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人性抱怨,終讓你愈加軟弱(1 / 3)

第十六章人性抱怨,終讓你愈加軟弱

引言

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同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抱怨的人的麵具下,其實寫滿了悲傷和哀愁,其實更多的是對生活中現實的不滿。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種自我防衛機製,要完全斷絕的確很難。如果你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做到停止抱怨,那麼至少應該在抱怨的時候提醒自己,這個抱怨隻是暫時的出氣宣泄,可做心靈的麻醉劑,但絕不是心靈的解救良方。

第一節人性抱怨大揭秘

這個世界上的人太多,愛太少,苦難忍,錢難賺。很多人都覺得活得累,於是抱怨變成了最方便的出氣方式。但抱怨除了眼前的短利以外,很多時候不但不解決問題,還會使問題惡化。如果抱怨上了癮,不但人見人厭,自己也整天不耐煩。

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一些人幾乎對任何事情都不滿,好像自己前世裏是皇孫貴婦,怎麼都無法接受當前的平凡生活。

有一對夫妻結婚後天天鬧矛盾,最後去見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艾立克森。老艾聽罷雙方滔若江河的抱怨,說了一句話:“你們當初結婚的目的就是為了這無休無止的爭吵抱怨嗎?”那對夫妻聽了頓時無語。據說後來重新恩愛似蜜。

有種人“寬於律己,嚴以待人”,任何事都是別人的錯,其實那是自戀主義者的表現。因為一切以自己為中心,所以任何不利自己的東西都是他抱怨的對象。

抱怨是人性中的一種自我防衛機製,要完全斷絕的確很難。如果你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做到停止抱怨,那麼至少應該在抱怨的時候提醒自己,這個抱怨隻是暫時的出氣宣泄,可做心靈的麻醉劑,但絕不是心靈的解救方。

一個真正超越紅塵瑣碎的開悟者,第一要達成的境界就是停止抱怨。麵對一切的誤解、攻擊、詆毀、讚譽、過獎,開悟者都能做到以開放的心坦然承受。古人道“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那就叫“不畏紅塵遮望眼,月輪穿沼水無痕”。

停止抱怨看起來幾乎不可能,其實大家也明白,這原本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簡單事。古話說“直心是道場”,如果你能做到完全不抱怨,平平常常擔起自己的責任,那麼你的人生境界就非常不簡單了。

我們很難找到一個成功人士會對環境大發牢騷,抱怨不停,煩躁不安,盡管他可能克服了天大的障礙才有他的成功。相對的,我們卻常常見到老實人不斷抱怨環境惡劣,社會不公,因為他缺乏喜樂和富裕。真正的問題是:哪一個先行——態度或成功?答案是,在所有的情況下,要先有勝利的、正麵的態度,才會有終生的富裕。

不要抱怨“我不行”,你就會對自己有一個比較正麵的看法。它所需要的隻是一個簡單的決定,決定阻止自己掉入抱怨的老習慣。起初可能很困難——甚至可笑。習慣是很難更改的。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卻值得努力。當借口或抱怨浮上心頭時,輕輕把它趕走,好比你趕走野餐上的蒼蠅一般。不要過於擔心。你很快就會習慣沒有抱怨的生活所帶來的美好感覺,以及隨著你嶄新的勝利態度而來的成功。

抱怨的人不見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歡迎。抱怨的人以為自己經曆了世界上最大的困難,他忘記了聽他抱怨的人也同樣經曆過這些,但感受不同。它像煙頭燙破一個氣球一樣,讓別人和自己泄氣。

天下有好幾樣無價值的行為。譬如,在沙漠裏推銷一隻船,收藏魚刺,再就是抱怨。寬容地說,抱怨屬人之常情。“居長安,大不易”,難道不許別人說一說苦悶嗎?然而,抱怨之不可取在於;你抱怨,等於你往自己的鞋子裏倒水,使行路更難。困難是一回事,抱怨是另外一回事。抱怨的人認為自己是強者,隻是社會太不公平。如同說,全世界的人合夥破壞他的成功。這就可能把事情的因果關係弄顛倒了。

抱怨不同於坦然承認自己的失敗。敢於承認失敗的人,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如同看到一個傷痕累累的、神色平靜的勇士,如同英雄。而抱怨,是明明失敗卻不承認失敗,明明有傷,卻把傷口裝扮成花朵的懦夫。人本來同情弱者,由於抱怨的人氣急敗壞,反而得不到別人的同情。

英國航空公司曾經處理一件旅客抱怨的事件。在一班由倫敦起飛的班機上,有一位財大氣粗得中年婦女,被安排坐在一名黑人旁邊。她發現之後大為不滿,馬上把空服員找來,並且大聲的抱怨:“我付了錢是來享受這一趟舒適的飛行,你們卻把我安排在這裏,我可受不了坐在這種地方,給我換個位子!”

“很抱歉,女士。”空服員回答:“今天的班機客滿,但是為了您的需求,我可以去為您查查看還有沒有空位。”

幾分鍾後,空服員帶著好消息回來。

“女士,很抱歉,經濟艙已經客滿了,我也向機長報告了這個特殊的情況,目前隻剩頭等艙還有一個空位......。”

中年婦女得意的看著四周的乘客,起身準備移往頭等艙。

不等那名女士說話,空服員接著又說:“在這種情況下將乘客提升到頭等艙,是我們從未遇見的狀況。但我已經獲得機長的許可,他認為要一名乘客和一個讓她厭惡的人同坐,真是太不合情理了。”

此時,空服員微笑的對著那名黑人說:“先生,如果您不介意的話,我們已經為您準備好頭等艙的位置,請您移駕過去。”

周圍的乘客起立熱烈地鼓掌,中年婦女羞愧的低下頭。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後,非但不輕鬆,心情往往更糟,懷裏的石頭不但沒減少,反而增多了。常言說,放下就是快樂。包括放下抱怨,因為它是心裏最重的東西,又是最無價值的東西。

人們之所以傾心於那些樂觀的人,是傾心他們表現出的超然與舉重若輕。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氣和信仰,樂觀的人都具備。他們在自己獲益的同時,又感染著別人。人們和樂觀包括豁達、堅韌、沉著的人際交往,會覺得困難從來不是生活的障礙,而是勇氣的陪襯。和樂觀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得到了樂觀。

許多人都抱怨過處境的煩難,發現無濟於事之後便緘口了。抱怨相當於赤腳在石子路上行走,而樂觀是一雙結結實實的鞋。抱怨喪失的不僅是勇氣,還會失去朋友。誰都恐懼牢騷滿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傳染。失去了勇氣和朋友,人生會變得很難。所以抱怨的人繼續抱怨,他們不知道,人生有許多簡單的技藝可以化險為夷,閉嘴就是其中妙諦之一。

第二節抱怨將耗盡你的最後一滴熱情

人類社會是一個共生共存、相互依賴、互為條件的網絡體係。任何一個人的事業,都離不開他人的協作、幫助和支持。做人、做事、建功、立業,無不需要營造一個和諧相融、互助友愛的人際環境。而發牢騷、說怪話、抱怨不止、議論不休,是對良好人際關係的最大破壞,使一個人喪失可能獲得的外部資源和幫助。發牢騷還不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環境中,發牢騷等於畫地為牢,它會使你遠離組織、遠離朋友、遠離幫助,最終遠離成功。遇到不如意事情時發脾氣、發牢騷,是最不理智的選擇。

不要抱怨自己沒有機會,應該捫心自問,當機會來臨的時候,你在幹什麼?你認真分析過你的工作能給你帶來什麼樣的成就嗎?你認真思考過怎樣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成為行業精英嗎?你是否把對別人職位和薪水的羨慕,轉化成努力工作的動力,而不是抱怨呢?

當你麵臨一個新的機會時,我們不妨先試一試,一旦感覺這樣的機會適合你發展了,再付出巨大的行動也行。如果對一個新的機會開始就說“不”,“我不行”,甚至連看一眼的機會都不給,那我隻能認為這樣的人一生中不會有輝煌和成功,因為他選擇的是平庸。

李姐午飯後歸來,進門見小雪在讀書。

李姐:(意外地)喲!小雪,看的什麼書啊?

小雪:(把封麵展示給李姐,微笑著)關於營銷的。

李姐:(驚訝地)這麼用功?不應該啊,咱部門可沒人愛學習!

小雪:(不好意思地笑著)剛做這一行嘛,想多學點兒銷售的經驗。

李姐:(嘖嘖地)新來的就是不一樣,還帶著激情呢!(搖頭)唉,以後你就明白啦,工作可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美好!

小雪:(放下書,好奇地)哦,這話怎麼說?

李姐:你以為工作努力了就能有發展?

小雪:(愣了一下)……是啊,領導不是說業績好就能當明星嗎?

李姐:可拉倒吧!那也就是表麵說說。在咱公司,真正有發展的還得是那些上麵有關係、會混的人!

小雪:(半信半疑地)是嗎?

李姐:還別不信!你認識調研部的副經理嗎?

小雪:好像開會的時候介紹過……(努力回憶著)是姓馮的那個?

李姐:對,就是他!以前也是咱們部的,和我一組。業務一點也不行,每月成績都是小組倒數!可是人家和領導關係好啊!結果咋樣?哼,去年年底崗位調整,人家到調研部去當領導了!

小雪:是嗎……

李姐:(意味深長地)所以我說,小雪啊,你也別把人生想得太美好。很多時候,並不是你努力就可以實現夢想的……

小雪:(看著手裏的書)我隻希望能提高自己的銷售能力,其它的也無所謂啦。

李姐:(撇嘴一笑)你怎麼知道能力提高了就行啊,最後還不都得看數據?想著容易,現在業務多難做呀!

小雪:(點頭)市場競爭激烈,業務確實挺難做的,不過我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種磨礪的經曆……

李姐:(打斷小雪的話)你還真是樂觀!(歎氣)以後你就知道了,像咱這種小規模的公司,業務永遠都難做!

小雪:(不理解地)經驗再多也不行?

李姐:(笑)那當然啊!你想,同樣質量的產品,人家大公司多有名啊!客戶都主動上門找。可咱們呢?求爺爺告奶奶地多方聯係,最後跑斷腿,也沒幾個地方答應跟你簽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