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目送李景隆的大軍遠去,朱允炆才在雲奇的陪同下回到了自己的禦輦之上。$頂$點$&小說 ()(x).()
本來朱允炆想探一探這京師的百姓生活狀況,但是雲奇卻不答應。
“皇上,這次皇上是公開出行,錦衣衛駐蹕。臣覺得要探查民情,這公開駐蹕,可能探查不到什麼真實的情況,還不如讓臣用輯事廠的番子,代替皇上探查一番。”
朱允炆聽了雲奇的話也是點了點頭,但是朱允炆在上次出宮之後,是深深的覺得隔段時間的體恤民情,是必要的。
“擺駕回宮吧,雲奇,你去派人傳朕的口諭,令內閣五人去謹身殿待詔。”朱允炆上了禦輦後,吩咐了雲奇一句。
“皇上,上次內閣首輔劉三吾被免去首輔一職後,內閣隻有詹尚書和馬、方、黃三位大學士了。”雲奇小心的提醒了朱允炆一句。
“是朕最近事務太多,忘記了劉首輔已經……那傳內閣四人吧……等會朕再單獨詔見劉翰林。”朱允炆無奈的歎了口氣,現在劉三吾雖然是留在了朝廷裏,但是每次朱允炆都基本上要單獨詔見才能和劉三吾議事。倘若要是和內閣一起詔見,那麼肯定屬於藩王一隊的那些個文官們,又要鬥膽一下成為言官了。
劉三吾這個老臣說什麼朱允炆都不會去放棄,因為劉三吾背後代表的那些人,劉三吾思考問題的那些立場,正是現在內閣的這些人所欠缺的。雖然上次劉三吾自請責罰,被免去內閣首輔的職位,但是朱允炆還是沒有讓他直接致仕,而是放在的翰林院以備顧問。這麼做就是想等過些時候再找個機會重新將劉三吾調入內閣。
不過這個調入內閣的由頭,倒是要讓朱允炆頭疼一陣子了。朱允炆在劉三吾被免去之後就一直都在想,到底用什麼由頭把劉三吾重新調回來。
最後的辦法也隻有等將朝中藩王一係的大臣的話語權基本剝奪之後,一道中旨再召劉三吾入閣了。
但是現在的情況下,想要奪取藩王一係的大臣的話語權,還是難上加難的一件事情。本來在遣散科道之後,朝廷的這個用人就出現了很大的一個缺口,現在要是在貶謫或者致仕一批中高級官員的話,這個缺口將會被無限擴大。
所以這也是馬上朱允炆急著要處理的關於用人缺口的一個問題。
……
“臣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等回宮稍微打理一下之後,朱允炆就馬不停蹄的趕到了謹身殿。此時已經在這裏等候上許久的詹徽、黃子澄、方孝孺、馬全四人,看到朱允炆趕忙行禮。
“諸位愛卿免禮,今天詔你們來,是有一件事情急需去處理。
“高皇帝退位之前,曾詔中都鳳陽為行在,並在行在大朝,遣散科道,都察院與六科全額空缺。高皇帝之意為另開恩科,收忠義正直之士。諸位愛卿,基本有科舉之經曆。朕這恩科,何時為辦?又該出個什麼題目,去辨別忠義正直之士?”
這裏就是不朱允炆自己傻了,而是他確實沒有經曆過古時之科舉。本來他覺得不要將考試設置在夏日,減少考生的痛苦。後來詔見劉三吾的時候,劉三吾就說了夏日才能考驗一個人的意誌。
要知道恩科也是肯定要進京趕考的,而這京師就是現在的南京,現在還有三大火爐的說法。當時夏日是沒有電扇也沒有大量的冰塊供給,更不要說空調這種高端的東西。而且科舉考績嚴苛,去茅房都要在號舍內的木桶中解決,更不要說還有機會洗澡。