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風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間的風俗習慣。它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采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這種生活文化是人民群眾在社會生活中世代傳承,相沿成習的生活模式,它是一個社會群體在語言、行為和心理上的集體習慣。
日升日落,鬥轉星移,曆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係念和玄想,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曆史留給世人的不僅僅是四大發明、萬裏長城、絲綢之路和漢唐盛世,還有點點滴滴的民俗文化,如文化廟會、花會、農民畫、民間藝術及民居民俗……中國土地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區,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獨有的生活狀態。再加上曆史上多次民族遷徙、朝代更迭、戰爭等原因,形成了各種歲時、節令、信仰、娛樂以及奇異的婚俗、禮俗、衣俗、食俗等等,正所謂“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
在這裏,“風俗民情”是一個區域的人民的文化傳承,其精神特質浸潤在一代代人的生命曆程中,流淌在一代代人的血脈裏,反映在當地的民居、風土人情,乃至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等之中,充滿個性的生機。在這裏,風俗民情也可看作是“人俗”,它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來處和記憶。
為此,本書選編了自秦漢到明清以來各個地區的物質生活民俗、社會組織民俗、歲時節日民俗、人生儀禮、民間信仰、民間科學技術、民間口頭文學、民間藝術等方麵的內容,向你再現古代社會民俗的多姿多彩,詮釋這些傳統節日或風俗民情所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