務是連結顧客的紐帶
現在商家之間的競爭,除了產品質的競爭外,最重要的就是服務的競爭。商家無微不至的服務,是連結顧客的紐帶,會拉近與顧客之間的距離,同時會贏得顧客的心。
在泰國曼穀,清晨酒店一開門,一名漂亮的泰國小姐微笑著和餘先生打招呼:“早,餘先生。”
“你怎麼知道我姓餘?”
“餘先生,我們每一層的當班小姐要記住每一個房間客人的名字。”
餘先生心中很高興,乘電梯到了一樓,門一開,又一名泰國小姐站在那兒:“早,餘先生。”“啊,你也知道我姓餘,你也背了上麵的名字,怎麼可能呢?”
“餘先生,上麵打電話說你下來了。”原來她們腰上掛著對講機。
這位小姐帶餘先生吃早餐,餐廳的服務人員替餘先生上菜,都盡量稱呼他餘先生。
這時服務人員送來了一盤點心,點心的樣子很奇怪,餘先生就問她:“中間這個紅紅的是什麼?”這時,餘先生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個小姐看了一下,就後退一步說那個紅紅的是什麼。“那麼旁邊這一圈黑黑的呢?”她上前又看了一眼,又後退一步說那黑黑的是什麼。這個後退一步就是為了防止她的口水會濺到菜裏。
餘先生退房離開的時候,刷卡後她把信用卡還給他,然後再把他的收據折好放在信封裏,還給他的時候說:“謝謝你,餘先生,真希望第七次再看到你。”第七次再看到,原來那次餘先生是第六次去。
一晃三年過去了,餘先生再沒去過泰國。有一天他收到一張卡片,發現是曼穀那家酒店寄來的:“親愛的餘先生,三年前的4月16號你離開以後,我們就沒有再看到你,公司全體上下都想念得很,下次經過泰國一定要來看看我們。”
下麵寫的是祝生日快樂,原來寫信的那天正是他的生日。
沒過多久,餘先生真的第七次光顧了那家酒店。
7.微笑是最有效的化解辦法
微笑是世上最美麗的花朵,它有無窮的魅力,任何不滿在它麵前都會被軟化。所以,當你想取得別人的諒解時,不妨帶上微笑,如果一次微笑不見成效,就來第二次。要把微笑當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會使你受用無窮。
飛機起飛前,一位乘客請求空姐給他倒一杯水吃藥。空姐很有禮貌地說:“先生,為了您的安全,請稍等片刻,等飛機進入平穩飛行後,我會立刻把水給您送過來的。”
15分鍾後,飛機早已進入了平穩飛行狀態。突然,乘客服務鈴急促地響了起來,空姐猛然意識到:糟了,由於太忙,她忘記給那位乘客倒水了!當空姐來到客艙,看見按響服務鈴的果然是剛才那位乘客。她小心翼翼地把水送到那位乘客跟前,麵帶微笑地說:“先生,實在對不起,由於我的疏忽,延誤了您吃藥的時間,我感到非常抱歉。”這位乘客抬起左手,指著手表說道:“怎麼回事,有你這樣服務的嗎?”空姐手裏端著水,心裏感到很委屈,但是,無論她怎麼解釋,這位挑剔的乘客都不肯原諒她的疏忽。
接下來的飛行途中,為了補償自己的過失,每次去客艙給乘客服務時,空姐都會特意走到那位乘客麵前,麵帶微笑地詢問他是否需要水,或者別的什麼幫助。然而,那位乘客並未消氣。
臨到目的地前,那位乘客要求空姐把留言本給他送過去,很顯然,他要投訴這名空姐。此時空姐心裏雖然很委屈,但是仍然不失職業道德,顯得非常有禮貌,而且麵帶微笑地說道:“先生,請允許我再次向您表示真誠的歉意,無論你提出什麼意見,我都將欣然接受您的批評!”那位乘客臉色一緊,嘴巴準備說什麼,可是卻沒有開口,他接過留言本,開始在本子上寫了起來。
等到飛機安全降落,所有的乘客陸續離開後,空姐本以為這下完了,沒想到,等她打開留言本,卻驚奇地發現,那位乘客在本子上寫下的並不是投訴信,相反,這是一封熱情洋溢的表揚信。
是什麼使得這位挑剔的乘客最終放棄了投訴呢?
在信中,空姐讀到這樣一句話:“在整個過程中,你表現出的真誠的歉意,特別是你的12次微笑,深深打動了我,使我最終決定將投訴信寫成表揚信!你的表現很優秀,下次如果有機會,我還將乘坐你們的這趟航班!”
優勢互補借力經營
糊塗經商者大都善於借力使力,從而使得杠杆作用發生在自己身上,從而較快地打破困境,開辟新局麵。在現代商場中善於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善於借用他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經營目的者,大有人在,而且屢試屢中。
見村善三與許多人一樣,手中一無資金,二無產地,三無技術,但他有一個奇妙的設想,即借別人的土地,借別人的錢,蓋起廠房,租給需要辦廠而又缺少廠房的人。
見村善三經過考察發現,在日本寸土寸金。不少人想開工廠,資金不多,根本買不起土地蓋廠房,而有些土地卻閑置著,隻要把二者聯係起來,隻租用上地,不用購買,那些企業主能夠負擔得起,而且肯定大受歡迎。
主意打定,見村善三就先租土地。開辦工廠並不需要繁華地段,隻要有地皮就行,見村善三就找那些偏僻沒人要的不值錢的土地。這些土地,有的是被圈在別人的土地裏,沒有出路的,多是賣不掉的土地。
他與土地所有者進行商談,提出改造利用土地的計劃,土地所有者聽了十分高興,願意轉讓土地,有的土地主還拿出資金借給他。
有了土地,見村善三就開辦起產業開發公司。組織人員上門推銷土地。那些企業家正愁沒有辦法蓋工廠,見有土地可租,又不需動用巨額資金,當然十分高興,紛紛找上門來與見村善三簽訂合約。
見村善三的做法是:從租用廠房者收取租金後,扣除代辦費用和廠房分攤償還金,所剩的錢即歸土地持有者。廠房租金和土地租金之間的差額,除去營造廠房的費用,便是見村善三的盈利。三方達成協議後,見村善三就向銀行貸款、建房,然後按分期還款的方法歸還銀行的貸款。
見村善三的主意很符合廠方和地主的利益,一開始就見效,而且給當地的商業帶來繁榮,見村一年的代辦費收入就達20多億日元,有了這筆錢後,就不用向銀行貸款了。
就這樣,見村善三從營造小廠房到營建大廠房,直到營建大規模的工業區,公司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公司的經營也不再隻限於租用土地的經營。白手起家的見村善三,終於成了日本的大企業家。
借力經營是糊塗經商中的智慧,主張在“借”字上大做文章。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充分利用商業資源可以達到借力競爭的效果,在現代企業經營中,經營者必須學會與人合作。借助他人之力,通過合作來發展自己,是企業擺脫困境擴大市場的最佳選擇。
強強合作打造輝煌
一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總是有限的,而聯合強者則可以壯大自己。中國人說:“團結就是力量。”“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西方有諺語雲:“Two head is
bigger than one(兩人智慧大於一人).”特別是在成功的路上,大凡明智之人都懂得聯合起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20世紀70年代末期,日本汽車大量傾銷到美國市場。由於日本汽車質量好,價格又較美國汽車低廉,所以給美國汽車工業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為了爭奪美國汽車市場,美日雙方的鬥爭一直在激烈地進行著。
1984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組委會開始征集讚助單位時,剛一聽到主辦人上伯羅斯宣布招標的消息,日本的日產汽車公司立即電告組委會,要求參加讚助。並主動提出出資500萬元,並表示如果必要可以再增加,無論如何要爭取到讚助權。一旦爭得讚助權,將會給公司帶來難以想像的利潤和深遠的影響。
美國的兩大汽車生產廠家“通用”和“福特”聽到日本方麵提出申請的消息後,馬上召開緊急會議,商討一致對外的對策。如果日產在這次招標中爭到了讚助權,將對兩家的利益產生嚴重的威脅,所以絕不能讓他如願。雙方幾經協商後,決定讓實力最為雄厚的“通用”汽車公司和日產公司進行較量,“福特”則退出競爭,在背後全力支持“通用”。“通用”得到了“福特”公司的支持,立即通知尤伯羅斯,願意出資600萬元,並提供500輛別克牌轎車,供各國運動員和貴賓乘坐,另外還將特製10輛最豪華、最新型的高級轎車作為國際奧委會主席和各國元首的專用車。
日產汽車聽到通用公司的報價之後,便向組委會表示,要多少車提供多少車,沒有數量的限製,讚助費還可以提升。
但無論日產汽車公司如何提高讚助費的額度,也總是敵不過有“福特”做後盾的“通用”汽車公司的報價。最後,“通用”汽車公司戰勝了日產汽車公司,以900萬元的讚助費同組委會簽了合約。在這場爭奪戰中,單槍匹馬的日產隻能以失敗告終。
合作才有競爭力,其結果是雙贏發展。就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而言,自己單幹是做“加”法,與人合作是做“乘”法。基於這種認識,國內合資經營,聯鎖經營,業務外包,戰略聯盟,國際市場上大企業並購愈演愈烈,就反映了一個趨勢。
聯合仇家共同賺錢
糊塗學認為競爭戰略產生輸贏結局,一方市場份額的擴大必然以另一方市場份額的減少為代價;而合作戰略則可以通過合作關係建立雙贏環境,競爭雙方都有利可圖。因此在市場上要注重建立戰略合作夥伴。事實上,恰當地運用合作和競爭策略,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合作在現代社會顯得越來越重要了。現代的競爭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雙贏”的結果,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現在越來越多的競爭工業結為戰略夥伴進而合作。他們通過這一策略,不但彌補了各自的不足,還進一步做大了市場這塊蛋糕的份額,獲得了雙贏。事實證明,這種策略更適合於現代社會的生存之道。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汽車生產企業,其規模之大,牌子之響,是別的汽車行業無與倫比的。1984年,出售各種車輛830萬輛,銷售總額達839億元,獲純利潤45億元。但是,隨著世界石油危機的加劇,汽油價格的上漲,又加上世界汽車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通用汽車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通用公司生產的汽車本身油耗大,又多屬豪華型的,價格昂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連連敗北,越來越站不住腳。1991年,公司負債竟達到30億元。史密斯出任通用公司董事長後才為該公司帶來了新的希望。史密斯經過仔細斟酌之後,下定決心,及時調整策略。他采取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迅速地“加入到他們中間去”。經過談判,通用汽車公司與日本豐田公司簽訂了一項協議,在加利福尼亞的分廠生產25萬輛由“豐田”設計的轎車,以通用的“雪佛來”牌在美國市場出售,利益均分。豐田公司見大名鼎鼎的通用公司甘願拜倒自己腳下,自然萬分高興。仿佛自己的身份一時也高了許多。然而就在此時,通用汽車公司已經在暗地裏籌建自己的輕型車製造公司——農神公司。為了防止自己的傳統市場和本來的“農神”市場被日本汽車擠占過去,及時為“農神”正式上市之前進行了試銷。通用公司充分利用了這暫時合作的策略,為自己贏得了時間,贏得了市場。通過試銷,客戶開始接受通用公司的新型汽車。通用公司立刻抓住時機,投資幾十億元,籌建農神公司。農神公司采用了新穎的自動化設備,專門生產輕巧外型。耗油量小的小轎車,其質量和價格與日本產品相差無幾。經過幾年努力,通用公司終於又在美國汽車市場中站穩了腳跟。
戰略合作具有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同時又能高效運用彼此間的優勢資源,達到提升銷量,實現提高盈利水平的作用。
美國經營哲學中有這樣一條功世良言:“如果你不能戰勝對手,那就加入他們中間去。”正是受這句話的啟示,美國通用公司才通過仔細構思,安全渡過了危險期。競爭與合作相輔相成,最具有競爭力的人往往也是最善於合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