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年間,一鄉野書生中舉,一朝得勢。入朝為官十餘載,娶三房夫人,育有三女七子。三年後,三夫人歿,留有一女收養於老太太門下,老太太百年後隨大房入家譜,與其子女並為嫡係子女
?
眼看著入了秋,宋府的花園卻顯得格外怡人。稀稀疏疏長了些許野花,幾顆石榴倚在樹上紅的發紫。今日,兩位娘子陪著老太太在涼亭裏拉家常。“今日沒什麼胃口,想是這天氣太熱,都入了秋了也沒有半分涼意。”說話的正是二娘子。
丫鬟站在一旁扇著扇子。老太太便也隻是聽著不說話。
一旁的大娘子瞧著老太太有些不高興,便說道:“母親,正逢重陽,石榴紅了,今兒一早六哥就摘了許多,想著您愛吃,便托我給您拿了些許。”
老太太自是愛孫子的,尤其是宋府的六哥。道:“六哥兒拿的自是要吃的。”
大娘子此時目光才從老太太身上落下來,欣喜的對著丫鬟吩咐道:“快呈上來。”丫鬟素香也暗自高興“唉……奴婢這就去取。”
二娘子也沒閑著,生怕大娘子把風頭全占了,趕緊說道“老太太,昨兒個春蘭見城外的桂花開了,今兒就做了您愛吃的桂花糕。來,您嚐嚐。”說著便往老太太盤子裏夾了一塊桂花糕。
老太太嘴裏吃著石榴,吐出子來,丫鬟拿了漱口杯給老太太漱了口,又吃了一口桂花糕“論這桂花糕還是樂兒做的好。”
說著放下筷子,用手帕擦擦嘴角的殘漬道“罷了,今兒個就到這兒吧,大人回來沒有?”
“還沒呢,大人說晚膳在宮裏用,叫老太太不要等他。”丫鬟巧兒不慌不忙的解釋道。
巧兒是老太太的貼身侍女,姑娘時候就已經跟著老太太了,是老太太最信任的人。“嗯。”老太太起身吩咐道“大娘子,還等什麼,差不多就吩咐下去開飯吧”。
“兒媳知道了,看母親這番是要去西苑?”
“我去看看樂兒,晚飯送兩份到西苑吧。”說著便朝著西苑走去。
看著老太太遠去的身影大娘子不由得感歎“冬樂這孩子也是可憐,她娘剛死,不知道她這小小年紀撐不撐得住。頓了頓說:素香,你去把我剛嫁過來時那件虎皮襖子給冬樂送過去,天冷了,別再凍著身子。”素香自是為著主人的,即使不願意也遵從了大娘子:“是”。
“她那麼小哪知道傷心難過啊,我說大娘子,你這做麵子也別拿這值錢的啊,就丟些銀飾什麼的作罷。”二娘子譏諷道。
是啊,她隻有八歲,三娘子從小就體弱多病,生了宋冬樂,更是一日不如一日,能撐到現在已經是天恩了。
“二娘子說話可得講良心,三娘子在世的時候你也沒少受人家接濟,如今人沒了,你還是謹言慎行吧,不然這府裏又該傳出什麼不好聽的話來,到時候可別怪我沒提醒你。”說著,大娘子甩甩衣袖消失在花園盡頭。
剩下二娘子一臉啞然,神色緊張的說不出話來。又氣又惱,想來是壓著火又像是做了什麼虧心事一樣:這老太太真是不知好歹,冬樂才八歲,哪會做什麼桂花糕,這分明就是偏心。嘀咕著往正廳走去。
西苑裏,八歲的冬樂正縮在角落裏不敢出來見人,陽光從窗戶外照進來,顯得格外的淒涼。
“姑娘,你出來吃點點心吧。”門外的丫鬟扯著嗓子喊道。宋冬樂任由他們再怎麼叫既不吭聲也不吵鬧哭泣。
“樂兒,把門開開,看看祖母成不成?”老太太這會兒才趕到西苑,卻曾以為宋冬樂舍不得娘,來安慰安慰,沒成想,這不哭不鬧的,已經好幾天沒吃東西也不出來見人了,老太太見狀越是心慌:“樂兒,祖母餓了,想吃樂兒做的桂花糕了,樂兒出來給祖母做桂花糕好不好呀?”老太太有些焦急,一邊問著又一邊對身旁的丫鬟說:“樂兒進去多久了?”“一下午了,起初是不吃東西,現在便是連人也不想見了。”老太太更是沒了主心骨:來人,把門踹開。
正在幾個壯漢要把門撞開時,門卻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