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大秦雄風-第287章超級艦艇
第287章超級艦艇
以謝飛的思路,主要還是走超時代的發展模式。直接從單橋船舶向鋼鐵蒸汽機炮艦發展。製造鋼鐵巨船所需要的鋼鐵數量絕非目前秦國消耗可比擬的。就算目前秦軍重裝騎兵、重裝步兵最費鋼鐵,重裝步兵每人全部裝備不過才不足八十斤。重裝騎兵也就一百三十斤多一點。就算一艘護衛艦所需要鋼鐵也是十萬重裝部隊所需用的鋼鐵總和。但是要造出一條可以穿越大洋到達倭國本土,甚至可以到達世界任何角落的巨型戰船。排水量越低,也就意味著生存能力越低。雖然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特”號,全長45.72米,寬9.14米,排水量100噸,船速每小時6.4公裏。但是謝飛知道,其實蒸汽機輪船理論上是非常可行的。所以謝飛把戰艦的標準瞄向了後世中國江湖三型,排水量:標準1700噸,滿載2100噸。主尺度:長103.2米,寬10.8米,吃水3.19米。
建造船舶以目前秦國的鋼鐵產量顯然是不夠的,所以謝飛必須大力開采秦國的鋼鐵礦。謝飛知道後世中國除台灣、香港、澳門外,基本上各省都有儲藏量豐富的鋼鐵。現在秦國的版圖包括後世四川、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等都是後世鋼鐵儲藏量豐富的地方。謝飛找來王猛、工部尚書龐澤、工部侍郎張超、宣義幾人商討鋼鐵資源的開發問題。在秦國執行工業改革的過程中,第一項就是開發煤炭、鋼鐵等資源。雖然謝飛擔心會給子孫後代造成影響,但是轉念一想,如果此時中國科技一直發展在世界的前列,就不會出現清後期西方列強的瘋狂掠奪,也不會出現日本的侵略,以自己現在的開發能力。肯定比不上在近百年被搶掠的數量,所以也就不用考慮那麼多了。謝飛心一橫,大不了把先用掉的資源從別從再搶回來。
幾人的麵前放著一張秦國地圖,謝飛拿著一隻毛筆,邊說邊在地圖上把那些礦產的所在位置標示出來。秦國鋼鐵資源最大的地方莫過於四川,四川有一個中國四大鋼鐵基地之一攀枝花,攀枝花的全市已探明鐵礦(主要是釩鈦磁鐵礦)73.8億噸,占四川省鐵礦探明資源儲量的72.3%。謝飛當仁不讓的選擇大力在攀枝花開采鋼鐵,雖然攀枝花地處秦國西南邊陲,但是那裏卻有苗、巴、黎族等四十多個民族近百萬人口,眾多少數民族不喜農耕,這樣以來不僅可以解決眾少數民族富於的人力問題,同時也可以提高當地的民生問題。即使現在是靠人工開挖采集鐵礦石,秦國一年的鋼鐵產量也可以增加幾十倍。
第二個謝飛急於開發的礦產,便是煤炭,中國的煤炭主要集中在山西、不過秦國的西州地區儲存了大量的煤炭資源。現新疆阜康市(當然,這樣說是有根據的,本人所在的單位在新疆的分公司就有年產兩千萬頓的產能。)在阜康市境內準噶爾盆地南緣的前山丘陵地帶,埋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田東西長53公裏,南北寬5公裏,麵積280平方公裏。主要品種有焦煤、氣煤、氣肥煤、長焰煤、不粘煤、火烤煤等。阜康境內煤炭遠景儲量為62.9億噸,位居新疆各縣市之首。煤質較好,以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焦油產量率為特征,主要用於工業、民用及煉焦配煤。這樣以來秦國的用煤問題就可以輕易得到解決。不僅可以合理利用西域五十國的降兵、俘虜,解決民族對立問題,更主要的是這裏的煤礦是露天的,是最不費力的開采的開采方式,還有另外一個優勢,就是西域通道中鐵路修通以後,這裏可以作為一個大的能量補給基地。
第三個要開發的是鹽,雖然秦國並不依靠大海,不過秦國有一個青海湖,雖然這裏的湖水中含鹽量並不算太高,但是足夠滿足秦國各州對食鹽的需求。還有另一個特點就是這個時代都是采取煮鹽的方式,謝飛就把曬鹽的方式告訴龐澤讓他成立專門鹽務部,負責曬鹽、售鹽。
謝飛把這些事項在經過龐澤等人的完善後,便開始在秦國境內進行實施,當謝飛回宮把今後楊家的商隊交給秦國官府的事情對楊拓說了之後,楊拓對謝飛本來就是言聽計從,當然沒有什麼意見,而楊拓聽說自己也當上了秦國的商務從事,從三品的大員,更是高興的不得了,以前楊家並沒有出現什麼大官,現在不僅依靠楊素素的關係封了一個虛候,楊拓想到自己一出仕便是一國商務從事,按級別也應該是州從事一級的,所以楊拓也沒有意見,還對自己的女婿能滿足自己的心願而感激不盡。要知道古代人對門第關念甚為看重,商家雖然富,但是卻沒有地位,被人看不起,現在想想自己竟然能以商起家,成為官吏中的一員,讓他怎麼能不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