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篇
善滅不善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無知無欲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人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不為。為無為,則無不治。
窮則守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槖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無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無之以為用
三十輻其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也。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葆此道者不欲盈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混兮其若濁,曠兮其若穀。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能弊複成。
成功即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侮之。信不足,有不信,由兮其貴言。成功遂事,百姓皆謂“我自然”。
少私寡欲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言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
嬰兒食於母
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眾人熙熙,若享太牢,若登春台。我泊兮其未兆,若嬰兒之未孩。乘乘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餘,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漂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順眾父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然也?以此。
執一以為天下收
曲則全,枉則正。窪則盈,弊則新。少則多,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惟不爭,故天地莫能與之爭。古人所謂“曲則全”,豈虛語哉?故誠全而歸之。
天地弗能久
希言自然。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道德之。同於德者,德德之。同於失者,道失之。信不足,有不信。
聖人善救人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適。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而無棄物,是謂襲明。善人,不善人之師。不善人,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複歸於無極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奚。為天下奚,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複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穀。為天下穀,常德乃足,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是以大製無割。
天地相合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始製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川穀之與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