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浴血征戰-第九十三章武候戰車(下)(1 / 2)

第二卷 浴血征戰-第九十三章武候戰車(下)

第九十三章武候戰車(下)

古代戰車是一種以馬拉動的戰鬥車輛。並非現代意義上的坦克車,騎兵麵對步兵占先天優勢,但是步戰車麵對騎兵也有著不可逆轉的優勢。中國古代用於戰鬥的馬車。一般為獨輈(轅)、兩輪、方形車輿(車箱),駕四匹馬或兩匹馬。車上有甲士三人,中間一人為驅車手,左右兩人負責搏殺。 其種類很多,有輕車、衝車和戊車等。戰車最早在夏王啟指揮的甘之戰中使用。以後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車成為戰爭的主力和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標準,到春秋時出現了“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到了漢代,隨著騎兵的興起,戰車逐漸退出了戰爭舞台。

武候戰車是雙轅結構,前駕四馬,前麵與兩側有護甲,車尾是發射車弩的戰鬥部,雖然武候戰車在運動中也可以發射弩箭傷敵,但是必須敵人在後麵追,如果前麵遇到敵人,戰車來不及掉頭的話,其實也沒有多少戰鬥力,況且武候戰車自重太重,達到驚人的三千餘斤,或許在現代三千餘斤自重的車輛不足掛齒,但是放在古代,可以稱得上為龐然大物。諸葛亮擅長防守,進攻明顯略為不足,無論諸葛連弩,還是武候戰車都是防守大於進攻。

寧丹舉止遠望,發現數裏之外出現無數騎兵,奔騰的戰馬揚起漫天黃沙,前麵是黑衣軍士,不用想也知道是負責引蛇出洞的謝飛和其麾下的黑衫軍騎兵。隻不過此時寧丹感覺這些騎兵少了三分之一左右,黑衫軍堅實的盔甲布滿了血跡,彪悍的戰馬傷痕累累,血跡斑斑。可是這些騎兵讓人看了感覺更是嗜血殘暴。看著黑衫軍身後如同潮水般湧出連綿不絕的敵方騎兵,寧丹不由得興奮激動萬分,終於有機會檢驗一下之武候戰車的威力了,無當飛軍可能是壓抑太久了,軍中莫名地仿佛帶著濃厚的緊張氣氛,戰馬都好象感受到這種氣氛,不停地噴著鼻息,時不時地“舞動”馬蹄。也似乎在蓄力待發。

“小姐,敵軍最多還有半刻鍾就會進入射程,是不是下令武候戰車攻擊!”無當飛軍後備軍統領王淮突然走走過來,有點興奮的說道,焦急的眼神露著詢問的神采。

這時,大地傳來的地震般的馬蹄聲越來越響,寧丹溫柔地笑了笑,正色的說道:“諸軍聽令,引線張弦,準備攻擊!”

這時,一百餘無當飛軍開始忙碌起來,隻見每個武候戰車上的那兩名驅車手迅速的從兩則的柵欄裏各取出一根碗口粗的巨木,把巨木呈六十度角抵在戰車的前麵,並且將拉車的駕套解下,掛在駕套上麵的一個拉杆上,兩名驅車手策馬揚鞭,驅馬拉弦上線。馬必竟不同人,它們並沒有智慧,弦張在一定程度,人知道適可而止,但是馬卻不知道,雖然驅車手可以製止馬繼續前行,但是武候戰車為了精確、精準,上拉杆處設置了一個機括,當弦引到設定程度,機括會自動將馬套斷開。

“得、得、得……”萬馬齊奔,滾雷般密集的馬蹄聲響徹整個空間。聯軍後衛軍如洪石流般整齊朝謝飛部衝擊而來,謝飛見聯軍前營就要進入武候戰車的射程之內,隨即喝令眾軍士向兩翼折去。聯軍騎兵的反應不可謂不快,就在謝飛分兵轉向的時候,聯軍騎兵也同樣分出相當數量的騎兵死死的咬住謝飛等人。

就在這個空檔,寧丹看著來勢凶猛迅速的騎軍,高喊一聲道:“三波次齊射!”

隻見前三輛武候戰車呈三角布局,兩名驅車手一起拉動戰車正前麵箱壁上鐵拉杆,隨著“蓬,蓬,蓬”的三聲巨響,緊接著空間立時響起密集尖銳的“哧哧……”“咻咻……”等強烈破空聲。三輛武候戰車筆直平射出二百四十三支一丈三尺來長的鋼矛,鋒利箭網筆直直接穿透敵軍的身軀,箭支透過敵軍士兵的身體六尺有餘,巨大的衝擊力使得敵軍身軀被衝離馬背,所騎戰馬則繼續向前衝,而戰馬上的士兵被衝擊彈回,像是戰馬和騎兵突然被前後猛地拉扯開般。然而巨型箭支的衝擊力度並沒有減弱多少,巨箭帶著敵人的屍體繼續向後飛去,撞向了第二名騎兵,就像串葫蘆一樣,每一支巨箭至少射死對方兩名士兵,更有甚者,居然可以一箭三雕,僅僅首波次二百四十三支巨箭,如同割草般削掉聯軍前營至少七八百人,那場麵絕對非常的壯觀。

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其他又是三輛戰車同時擊發,而先前發射過的戰車則趕緊加裝巨箭,十名無當飛軍士兵分別裝箭,上弦,不過武候戰車雖然威力驚人,但是有一個致命弱點,再次擊發準備時間長,從第一次發射,到第二次發射需要至少一刻鍾的時間。差不多十輛車的弩箭都發射完了,但是第一波射擊後進行裝箭的戰車還是不可以再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