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穀是訂國人在邊境最喜歡幹的一件事。說白了就是間糧食財物以供軍隊,類似於強盜搶劫。洪本聽胡義說要打草穀去,足足愣了有半柱香時間,北京城雖離邊關不遠,可是離得最近的關口也有二百裏,除了關外的蒙古,他實在想不出胡義能帶人到哪去打草穀。
天子腳下,可是眾目睽睽,他再得皇帝寵信,也不能光天化日跑去打百姓們的草穀吧。正想出聲問問,卻見胡義對著那疊自己抄回來的檔料呆,心下一動,應聲退了出去。
萬安派來的人是翰林院修撰張子儀,翰林修撰隻是從六品,也是個冷門官個。翰林院的主官為翰材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但凡進了翰林院的,除非當今皇帝熱於文事方有機會入聖眼,他日出閣入相;若是當今皇帝不好那種風騷,那他們就隻能祈禱自己攤上一個東宮講師的職位,在太子儲君麵前露露臉了,他日新皇登基,照樣可以出人頭地。後世高拱、張居正便是走得這條道路。若二者皆無,那隻能清水衙門冷板凳,做那以文會友的閑逸雅人,每日流連於書海之中。等到資曆到了,外放出去做知府同知小然後差不多就在這個位子上終老致仕。回家做鄉仲去。
張子儀已經人到中年,卻還是個從六品的修撰,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他的仕途差不多就到此結束了。因為能入內閣的學士隻有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春坊和翰林學士,按照正常晉身順序,他要晉翰林學士得有十二年,這中間還不能有任何意外,就是他上麵的侍講學士、侍讀學士有缺,他就得第一時間頂上。若是哪個環節不順。碰上官二代、富二代之類搶占社會資源一類的角色,那他就得花上更多的時間去等待,若是等不下去,也就隻能走走吏部關係,謀個外放出京。當然這也要看皇帝心情好還是不好,若是碰上萬曆那樣的皇帝,就是吏部同意你外放了,你也得苦等若幹年才能等到皇帝的朱筆禦批:
不過他現在跟萬安攀上關係,名單由他送來,可見在萬安那裏還是頗得器重的,他日會不會坐飛機般的升官倒也說不定。萬安主政十三年。直到憲宗病死,其間是提了不少人,這張子儀八成就是其中一員了。因不知這人日後會不會成為朝中大員,所以胡義很是熱情的招呼這位修撰落座,準備和這位現在冷門,他日說不定大熱的文官套套近乎。今後也好互相一下,豈料人家並不領這情,臉一直繃著,不冷不熱的。
將萬安著人擬就的名單交給胡義後,張子儀就匆匆告辭了,一句多餘的話也不說一句。人家要走,胡義也不好留,隻好訕訕的起身目送他離開,本來想問問李東陽的近況。現在也隻能憋在肚子裏了。待張子儀走後,胡義才自嘲的笑了笑:難道這些輸林院的都不喜歡跟我們這些太監打交道嗎?轉念一想,又有些瞧不起這張子儀,這人能上萬安的賊船,可見人品也不怎滴,卻還要裝模作樣,與太監保持距離,以顯自己清高,這分明就是既當婊子又想立塊牌坊。真他娘的無恥!
萬安的這份名單從上到下共有十八人,且與胡義估計的一模一樣。上麵列著的這些人無一例外全是些勳戚。排在第一的則是周太後的弟弟,憲宗的舅舅定義侯周順了。其下是定國公徐光作、外戚玉田伯蔣輪、昌化伯邵慧、朗聖夫人、宜興公主駙馬馬誠、嘉善公主王增等人。這十八人中除了瑞安伯王源在承襲爵位的同時任著中府都督同知一職外,其他人都沒有朝庭官職。不過就算如此,這些人也是輕易動不得的,誰不是如老樹盤根般,勢力錯綜複雜的。如果有時間,胡義寧可在九兒登基之後再去惹這些人,那時新皇上個,老家夥自然硬不過胡義這新晉。不過現在也顧不得那麼多了,永州京營作的孽,胡義可不想項忠再在陝西上演了,時間就是生命!
柿子撿軟的捏雖然有些欺軟怕硬的味道,但不失也是一種好的計策,這種做法好比挖牆角,把最下麵的那些收拾了,餘下的大頭自然孤立無援,到時動與不動就主動得多了。
很快,篩選一遍後,胡義把視線停留在了嘉善公主駙馬王增的名字上。嘉善公主是英宗朱祁鎮長女,母親是王惠妃,就是宮中的王太妃。她於成化二年下嫁原兵部尚書王撰之孫王增。之所以選擇王增作為先開刀的對象,因為胡義知道明朝的駙馬是最好欺負凹曰混姍旬書曬齊傘以川未。更何況他老婆嘉善公主隻是王太妃的女兒。又不是啊一穀舊的女兒,在感情上和憲宗差了一些。動她的老公要比先動周太後的弟弟周順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