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雖是不請自來,但我華夏古國還是有待客之道的,能留多少就留多少.既然前麵沒人留客,那就追著留吧!"
曾經得身份,京城保衛戰的勝利怎能令我滿意.但哪需我多嘴,前沿陣地上,最早明了敵軍動向的部隊已追出去了.就如鮑超,是跳著腳命令因第九師到來而得以喘了一口氣的臨時合成部隊:"跟上去,揪住龜兒子狠狠打,隻要別衝到海裏被龜兒子的軍艦撞了腦袋!"
一批批解放軍將士饒到敵軍前方打阻擊,剛剛由守轉攻地解放軍組織上難免混亂,YF聯軍從廊坊到京城打了五天,撤退隻用了三天.但到了廊坊,攻守轉換了三天的解放軍各部隊協調了起來,利用連貫京津兩地的坑道,從西南北三麵裹住了YF聯軍.因要防備敵軍狂性發作而殺回馬槍,不可能用太多部隊打阻擊,所以對YF聯軍撤退地東方控製不嚴.但仇恨支持著解放軍阻擊部隊不打到最後一人決不罷休,照樣使敵軍不能肆意逃竄.
驚慌中,威斯特法倫犯了一個錯誤.他為了加快撤退速度,數次舍棄部分軍隊對追擊地解放軍進行阻擊.可是,在亞洲狂妄慣了得YF聯軍很少有阻擊戰經驗,而且,威斯特法倫危急中忘記了是在別人國土上.
解放軍根本不和YF阻擊部隊糾纏,隻派小股部隊牽製.隻要敵軍主力退卻稍遠,這些阻擊部隊就白丟了.威斯特法倫派出了四批阻擊部隊後才發現這是給解放軍送戰俘的舉動,但上萬YF官兵已經白廢了.
隨著河南與山海關援軍加入戰鬥,YF聯軍想一個星期內撤到海上的計劃破產.糾纏到十月十九日,兩支都打到筋疲力盡得軍隊才互相挾裹著到了溏沽.但八萬多YF聯軍至此隻剩下兩萬四千餘人,可侵略者的苦難並沒結束,從江南增援過來地第八師先頭團於此時趕到.同樣是一支筋疲力盡得部隊,但將士們在槍炮聲中忘卻了疲勞,搶在敵軍撤退路線上構起了阻擊陣地.
八師先頭部隊不算是生力軍,但他們的裝備之佳,放到任何一個列強國家都是優秀得.全後裝槍,陳玉成又特別配給了八十門迫擊炮,使一個團的阻擊效果相當於原先的三個團.
兩個原因使YF聯軍免於全軍覆沒.第一,陳玉成率混成獨立師緊趕慢趕,也比先頭團晚到戰場一天,沒能改變雙方實力對比,沒能給極限狀態下的YF聯軍致命一擊.第二,斯特倫中將挽救了已方殘兵.
YF在海上,除了艦隊以外,還有最後四千以防萬一得精銳陸軍.就是這體力旺盛得四千陸軍和一千多端起槍的水兵從八師先頭部隊身後突破防線,將威斯特法倫接應出圍困.
左宗棠阻止了部隊與敵軍在海岸線上戰鬥,他不想再次與YF聯軍互相消耗,而是命令部隊將所有火炮推上前線:"把所有炮彈都打出去......"
臨時碼頭周圍一片地域,爆炸聲震耳欲聾,硝煙彌漫.斯特倫中將命令艦隊推進到岸邊壓製解放軍炮火,但配置疏散得解放軍炮兵寧願接受損失而不與敵艦對射,隻堅決轟炸敵登船陸軍.令斯特倫中將除了焦急得加大火力密度,催促陸軍盡快登船,沒有其它辦法.
這是半個敦克爾克式的撤退.之所說是半個,是因為主角之一正是YF聯軍,但另一個主角卻不是D軍.之所以是半個,是因為解放軍沒讓YF聯軍的主力撤走,而是最大程度消滅敵人,不給其日後再成敵人的機會.
二十號早晨,陳玉成率軍趕到,但隻架起小炮打出幾發炮彈,最後一艘敵軍運兵船離岸了,京津戰役就此結束.
此役,YF聯軍誓要攻克得京城有驚無險,沒遭到任何打擊.而所有登陸參戰的八萬兩千YF聯軍,與解放軍血戰十四天,什麼都沒得到,最終卻隻有一萬四千人狼狽不堪得被艦隊接應到海上.此役,解放軍傷亡十一萬之眾,其中五萬將士英勇犧牲.僅從戰術來說,京津戰役無疑是個平手,或者說解放軍稍處下風.
但從戰略上評價呢?
京津戰役是解放軍戰史上一次偉大勝利.這次勝利是整個衛國戰爭取得勝利得基點.此戰的勝利,使YF聯軍再沒力量進行攻勢作戰.此戰的勝利,代表著YF聯軍即便還賴在清國周邊,其在解放軍心中也不再是一支真正得軍隊,而是一群流寇了.此戰的勝利,開始奠定起天下第一陸軍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