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醉清風 第四百二十三章 火器之威(1 / 2)

卷九 醉清風 第四百二十三章 火器之威

洛陽城一戰,蕭然決定性的作用再次體現出來。如果沒有那些厲害的火器根本不可能強行將城門炸開。雙方至少有兩萬多萬的士兵,在戰爭中間喪生,如果不是事出突然,傷亡的數字還會大幅增加。包括太子夏洛在內,剩下的士兵全數被俘,包括大量平民。

出人意料的是,殘暴的突厥人倒是意外地沒有屠城,相反被俘虜的士兵與平民均無生命之危,隻是在一定程度上被限製了自由。洛陽城的舊官員並未被撤職,不過卻成為了傀儡。通過這些有用的工具,達到管理俘虜與平民地目的。

這個世界上從不缺乏貪生怕死之輩,爬得越高的人就越怕死,因為他們享受慣了榮華富貴,對這個世界還有著不輕的眷戀。況且突厥大軍在占領了這座城池之後並非橫行暴戾,為所欲為,尚且留給他們部分權力。遭遇本以為的滅頂之災的暴亂過後,卻碰上這等好事,是很難拒絕的。原本想要以死相搏的信心也在一點一點消弱。就連被俘虜的夏家軍也不得不眷顧自己地親屬,因為他們中許多人的父母妻兒乃至兄弟姐妹的姓名,都掌握在敵人的手中。

“連蕭然這樣的大英雄都叛變了,自己這些小人物又有誰會在意。無論如何命是自己的。”如此一想,僅有的一點愧疚心也蕩然無存。當然,他們還要在突厥人的監管下維持著秩序,防止暴亂。“師夷長技以製夷”這道理也是蕭然提出來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馬背上可以打天下,卻不能用這種方法來治理天下。”蕭然的長篇大論起到很大作用。

突厥可汗不愧是隻用了十餘年就整合了整個草原部落的天可汗。目光長遠,力排眾議對蕭然的建議也是予以采納。再鐵血的漢子,在親情這道溫柔卻無法割斷的繩索麵前都會束手無策地,於是他們隻能屈服。管束他們的又都是漢人,至少表麵上抵抗情緒會小得多。表麵上看去。洛陽城與之前無異,經濟,生活都沒有產生太大的改變。如果不是城牆上的旗幟已盡從龍旗變作草原標誌性的狼旗。人們幾乎忘了這座城市已易主,以及那數萬逝去的英魂。

當日攻城,他們記憶最深刻的當屬洛陽城上空那鋪天蓋日的金雕,在大棚神鳥的率領下,巡視著整座城市。那個難忘的日子,平民們一直都待在自己地房間中,直至天黑等他們壯著膽子走出外麵時。戰場早已清理完畢,沒有一具屍體。雨水衝洗著城市,像是要洗刷所有的罪惡。

平民不像弄權者,隻要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他們就已足夠,雖然換了統治者,不過生活依然穩定,國破家亡,洛陽城雖淪陷,依舊是一家人在一起。那麼他們也沒多少人有所異心。之前他們之所以抵製突厥,是因為突厥人燒殺搶掠實在臭名遠揚。很難想象,以暴戾粗魯的突厥人,也懂得使用懷柔的手段,然而這種手段確實比暴力鎮壓更有殺傷力,因此使得突厥人以最少的力量,便將整座大城牢牢地控製在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