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揚擔著一捆木柴,沿著常走的林間小路返回木屋時,時間剛好是正午。

因為剛剛從林中一棵樹上摘了幾個青色的野果填饑,所以他現在並不是很餓。

唯一讓他覺得遺憾的是,趁著休息的間歇,他興致勃勃的在樹林裏四下搜尋了幾遍,但是結果卻讓他掃興不已。

“一隻能吃的都沒有。”他忍不住歎了口氣。

除了枝杈間的鳥雀、一些腐枝枯葉間鑽進鑽出的蛇蟲鼠蟻、溪流中的幾尾小魚,這座昆侖山脈末梢的無名荒山裏,再也找不到哪怕一隻可以當做食物的野獸了。

當然,這種對於食肉動物(姑且這麼說吧)極為尷尬的狀況之所以會出現,其一是因為荒山裏的野獸本來就不多。其二則是那些苟活的野獸沒有一隻幸免於難,都被莫揚給吃掉了。

說起來山裏的野獸大多是野狼、野豬之類的凶猛生物,但是莫揚卻能將自己在食物鏈上的排名往前挪了好幾位,原因就在於他是一個真正的高手。

這事說來話長,但絕不是言過其實。

莫揚十七歲,在山裏生活的日子比他在城鎮裏呆的日子要多得多,當然這種事是他無法左右的。他的身份是一個孤兒,大約三歲的時候被吳天師父撿到。

而吳天師父的身份則是八卦掌這一門碩果僅存的一位宗師。

八卦掌又名遊身八卦掌,是華夏的一種傳統拳術,在本就流傳不算廣的情況下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自然免不了慢慢凋零的命運。

門中的高手也好,弟子也罷,絕大多數都放棄了功夫,轉而一頭紮進生活的泥石流裏越陷越深。

這種做法自然是正確無比的。

在一個21世紀的文明社會裏,講道理的方式有很多,卻唯獨不會用拳頭,就算一個高手的功夫再好,也難以掀起什麼風浪來。

更何況一個人在社會上生存,肯定得需要錢,但是整天打拳卻沒法賺錢,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跟浪費時間無異,那學習拳法還有什麼意義?

十幾年前吳天師父經營過一家武館,收入不高,而且後來武館已經收不到弟子了。

心灰意冷之下,吳天師父決定找一座荒山,去過那種閑雲野鶴的生活。

山找到了之後,他先是雇人在一處穀地建了三間木屋,然後托人開車將所有東西一股腦的拉到了山裏來,接著便住下了。

也就是那時,他在小溪旁撿到了莫揚。

這個名字就是吳天師父取得,其中有一個寓意,‘俠以武犯禁’是大忌,而這名字則時刻提醒徒弟‘切莫張揚’。

莫揚的身世有幾分可憐,他在兩歲的時候就被父母丟在了山裏的小溪旁,幸好是被師父撿到,不然的話,他說不定已經被什麼野獸給吃掉了。

不過莫揚性格裏有種樂天的因素在,即便是被父母丟棄,而且在長大後從吳天師父的口裏知道了真相,他也沒有表現的多麼悲傷。

對他來說,從沒有見過父母,甚至都不知道他們遺棄自己的理由。

但是十幾年過去,莫揚的內心深處本就不多的怨憤早已被時間衝刷的一幹二淨。

莫揚不到五歲就開始學習八卦掌。

以吳天師父的眼力來看,莫揚是一個天賦極高的武道天才,他的身子骨、韌性耐性、意誌力以及最重要的悟性都是數一數二。

而莫揚後來的表現,也確實印證了這個觀點。

武道一途有宗師的說法,要知道大多數人修習拳法,往往隻能一拳打出一道勁力,這道勁力又被稱為明勁。

至於宗師則能在打出一重勁力的同時,接著打出第二重乃至第三重勁力,明勁過後的一重重力道便是暗勁,能夠十倍百倍的提升拳招的威力。

按照吳天師父的說法,暗勁並不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說法。

從人體力學的角度考慮,這種發力方式涉及到了肌肉、筋膜、骨絡以及神經中樞等多方麵的協調。

但是,暗勁實在不好掌握,最重要的還是在於體悟。

舉例而言,大多數人打虎形拳,就好似是在宣紙上勾勒一頭墨虎,形描摹千遍萬遍,才能勉強有一絲神韻。

打拳打到形神兼備,距離練出暗勁就不遠了。

隻不過修煉暗勁就像是慢筆作畫,隻能靠下功夫慢慢磨,可能幾年,也可能幾十年,這也是很少有年紀輕輕的武道宗師橫空出世的原因。

但是莫揚的情況卻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