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陸建偉(3 / 3)

在陸建偉案件結束之後,許琅他們曾經分析過陸建偉走上犯罪道路的心理過程。

陸建偉的父母雖然是工人,但是,他們從小對陸建偉的教育都很不錯,從小就給陸建偉買了很多偉人的書籍,而陸建偉也很聰明,根據當初陸建偉的幾個班主任和老師回憶,陸建偉是個三觀很正的人,在其上初中的時候,老師曾經布置過一篇作文,名字叫,我的夢想。

當時,陸建偉在作文當中寫到,自己長大之後一定要成為馬克思這樣的人物,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和自身的能力,去改變這個世界,他在作文的結尾寫到,自己是為了華夏崛起而讀書,這句話是曾經某位偉人曾經說過的話,可是,陸建偉卻在上初中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覺悟,由此可見,陸建偉在那個時候,還是一個很不錯的孩子。

在大學畢業之後,陸建偉參了軍,他之所以參軍也很簡單,就是覺得軍人的責任很重大,守護的是整個國家,其實,陸建偉本來是想一直留在部隊的,可惜的是,他在部隊的表現不是特別的突出,加上名額有限,他就被迫退伍了,選擇回到了S市,加入了公安係統,從一個編外人員輔警開始做起,一步步成為一個警察。

在陸建偉看來,軍人和警察是一樣的,軍人保衛的是整個國家,而警察保衛的是一座城市,雖然大家分工不同,但是,保衛的東西都是一樣的,因為有當過兵的經曆,陸建偉在參與案件偵辦的時候,都非常的賣力和拚命,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很多在陸建偉看來罪不可赦的犯人,在被捕之後,因為主動交代問題,供出了同夥,協助警方抓捕在逃的嫌疑犯,這些人最後都得到了輕判,這讓嫉惡如仇的陸建偉想不通,他想不通為什麼法律不嚴懲這些罪犯,而是減輕了他們的處罰,在那個時候,陸建偉就開始對國家的法律和司法產生了質疑,這也導致他在辦案的時候,抓捕罪犯的時候,警察實施暴力,也因此,導致他的履曆出現了很多汙點。

麵對上進領導的批評和處罰,陸建偉更加的想不通這到底是為什麼了,自己那麼拚命的抓捕罪犯,守護一方平安,卻遭到了這樣的待遇,尤其是,當他想加入刑偵二隊的時候,一切都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卻因為心理素質不過關而被淘汰了,他的那種不滿情緒愈發的濃鬱起來,最後,他選擇了辭職。

如果說,辭職離開公安隊伍,隻是他個人心理的不滿的話,那麼,老人的死,還有老人那個吸毒的兒子的醜惡嘴臉,警方也拿他沒辦法的時候,徹底的讓陸建偉產生了以暴製暴的想法,在他看來,既然法律和司法無法懲治這樣的社會渣滓,那麼,他就自己來,哪怕自己最好也會一死也在所不惜。

事實也是如此,陸建偉一共殺害了七個人,而這七個人都是有著種種罪不可赦的罪行,他們曾經做的事情,雖然在法律上不夠判處死刑,但是,在道德層麵上來說,他們早已經被人們判處了死刑,這七個人的遇害,在當時非但沒有讓人們為他們喊冤,反而拍手稱快,覺得這樣的人死有餘辜,而殺害這七個人的懲罰者被人稱之為S市的羅賓漢。

盡管,那七個人確實死有餘辜,罪大惡極,可是,他們的罪行應該由法律來審判,而不是由某個個人來靠私刑處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剝落他人的生命,哪怕陸建偉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他依然是違反了法律,可能,陸建偉自己在采取行動的時候,就知道了這個結果,所以,他最後選擇了自殺。

在陸建偉案件偵破之後,許琅他們的心情是非常沉重的,如果,陸建偉不是走入了一個極端的話,那麼,他肯定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警察,比大多數警察都要優秀,陸建偉之所以走上極端,主要還是看多了太多的罪惡不公平的事情,這些陰暗和積鬱長期壓在心底,沒有地方宣泄出來,從而,由量變引起了質變,一步步把他推向了罪惡的深淵。

在陸建偉案件結束之後,警方領導研究過這起案件,開始加重了對在職警員的心理素質的培訓和疏導,畢竟,警察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許琅當初因為毆打犯人而被停職,最後選擇辭職,其實,許琅也差一點步入了陸建偉的後塵,不過,萬幸的是,許琅當初身邊有刑偵二隊的兄弟,還有舒悅一直陪伴著他,才沒有走上哪一步,不然,許琅的結局也許和陸建偉沒有太大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