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熱河抗戰-第四十四節 黯然
李琮的撤退並沒有向中國軍隊的集結地點去,而是反向運動,穿越日軍的防線,又把部隊開回到赤峰北部,隱蔽起來,李琮並不打算去參加那著名的長城會戰,畢竟,那隻是又一場熱河抗戰的翻版,軍隊在倉促間被拉上陣地,而且在長城蜿蜒盤行的崇山峻嶺之上,根本不能修築完備的野戰工事,就算能構築一定的野戰工事,在日軍的飛機大炮下,也會很快變成士兵的墳墓,一旦日軍攻占這些製高點,缺乏重型武器的中國軍隊,就隻能望洋興歎,徒喚奈何,唯一的辦法就是靠士兵的性命去衝擊,當然,這多數情況下,在日軍優勢火力的打擊下,中國軍隊士兵的攻擊行為,隻能是成為日軍的活靶子,也許最終隻能靠士兵的屍體壘到和山一樣的高度,才有可能攻下這些製高點,所以,曆史上的長城會戰被稱之為血肉磨坊,一點也不過分。
李琮可不願意把自己經過浴血奮戰的部隊耗費在這樣的戰鬥中,盡管這是一個民族麵對外族入侵時,應該挺起的脊梁,可是,就這麼活生生的把自己的脊梁送到別人的鐵錘邊,讓別人肆無忌憚的砸著,李琮是決不會願意的。如果是日軍處在中國軍隊的境地,那李琮還可以考慮毫不猶豫地揮舞自己的鐵錘將日軍砸個稀爛。
再者,李琮退至赤峰北部,一是因為日軍並沒有完全占領這裏的廣闊地區,日軍隻是占領了大部分的大一點城鎮,剩下的農村地域,還處在日軍監控的真空地帶,所以,李琮很容易就穿越了日軍的防線,然後如龍入大海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二是因為,李琮在這裏有大批的部隊打遊擊,李琮要把這些部隊都收攏起來,以免被打散了,又是一筆不小的損失;三是因為李琮必須要趕回榆林去了,榆林地區戰略空間狹小的問題日益突出,所以,李琮必須趕回去,趁現在這個有利時機,發動擴展戰略空間的行動,然後開始大力發展自己需要的工業和農業,以利將來的備戰,這段時間,全國民眾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中日戰爭的上麵,很少有注意力關注西部地區的事情,因此,李琮必須現在盡量為自己爭取空間,如果再等幾年,中日戰爭全麵爆發,全國民眾必然要求全國上下一致抗日,對於軍閥間的混戰,必將產生極大的憤慨,不利於李琮正麵形象的建立,不利於李琮在政治上獲得優勢,況且,李琮也要趁這幾年,把自己的軍工行業多多發展,以便將來和日軍作戰時,不至於彈藥不濟。
綜合這幾點,李琮必須要盡快回到榆林,指揮坐鎮。
在短短的4天內,李琮將部隊按兵不動,靜靜地等待著打遊擊的部隊回到自己的身邊,4天後,李琮的部隊終於回籠完畢,當初派出去的3000多人,現在已經發展到了4000餘人,雖然,有的部隊因為缺乏經驗被日軍全部殲滅,但,大部分的隊伍還是得到了鍛煉。
當下,李琮向大家講述了自己將要去的地方,並申明,去留自由,不強迫,很多人聽說要去榆林,有的心裏十分願意,這些都是跟隨李琮征戰了好一段時間的人,有的則不願意,但是,又沒有好的去處,因此,不得不跟隨李琮前往榆林,還有的則是堅決不願意,李琮也隻好聽之任之了。
最後,留下來的大約有6000餘人,而且隻有極少數是新兵,幾乎全部都是老兵,這讓李琮欣喜不已,走的那些,大部分是義勇軍和零零散散的地方抗日武裝,戰鬥力極弱,這些大都是有家室在當地,所以,不願意離開,李琮也和他們好聚好散,並相約,如果有一天情況不妙,他們都可以去榆林,李琮決不虧待,李琮還將自己的所有火炮和重機槍都送給了這些隊伍,雖然彈藥不多,但至少還可以增強一下他們的實力,如果能殺點鬼子,也算是這些武器有了個好歸宿了,畢竟,李琮要率領部隊快速通過察哈爾和綏遠地區,輕裝前進是必須的,不過,李琮大仁大義的舉動,讓這些選擇離開的人感動的熱淚盈眶,依依不舍的和李琮告別。
整編好隊伍,李琮迅速率領部隊直插察哈爾地區,在距離承德最近的地方,去和另外一支隊伍的彙合。
在離開熱河境內之時,李琮回過頭看了看這片他戰鬥了一年多時間的地方,李琮的心情還是有點黯然:要是自己的部隊彈藥充足,也許自己還可以多在熱河打幾仗。
就在李琮等待自己部隊的時候,日軍第六師團的主力,高田的36旅團和茂木的騎兵第4旅團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日軍第六師團的師團長阪本政右衛門沒有食言,他將日軍攻熱的總指揮小磯國昭和岡村寧次請到了赤峰,參加日軍的入城儀式。
日軍的儀式相當的熱鬧,小磯國昭和岡村寧次走在隊伍的最前麵,阪本政右衛門跟在身後,再就是隨行的大批日軍軍官,高田和茂木兩人等候在赤峰的城門口,迎接入城隊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