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平凡的夏夜的歸途上,龍之介的心髒被刺穿了。
——這並不是一種含蓄的比喻手法,而是一個明確的既成事實。
時年17歲,高一在讀的學生龍之介,在晚自習結束後回家的路上,被人用利刃物理性地刺穿了心髒。
導致這起悲劇的根本原因,是平日作為代步工具的自行車因為輪胎漏氣,讓龍之介不得不選擇步行回家。
為了節省時間,心懷著自己一沒錢二沒長相所以不怕搶劫的僥幸心理,龍之介步入了昏暗無光的街頭巷道。
由這個決定所引起的直接原因,則是在這條小巷中,龍之介遇到了一起惡性的搶劫事件。
當然,龍之介並不是這起搶劫事件的直接關係者。所以準確來講,應該說是龍之介目睹了一起搶劫事件的發生。
如果事件中被搶劫的對象是和龍之介一樣的男高中生,那麼,龍之介可能就隻會撥通報警的熱線,接著就躲在一旁暗中觀察。
然而,被搶劫的對象,卻是女生。
即使警察的辦事效率再高,要趕到這條小巷中起碼也要小半個小時,如果匪徒隻是劫財的話那還好,但是,萬一是劫色的話,那麼……到時候或許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而正好,龍之介借著微亮的燈光,看見了持刀的匪徒正淫笑著走近靠在牆邊的少女。
很顯然,匪徒的目的,不僅僅是錢財那麼簡單。
目睹這一幕的龍之介,意識到眼下已經再也沒有報警求助的餘裕。
如果在這裏選擇後退報警的話,那麼,在警察到來之後,或許正義終將得到伸張,或許罪犯也終會得到製裁,但是,少女的純潔卻有可能是一去不複返了。
所以,現在龍之介所能選擇的道路,就隻有一條——靠自己去將少女解救下來!
這是想要成為正義的使者嗎?還是想成為救人的英雄?兩者都有,又或者與兩者都無關。
龍之介認為,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某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也會有某些需要賭上性命的時刻。
而現在,這件事情就發生在龍之介的麵前,龍之介也迎來了這個時刻。
於是,在滿腔的熱血中,龍之介甚至沒有冷靜地考慮僅憑自己瘦弱的身軀要如何去戰勝手持凶器、身材魁梧的匪徒,而隻是像影視劇中的場景一樣,隨手倒握起一個巷子中隨處可見的啤酒瓶,狠狠地把瓶底砸向牆壁。
啤酒瓶底部碎裂的聲音在寂靜的巷道中回響,龍之介在那一瞬,甚至想象著匪徒會不會因為突如其來的響聲而直接被嚇得拔腿而逃。
結果,龍之介猜中了一半。
匪徒的確是逃走了,但是,方向卻有點不對。
在啤酒瓶碎裂的響聲後出現的慌亂而沉重的腳步聲,並沒有遠離龍之介,反而是與龍之介越來越近。
換言之,匪徒衝向了龍之介。
龍之介的麵前突然出現了匪徒因驚慌而扭曲的臉,雖然隻是短短瞬間的四目相對,卻彼此都從對視的眼神中讀出了對方的恐懼萬分。然後——
“哧——”
在龍之介還沒來得及判斷出下一步的行動時,麵對麵的匪徒卻早已經作出了反應——就如同條件反射一樣,匪徒直接將手中緊握著的利刃向龍之介的胸膛捅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